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4727990.jpg)
- 张凤鸣,郑东良,吕振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26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航空器-设备-维修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篇 理论篇2
第1章 绪论2
1.1 维修与航空维修2
1.1.1 维修概述2
1.1.2 航空维修概述3
1.2 航空维修的发展过程7
1.2.1 航空维修的形成与发展7
1.2.3 我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实践8
1.2.2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形成与发展8
1.3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基本范畴10
1.3.1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内涵10
1.3.2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科学观11
1.3.3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是一种持续的创新过程12
1.4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基本问题12
1.4.1 优化维修内容12
1.4.2 优化维修资源配置13
1.4.3 创新维修系统管理14
1.5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基本规律14
1.5.1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二重性15
1.5.2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基本矛盾16
1.5.3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基本原则17
1.6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20
1.6.1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支撑20
1.6.2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是航空装备发展的必然要求20
1.6.3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是保证航空装备使用安全的重要基础20
1.6.4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是实现航空维修工作现代化的根本要求21
1.6.5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1
2.1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基础知识22
2.1.1 可靠性基础知识22
第2章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22
2.1.2 维修性基础知识25
2.1.3 保障性基础知识27
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9
2.2.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形成29
2.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发展30
2.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重要作用31
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主要内容31
2.3.1 辩证地对待定时维修31
2.3.2 提出潜在故障概念,开展视情维修32
2.3.4 区分不同的故障后果,采取不同的对策33
2.3.3 提出隐蔽功能故障与多重故障概念,控制故障风险概率33
2.3.5 科学评价预防性维修的作用34
2.3.6 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基本思路35
2.3.7 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定与完善36
第3章 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理论37
3.1 航空维修系统37
3.1.1 航空维修的系统观37
3.1.2 航空维修系统的特性37
3.2 航空维修系统过程38
3.3.2 航空维修系统工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0
3.3 航空维修系统工程40
3.3.1 航空维修系统工程的界定40
3.3.3 基于并行思想的航空维修系统工程41
3.4 航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内容体系42
3.4.1 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基本内涵43
3.4.2 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技术方法44
3.4.3 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组织建设45
4.1 维修方案与修理策略48
4.1.1 维修方案及其内容48
第二篇 实践篇48
第4章 航空维修内容的确定与优化48
4.1.2 修理策略及其运用49
4.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51
4.2.1 系统和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的基本过程51
4.2.2 对结构以可靠性为中心进行维修分析的基本过程54
4.2.3 预防性维修大纲及其修订55
4.3 航空维修间隔期的确定56
4.3.2 功能检测间隔期的确定57
4.3.3 定时拆修(报废)间隔期的确定57
4.3.1 使用检查间隔期的确定57
4.4 航空装备维修级别分析与确定59
4.4.1 维修级别分析的概念与原则59
4.4.2 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级别分析59
4.4.3 维修级别确定的方法60
4.4.4 维修级别分析模型62
4.4.5 维修级别分析决策63
4.5 航空维修工作的确定与优化63
4.5.1 航空维修工作的确定63
4.5.2 维修工作分析与确定的程序64
4.5.3 维修工作分析的内容及过程64
5.1.1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概念的界定67
5.1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概述67
第5章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的确定与创新67
5.1.2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68
5.1.3 与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68
5.2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确定的基本原则68
5.3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别及其演变机理70
5.3.1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别70
5.3.2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演变的机理分析72
5.4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确定的模型分析74
5.4.1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确定的基本原理74
5.4.2 保障模式确定的模型分析76
5.5.1 维修专业的设置与优化80
5.5 航空维修保障模式的创新80
5.5.2 人机结合保障模式的创新81
第6章 航空维修资源的配置与优化83
6.1 航空维修资源配置概述83
6.1.1 航空维修保障系统83
6.1.2 航空维修资源配置的系统观念83
6.1.3 航空维修资源保障体系的综合集成84
6.1.4 航空维修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与基本原则84
6.1.5 航空维修资源配置的过程与方法85
6.2.1 航空维修人员确定的主要依据86
6.2 航空维修人员的确定与优化86
6.2.2 航空维修人员确定的主要内容87
6.2.3 航空维修人员确定的模型方法87
6.3 航空器材的确定与优化88
6.3.1 航空器材确定的主要依据88
6.3.2 航空器材确定与优化的方法89
6.3.3 航空发动机保障量的确定90
6.4 保障装备的选配91
6.4.1 保障装备选配的影响因素91
6.4.2 保障装备选配的原则92
6.4.3 保障装备选配的系统管理93
6.5 保障设施的配套建设94
6.5.1 保障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94
6.5.2 保障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94
6.5.3 保障设施的管理95
6.6 维修技术资料的系统建设95
6.6.1 维修技术资料种类96
6.6.2 维修技术资料的编制96
6.6.3 维修技术资料的信息化96
7.1.3 航空装备战场抢修98
7.1.2 战场损伤98
第7章 航空装备战场抢修及其力量建设98
7.1.1 战场抢修98
7.1 战场抢修与航空装备战场抢修98
7.1.4 战场抢修与平时维修的差别99
7.2 航空装备抢修性99
7.2.1 抢修性的定义100
7.2.2 抢修性的量度100
7.2.3 抢修性的设计102
7.3 航空装备战场损伤及其修复103
7.3.1 航空装备战场损伤类型103
7.3.2 航空装备战场损伤评估104
7.3.3 航空装备战场损伤修复技术105
7.4 航空装备战场抢修的组织实施106
7.5 航空装备战场抢修力量建设107
7.5.1 外军抢修力量建设的基本措施107
7.5.2 战场抢修力量建设的基本原则108
7.5.3 抢修网建设109
7.5.4 抢修队伍建设109
8.1.2 航空装备检测的分类112
8.1.1 航空装备检测的含义112
8.1 航空装备检测的基本概念112
第8章 航空装备检测技术112
第三篇 技术篇112
8.1.3 航空装备检测的作用113
8.1.4 航空装备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114
8.1.5 测试性与航空装备检测114
8.2 虚拟仪器技术114
8.2.1 虚拟仪器的演变与发展114
8.2.2 虚拟仪器的系统结构115
8.2.3 虚拟仪器的特点116
8.2.4 虚拟仪器系统应用分析117
8.3 自动测试设备118
8.3.1 自动测试设备的功能118
8.3.2 自动测试设备的结构与类型118
8.3.3 实例分析119
8.4 机内测试技术120
8.4.1 机内测试技术及其作用120
8.4.2 智能BIT121
8.4.3 复杂电子装备智能BIT的实现方式122
8.5.2 测试模式的发展趋势123
8.5.1 测试仪器的发展趋势123
8.5 航空装备检测的发展趋势123
第9章 航空装备故障诊断技术125
9.1 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125
9.1.1 故障诊断的含义125
9.1.2 故障诊断过程125
9.1.3 故障诊断的发展与要求126
9.2 故障诊断的原理与技术方法126
9.2.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内容126
9.2.2 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127
9.3.1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128
9.3 航空装备典型故障及其诊断128
9.3.2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129
9.3.3 数字系统故障诊断技术130
9.4 航空装备故障诊断实例分析131
9.4.1 铁谱技术诊断发动机故障131
9.4.2 某型发动机磨损故障分析131
9.5 航空装备故障诊断仪器及其应用132
9.5.1 FFT动态分析仪132
9.5.2 超声波诊断仪132
9.5.4 润滑油分析仪器133
9.5.3 红外仪器133
第10章 航空装备故障统计分析135
10.1 常见故障分布及其应用135
10.2 航空装备故障宏观规律136
10.2.1 典型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136
10.2.2 复杂装备无耗损区规律137
10.2.3 装备全寿命故障率递减规律138
10.2.4 故障率曲线与航空维修138
10.3 航空装备故障机理分析139
10.3.1 航空装备典型故障模式及故障机理139
10.3.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141
10.3.3 航空装备故障影响及等级划分145
10.4 航空装备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46
10.4.1 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146
10.4.2 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147
10.5 航空装备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149
10.5.1 故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50
10.5.2 故障分布参数的估计150
10.5.3 故障分布检验151
10.5.4 数据挖掘技术与航空装备故障统计分析152
11.1.1 管理科学的现代观156
11.1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概述156
第四篇 管理篇156
第11章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与决策156
11.1.2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的界定158
11.1.3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的决策观158
11.2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的基本任务159
11.3 航空维修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161
11.4 航空维修决策的科学化163
11.4.1 航空维修决策矛盾分析163
11.4.2 航空维修决策科学化的主要标志164
11.4.3 航空维修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165
11.5 航空维修管理决策过程167
11.6 航空维修管理决策技术方法168
第12章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170
12.1 航空维修全面质量管理170
12.1.1 航空维修质量170
12.1.2 全面质量管理与航空维修质量管理170
12.2 航空维修质量过程控制172
12.2.1 航空维修质量特性172
12.2.2 航空维修质量过程控制及工具173
12.3.1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构成175
12.3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体系175
12.3.2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178
12.4 航空维修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179
12.4.1 制定航空维修质量指标的指导思想179
12.4.2 航空维修质量指标体系的结构180
12.5 航空维修差错系统分析及其预防181
12.5.1 航空维修差错的含义与类型182
12.5.2 航空维修差错模式分析182
12.5.4 维修差错的系统管理183
12.5.3 墨菲定律及其应用183
第13章 航空维修经济性分析186
13.1 航空维修经济性分析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186
13.1.1 航空维修经济性分析的基本问题186
13.1.2 航空维修经济性分析的主要内容186
13.2 价值工程及其应用187
13.2.1 价值工程的含义与工作程序187
13.2.2 价值工程过程与方法188
13.2.3 价值工程在维修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189
13.3.1 寿命周期费用的含义192
13.3.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过程与方法模型192
13.3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192
13.3.3 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应用分析194
13.4 系统效能—费用分析195
13.4.1 效能—费用分析的基本概念195
13.4.2 效能—费用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95
13.4.3 效能—费用分析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196
13.5 航空装备更新及其经济性分析198
13.5.1 航空装备大修及其经济性分析198
13.5.2 航空装备改装及其经济性分析199
第14章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202
14.1 信息化与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202
14.1.1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概述202
14.1.2 信息与航空维修信息203
14.2 航空维修信息管理204
14.2.1 航空维修信息的收集205
14.2.5 航空维修信息的反馈206
14.2.4 航空维修信息的传递206
14.2.6 航空维修信息处理的发展206
14.2.3 航空维修信息的储存206
14.2.2 航空维修信息的加工206
14.3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立207
14.3.1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07
14.3.2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09
14.3.3 网络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210
14.3.4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211
14.3.5 空军航空维修信息网络管理系统212
14.4 空军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214
14.4.1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214
14.4.2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215
14.4.3 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216
第五篇 发展篇222
第15章 装备维修的发展动向222
15.1 现代装备维修面临的严峻挑战222
15.1.1 环境变化222
15.1.2 技术变化222
15.1.3 流程变化222
15.2 维修理念的更新223
15.2.1 聚焦后勤223
15.2.2 精益后勤223
15.2.4 全面质量维修224
15.2.5 主动维修224
15.2.3 以可用性为中心的维修224
15.2.6 绿色维修225
15.3 维修技术的进步226
15.3.1 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226
15.3.2 战场应急抢修技术227
15.3.3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227
15.3.4 联合分布式信息系统228
15.3.5 自动识别技术228
15.3.6 智能维修与智能维修技术229
15.3.7 远程维修技术229
15.4 维修管理的创新230
15.3.8 其他新技术230
15.4.1 速度管理231
15.4.2 生产维修与全员生产维修231
15.4.3 全面计划质量维修231
15.4.4 维修体制的变革232
15.4.5 集成维修信息系统232
15.4.6 保障模式的创新234
15.4.7 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235
15.4.8 综合保障系统235
15.5.1 寿命周期费用管理236
15.4.9 自主式保障系统236
15.5 维修经济性研究的进展236
15.5.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237
15.5.3 维修经济性的综合评价237
第16章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发展展望238
16.1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发展环境分析238
16.1.1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航空维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38
16.1.2 空军转型建设,对航空维修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38
16.2 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发展需求分析239
16.2.1 航空维修系统的特性描述239
16.1.3 维修环境的变化,对航空维修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39
16.2.2 航空维修系统的过程分析240
16.2.3 航空维修发展的基本趋势241
16.3 推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的思考243
16.3.1 进一步完善航空装备科学维修的理论体系243
16.3.2 开发和推广应用航空维修新技术244
16.3.3 深化航空维修的科学管理245
16.3.4 创新航空维修保障模式245
16.3.5 突出战场抢修力量建设246
16.3.6 建设高素质的航空维修人才队伍247
参考文献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