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 第3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8821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教育家-列传-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 第3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竺可桢&潘一骁 张立1
一、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1
(一)幼年就学2
(二)留学美国3
(三)回国教书4
(四)筹建气象所6
(五)长校浙大7
(六)黔北办学9
(七)复员回杭11
(八)新中国新事业12
(九)资源综合考察15
(十)鞠躬尽瘁16
二、求真务实的教育实践19
(一)留学回国初期的教育实践19
(二)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期的教育实践22
(三)新中国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35
三、彰显求是精神的教育思想40
(一)追求教育公平41
(二)中西兼收并蓄42
(三)提倡学术自由44
(四)主张通专并重46
(五)强调教研结合49
施平&包汉中 汪祥云51
一、生平:百年传奇,历经风雨为人民51
(一)出身书香世家,少小好学向上51
(二)沐浴风暴洗礼,发奋就读浙大52
(三)奔赴南京请愿,促蒋对日宣战53
(四)发动杭城学生,声援北平学潮55
(五)两次与蒋谈判,不怕威胁恐吓57
(六)转战大江南北,立下汗马功劳59
(七)尽心教育事业,主政北京农大61
(八)深受极“左”迫害,冤遭撤职入狱62
(九)历史峰回路转,重振华东师大63
(十)年逾古稀,参与市政领导64
二、业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办教育65
(一)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学习苏联不生搬硬套65
(二)大刀阔斧拨乱反正,彻底平反冤假错案68
(三)试行高校领导体制改革,体现民主办校、教授治学71
(四)国家建设教育是基础,办好高校教师是关键74
(五)制定新的办学治校方针,建设高质量的重点大学78
(六)探索民主选举高校领导,放开视野广纳有用人才80
(七)紧跟时代开展科学研究,面向未来增设新型学科83
(八)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培植年轻一代85
(九)倡导“群育”“美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87
(十)突破传统办学机制观念,广泛开展校际协作交流90
三、晚年:老有所进,伏枥仍存万里心93
钱伟长&陈然 戴世强98
一、生平98
(一)坎坷童年98
(二)刻苦攻读100
(三)弃文学理101
(四)投身洪流102
(五)宁折不弯103
(六)风华正茂104
(七)艰苦创业106
(八)欢呼解放107
(九)春风化雨109
(十)矢志不渝110
(十一)百折不回112
(十二)躬逢盛世113
(十三)志在千里115
(十四)甘为人梯115
(十五)新的辉煌117
二、钱伟长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119
(一)鲜明正确的人才观119
(二)与时俱进的办学观127
(三)全面辩证的教学观130
(四)钱伟长与上海大学134
三、钱伟长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及其影响139
(一)钱伟长的主要学术理论成就139
(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建所之道143
(三)钱伟长与《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149
(四)发展我国力学事业中的创举153
四、结语161
滕维藻&张鸿164
一、生平164
二、学术贡献175
三、教育思想与实践178
(一)依靠知识分子办好大学178
(二)立志改革、勇创新路181
(三)大学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184
(四)办大学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第一186
(五)培养德才兼备的“四化”建设人才191
(六)全面提高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193
(七)学科建设要突出特色与优势195
(八)把师资队伍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199
(九)合作办学发挥多方优势202
(十)开创国际办学新格局204
四、精神风范207
高景德&丁青青 方惠坚210
一、勤奋、钻研,胸怀大志211
(一)聪颖勤奋初出茅庐211
(二)动荡曲折立志报国212
(三)积沙成塔脱颖而出214
(四)追求真理矢志不渝218
(五)孜孜不倦攻克难关221
二、开拓、创新,多有建树222
(一)理论实际相得益彰222
(二)科研创新蜚声中外223
(三)学科建设高瞻远瞩226
(四)人才培养高屋建瓴228
(五)治校方略意义深远233
三、学者、大师,赤诚奉献242
(一)献身教育、无怨无悔242
(二)诲人不倦、润物无声244
(三)服务社会、赤诚奉献246
(四)严于律己、克己奉公248
(五)大师风范、昭示后人250
何东昌&刘超 李越253
一、生平253
(一)在乱世中历练成长254
(二)水木清华,锋芒初露254
(三)分管全校教学工作,推动清华教育改革256
(四)身处逆境,坚持原则263
(五)总揽全国教育行政,推动教育综合改革265
(六)老骥伏枥,心系家国269
二、宏丰的教育思想体系270
(一)育人为本,方向为先271
(二)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道路”274
(三)顺应时代,综合改革,统筹推进276
(四)关注“三农”问题,倾情农村(农林)教育280
(五)学科交融,理工结合284
(六)重视文科,多办文科,办好文科287
(七)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290
(八)明确反对“应试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295
三、功勋卓著,风范永存299
(一)无尽的缅怀299
(二)行动力量推动变革,思想魅力洞穿时空300
(三)在历史节点上的贡献302
四、小结303
谷超豪&虞彬306
一、生平307
(一)14岁的初中学生成了共产党员307
(二)投身浙江大学进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313
(三)文教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314
(四)自主创新,勇攀数学高峰315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316
(一)兼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专业课程建设316
(二)通过人才梯队的培养,将自己的学术传递给学生322
(三)学术研究服从国家需求327
(四)担任高校领导,重视基础研究328
(五)重视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研究330
(六)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334
(七)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把温州大学建设成综合性大学336
(八)数学学科应积极为上海、国家经济建设服务340
(九)培养人才具有全局眼光与战略视野343
(十)重视教材和科普书编纂346
(十一)重视校友会工作348
三、结语350
张岂之&陈战峰 张茂泽 郑熊 曹振明351
一、生平352
(一)辗转求学352
(二)结缘西北354
(三)焕发生机356
(四)乐此不疲358
二、文化育人:人文教育观与文化观360
(一)主要理念361
(二)理论基础362
(三)教材编撰368
三、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371
(一)锐意改革,试行校长负责制371
(二)联合办学,争取多方支持373
(三)学科综合发展,坚持走综合性的办学路子378
(四)争取校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379
(五)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在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上下功夫380
四、研究生教育理念与实践382
(一)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理念383
(二)研究生培养的教育实践386
五、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391
(一)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及主要观点392
(二)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399
吴咏诗&常辽华 张世轶409
一、人生经历409
(一)家学渊源409
(二)读书救国410
(三)精心育人412
(四)办学强国417
(五)教育家的情怀419
二、系统、丰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与实践420
(一)探索我国高等工业院校之培养目标421
(二)提出“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观424
(三)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427
(四)坚持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431
(五)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435
(六)关于加强德育、综合培养的战略思考与教育实践438
(七)“严”“活”统一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441
(八)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444
(九)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推动教育改革深化447
(十)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综合改革450
(十一)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453
(十二)终生学习的思想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454
三、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457
(一)创建了“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突出创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457
(二)率先提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为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指明了现实道路459
(三)我国“终生学习”思想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拓展了方向460
(四)敢于担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高尚品格造就了高瞻远瞩的教育家462
石元春&何志勇465
一、根植泥土济苍生466
(一)青春壮志466
(二)初涉科海468
(三)改土治碱470
(四)勤育桃李474
二、农大转型改革记475
(一)农大概况475
(二)变革时代477
(三)八年转型改革481
三、石元春教育思想492
(一)历史背景492
(二)核心思想494
四、老骥伏枥志千里501
(一)学无止境501
(二)能源大梦503
(三)寄望后生505
赵鹏大&曹南燕 徐燕 张地珂 刘妍慧 庞伟红508
一、生平508
(一)动荡童年,艰苦少年508
(二)地学憧憬,北大圆梦509
(三)锐意践行,因故而终511
(四)不辍钻研,当选院士513
(五)担任校长,力求有成516
(六)最潮老校长的晚年生活,耕耘不怠522
二、教育思想与实践525
(一)力主学校由单科性地质学院向综合性地质大学转型526
(二)提出“一个为主、两个中心和三项功能”的教育思想530
(三)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三型)思想536
(四)提出增强高等院校“四力”的办学思想539
(五)培养“五强”人才545
(六)教育家的情怀549
翁史烈&徐骞551
一、生平551
(一)背井离乡赴上海,立志报国选造船551
(二)求学交大“调皮生”,派遣苏联为深造553
(三)赤诚之心回祖国,献身科学成果硕555
(四)一腔热血为教育,百年学府当家人557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560
(一)关于高等教育使命的思考560
(二)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564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569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动联合办学577
(五)打造硬环境:校区辟“新”,筹资有“道”582
(六)提升软实力:创文明校园,育一流人才588
(七)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上下求索593
三、社会变革的引领者600
(一)担当决策咨询的领军人600
(二)为能源革命进言献策603
(三)与OM的不解之缘606
杨福家&陈弘609
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路历程609
(一)被点燃的知识火种610
(二)复旦情结610
(三)负笈丹麦611
(四)蹉跎岁月不蹉跎612
(五)把“炉子”砌起来613
(六)追求卓越,创造一流614
(七)“知识经济”的“二传手”615
(八)出任英国名校之长的第一位中国人616
(九)大楼、大师与“大爱”617
(十)创建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620
二、一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621
(一)大学的根本在育人621
(二)倡导“哥本哈根精神”624
(三)给青年人创造机会626
(四)深度总结中外高等教育差异629
(五)倡导教育均衡发展和行行出状元636
(六)致力高教改革,积极实行博雅教育641
管华诗&梁纯生647
一、生平647
(一)运河少年647
(二)大学时代649
(三)为现代海洋药物奠基651
(四)校长任上654
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656
(一)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为高教改革另辟蹊径657
(二)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660
(三)强化发展特色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学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664
(四)坚持产学研一体,领衔超常规创建海洋药物学科,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666
(五)融通科学与人文,重振学校人文辉煌,推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669
(六)放眼国际,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积极筹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673
三、教育家情怀675
(一)谋海济国675
(二)提升民族海洋意识678
(三)为师之道679
(四)写心的人681
后记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