图书介绍
纺纱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纺纱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859252.jpg)
- 任家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2137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纺纱(学科: 高等教育) 纺纱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纺纱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纺纱基本原理体系1
第二节纺纱工艺系统3
一、棉型纺纱系统4
二、毛型纺纱系统4
三、绢纺系统5
四、麻型纺纱系统5
二、配棉6
一、原料选配的目的和意义6
第一节天然纤维的选配6
第二章原料的选配6
三、配毛11
四、配麻12
五、绢纺配绵13
第二节化学纤维的选配13
一、品种选择14
二、混纺比确定14
三、化纤性质的选配15
第三节配料计算16
一、混纺比的计算16
二、混合体各项性能指标的计算17
第一节混和的目的18
第二节混和方法18
一、铺层混和18
二、抓包机混和18
第三章混和原理18
三、称量式混和19
四、混和机混和19
第三节混和效果的评定25
二、除杂的目的与要求26
三、各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26
第一节概述26
一、开松的目的与要求26
第四章开松与除杂26
第二节开松27
一、对纤维块的扯松作用27
二、对纤维块的打松作用29
三、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31
四、开松效果35
第三节除杂36
一、原料中的杂质及其除杂方法36
二、机械除杂37
三、气流除杂40
四、除杂指标41
第五章梳理42
第一节梳理的目的与要求42
一、梳理的目的42
二、对梳理的要求42
第二节梳理的基本原理43
一、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43
二、梳理过程中的纤维运动分析45
三、梳理机上针面纤维层的负荷与分配48
第三节梳理机的工作分析52
一、盖板梳理机52
二、罗拉梳理机59
第四节梳理机的混和与均匀作用62
一、混和作用62
二、均匀作用63
三、影响混和、均匀作用的因素64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65
二、精梳前的准备65
第六章精梳65
第一节精梳前的准备与精梳机的运动周期65
三、精梳机工作的四个阶段66
第二节精梳机喂给作用分析69
一、棉精梳机喂棉作用分析69
二、毛精梳机喂毛作用分析74
第三节锡林与顶梳梳理75
一、锡林梳理75
二、顶梳梳理78
一、分离接合工作分析79
二、分离罗拉运动曲线79
第四节须丛分离接合工作分析79
三、分离须丛长度与分离过程中的变牵伸值81
四、分离须丛的接合长度与接合率84
五、继续顺转量、前段倒转量和相对顺转量84
第七章牵伸87
第一节牵伸的基本概念87
一、牵伸的定义、目的及实现牵伸的条件87
二、牵伸倍数及牵伸效率87
三、牵伸装置88
第二节牵伸区内纤维的运动及其控制88
一、纤维变速点分布及纱条不匀88
二、牵伸区内纤维数量的分布91
三、牵伸区内须条摩擦力界分布93
四、牵伸区内须条纤维所受的力——控制力和引导力95
五、牵伸区内纤维的运动及其控制96
第三节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握持98
一、牵伸力98
二、握持力98
三、罗拉钳口下须条的受力99
四、影响握持力和牵伸力的因素99
第四节牵伸过程中纤维的伸直101
一、纤维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的概念101
五、握持力、牵伸力与牵伸工艺的关系101
二、牵伸过程中纤维的伸直102
三、牵伸倍数对纤维伸直效果的影响105
四、纤维形态对工艺过程、成纱质量的影响107
第五节牵伸理论的实际应用108
一、短纤维纺的牵伸形式108
二、长纤维纺的牵伸形式114
第八章纱条不匀及其匀整118
第一节纱条不匀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118
一、纱条不匀的概念118
二、纱条不匀产生的原因118
三、纱条不匀的分类119
一、纱条的随机不匀120
第二节纱条不匀分析120
二、纱条的附加不匀121
第三节 纱条匀整123
一、并合124
二、自调匀整126
一、加捻的目的和要求132
二、加捻的实质132
第一节加捻基本概念132
第九章加捻132
三、加捻的度量133
四、捻度的分布与纱条结构137
第二节捻度获得和加捻过程138
一、获得捻度的方法138
二、捻度的形成过程139
三、捻回的传递与分布142
第三节真捻及其应用143
一、非自由端加捻143
二、自由端加捻150
二、自捻原理155
一、自捻纺纱的加捻过程155
第四节假捻及其应用155
三、自捻纱的捻度及其分布156
四、自捻纱的结构158
五、自捻纱的特点159
第五节缠捻及其应用159
一、喷气纺纱160
二、空心锭加捻161
三、搓捻、假捻包缠——摩擦纺DREF—Ⅲ型162
二、股线中单纤维的状态特征163
一、工艺流程163
第六节纱线的捻合163
三、股线的结构特征165
四、捻度配合和股线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165
第十章卷绕167
第一节概述167
一、卷绕的目的167
二、卷绕成形的要求167
三、卷绕形式的分类167
四、卷绕的基本规律167
二、圈条器的主要工艺参数169
一、圈条卷绕的工艺要求169
第二节圈条169
第三节粗纱圆柱形卷绕173
一、圆柱形平行卷绕的工艺要求173
二、圆柱形平行卷绕的方式及特点174
三、卷绕方程174
四、粗纱变速机构作用分析176
第四节细纱圆锥形交叉卷绕181
一、细纱圆锥形交叉卷绕的工艺要求181
二、卷绕方程181
第一节纺纱张力183
第十一章环锭细纱机纺纱张力与断头分析183
一、气圈形态与张力184
二、钢丝圈运动与张力187
第二节细纱断头分析189
一、概述189
二、纱线张力与细纱断头191
三、强力与断头195
四、卷装容量与断头分析197
五、采用新技术与降低断头198
六、降低细纱断头的日常性基础工作199
参考文献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