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29479.jpg)
-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气象与气象事业1
二 建国前气象事业的回顾2
第一章 建国以来气象事业的发展6
第一节 胜利而曲折的历程6
一、创建和发展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6
二、大力建设和调整巩固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8
三、遭受严重破坏的十年(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9
四、重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新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以后)11
第二节 巨大的成就12
第三节 丰富的宝贵的经验17
第二章 气象台站网23
第一节 概述23
一、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原则和分工23
二、气象台站网的特点和管理25
第二节 气象台站网的发展26
一、大力建设统一的气象台站网26
二、基本建成专专有台、县县有站的国家气象台站网27
三、新探测仪器装备开始在气象台站应用28
四、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30
第三节 国家气象台站网的分类和任务31
一、大气探测系统31
二、气象服务系统35
第四节 各专业部门建立的气象台站35
一、民航气象台站36
二、海洋气象台站37
三、农业、林业气象台站38
四、盐业气象台站38
第五节 气象台站的业务管理39
一、管理机构与分工40
二、业务管理的经验42
第三章 气象探测方法和装备45
第一节 概述45
一、气象探测的种类和要求45
二、气象探测业务的发展46
第二节 地面气象观测47
一、地面气象观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48
二、地面气象仪器的研制51
三、特殊项目的观测53
第三节 高空气象探测53
一、引进及仿制国外探空设备54
二、中国自行研制59—701高空探测系统55
三、新的高空探测技术的研究57
第四节 天气雷达探测59
一、天气雷达的研制和改进59
二、雷达探测资料的传输61
三、天气雷达性能的对比试验62
四、天气雷达在业务上的应用63
第五节 农业气象观测65
一、农业气象观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65
二、农业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67
第六节 气象计量检定工作69
一、计量检定业务的发展69
二、标准器的建立、保持和传递70
三、检定设备的研制73
四、检定规程的制定和编写73
第七节 气象仪器装备的生产74
一、地面气象仪器的生产74
二、高空气象仪器和天气雷达的生产75
三、气象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77
第八节 探测新技术的发展77
一、激光雷达78
二、微波辐射计78
三、光和红外观测仪器79
四、声波遥感79
五、雷暴和闪电观测仪器80
第四章 卫星气象82
第一节 概述82
一、卫星气象在气象现代化中的地位82
二、中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84
第二节 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和分析85
一、接收设备的研制和生产85
二、资料处理的试验研究87
三、资料分析应用工作的进展89
第三节 卫星气象工程建设94
一、极轨气象卫星系统工程的建设94
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系统的调查研究95
第五章 气象通信96
第一节 无线莫尔斯通信97
第二节 有线电传、无线电传(移频)通信100
第三节 气象传真广播104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通信105
第五节 气象通信的网路组织107
一、国内气象情报集中网107
二、有线电传网108
三、无线气象广播和无线接收网110
四、省或地方性气象情报传输网112
第六章 气象资料114
第一节 概述114
第二节 气象资料的收集和管理115
一、气候资料的收集管理115
二、天气资料的收集116
三、国际间气象资料的收集和交换117
四、气象资料的缩微117
五、气象资料档案库118
第三节 气象资料整编118
一、日常性整编118
二、阶段性整编119
三、专业性整编120
第四节 气象资料的加工处理121
一、气象资料信息化121
二、气象资料的加工121
第五节 气候分析122
一、一般气候分析122
二、应用气候分析124
三、气候情报124
第七章 天气预报127
第一节 概述127
一、天气预报及其作用127
二、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129
第二节 短期天气预报131
一、省以上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131
二、地区(市、州、盟)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137
三、县(旗)气象站的短期天气预报138
四、短时天气预报140
第三节 中期天气预报141
一、自然天气周期方法141
二、环流型预报方法143
三、长波和超长波预报方法144
四、数值天气预报成果的应用145
第四节 长期天气预报146
一、天气气候学方法147
二、数理统计方法149
第八章 气象服务154
第一节 概述154
一、以国防建设和军事服务为主155
二、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又为经济建设服务155
三、以农业服务为重点156
四、全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57
第二节 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158
一、天气预报服务159
二、气候分析和资料服务161
三、气象情报服务163
第三节 气象为农业服务164
一、农业气象预报服务165
二、农业气象情报服务166
三、农业气候区划工作167
四、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成果的服务169
五、林业、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气象服务169
第四节 军事气象服务171
第五节 海洋气象服务174
一、海上航运气象服务175
二、海上渔业气象服务176
三、海上资源勘探和石油开发的气象服务179
四、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180
第六节 交通运输气象服务180
一、航运气象服务180
二、航空气象服务183
三、铁路、公路运输气象服务185
第七节 水利和防汛气象服务187
一、水利建设的气象服务187
二、调节水库蓄水量的气象服务188
三、防汛的气象服务190
第八节 城市气象服务191
第九章 气象科学研究197
第一节 概述197
一、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197
二、气象科学研究的机构和队伍199
第二节 气候学研究201
一、气候形成和气候变迁的研究202
二、气候特征和气候区划的研究204
三、应用气候的研究205
四、地方气候的研究206
五、近地层气象的研究206
六、气候预报的研究208
第三节 天气动力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208
一、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208
二、中期天气预报的研究209
三、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研究210
四、青藏高原气象的科学实验212
五、热带气象学的研究213
六、东亚季风的研究213
七、雷达气象的研究214
八、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216
第四节 农业气象研究219
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219
二、农业气候及其区划的研究220
三、农业气象预报的研究222
四、农田小气候及人工设施气象效应的研究223
五、林业气象和畜牧气象的研究224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和云雾物理的试验研究224
一、群众性的试验作业225
二、试验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226
第六节 气象科技情报及出版工作230
一、气象科技情报工作231
二、气象科技出版工作234
第十章 气象教育238
第一节 概述238
第二节 高等气象教育240
一、规模、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240
二、教学计划和教材建设243
三、师资队伍和实习、实验室的建设246
四、重点气象院校(专业)简介248
第三节 中等气象教育250
一、“文化大革命”前中等气象教育的建立和发展250
二、中等气象教育的恢复252
第四节 气象在职教育255
一、气象在职教育的发展255
二、气象在职教育的体制与管理257
第五节 少数民族气象人员的培养教育259
一、少数民族气象队伍的成长259
二、加强少数民族气象人员的培养教育261
第六节 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261
第十一章 对外科技合作和交往265
第一节 概述265
第二节 一九六六年以前的气象外事活动266
一、国际气象会议266
二、中苏气象合作267
三、中越气象科技往来269
四、与其他各国的交往270
五、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272
第三节 一九七二年以后气象外事工作的发展273
一、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情况273
二、双边气象外事活动的开展285
第十二章 中国气象学会的活动290
第一节 概述290
第二节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291
第三节 普及气象科学知识295
一、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多种多样295
二、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气象科普宣传298
三、广泛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299
第十三章 气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302
第一节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下成长302
第二节 在严峻的考验中307
一、在艰苦的环境中常年坚持工作308
二、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坚守岗位310
三、在对敌斗争和十年动乱中经受考验312
第三节 为气象事业献身的优秀代表人物313
一、献身气象科学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年气象学家——雷雨顺314
二、无私无畏的优秀共产党员——金龙浩316
第十四章 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远景319
一、制定气象事业远景规划的基本思路319
二、气象事业远景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步骤321
三、现代化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建设322
附录一 建国以来气象工作大事记327
附录二 一九五○年军委气象局机构设置示意图345
附录三 一九八四年国家气象局机构设置情况346
彩色插图目录347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