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59982.jpg)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278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395页
- 文件大小:328MB
- 文件页数:845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北京(北平)篇571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斗争574
1.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574
2.北平学生南下请愿示威576
3.支援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578
4.帮助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80
5.一二九运动的爆发581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586
1.卢沟桥事变的爆发588
二、卢沟桥事变和党组织工作重点的转移588
2.北平地下党工作重点的转移591
3.开展平郊抗日游击战594
三、北平郊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城区工作的开展595
1.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初创595
2.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599
3.北平城区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调整603
四、度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606
1.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殖民统治606
2.抗日军民粉碎日、伪的“治安强化运动”609
3.多头单线发展城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加强613
4.开展情报工作和建立党内秘密交通线617
五、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621
1.平郊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局部反攻621
2.北平城市工作的新局面623
3.对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625
天津篇631
一、九一八事变至全国抗战爆发前党在天津领导的抗日斗争633
1.九一八事变后天津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633
2.一二九运动在天津638
3.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640
4.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643
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党组织工作方针的转变647
1.卢沟桥事变与天津陷落647
2.党组织工作重点的转变651
3.沦陷初期党在天津市内的抗日斗争656
三、农村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城市工作的开展663
1.发动天津周围农村的抗日武装斗争663
2.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669
3.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675
四、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678
1.党面临的艰苦斗争环境678
2.隐蔽精干坚持城市斗争680
3.盘山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683
五、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691
1.天津周围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691
2.天津城市工作的新局面694
3.对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701
河北篇705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707
1.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707
2.抗日武装斗争的勃发709
3.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712
4.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713
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714
1.抗日根据地的创建714
2.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718
3.抗战初期党组织的迅速发展723
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725
1.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725
2.打退国民党顽军的磨擦进攻730
3.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设732
4.根据地军民参加百团大战736
1.粉碎日军的残酷“扫荡”、“蚕食”738
四、抗日根据地为战胜严重困难局面而斗争738
2.灵活多样的游击战争742
3.加强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743
4.开展大生产运动745
5.根据地的整风与党的统一领导的加强747
五、抗日根据地的反攻作战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49
1.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749
2.抗日根据地的对日攻势作战751
3.抗日根据地的对日全面反攻756
4.河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759
山西篇761
一、特殊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763
二、党在华北的战略部署与山西抗战的发动765
1.党在华北的战略部署和山西战略支点的确立765
2.山西抗日战争的发动766
三、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和党的军事战略转移的实现771
1.太原失守与八路军敌后分兵771
2.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对根据地创建工作的领导773
3.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武装的蓬勃发展774
4.粉碎日军的多路围攻,四大战略支点坚挺敌后776
5.八路军以山西为中心实施战略展开,三大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778
四、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779
1.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和九月会议的召开779
2.各军区、军分区的建立和人民武装的发展780
3.民主政权的初步建立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施783
4.根据地党组织的整顿和巩固785
五、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786
1.日军的“囚笼政策”和百团大战786
2.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和战胜困难的对策789
3.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790
4.群众性围困斗争的胜利793
六、克服严重困难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795
1.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795
2.“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和完善797
3.精兵简政的实施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799
4.整风运动和根据地党的建设的加强801
七、抗日根据地的再发展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05
1.连续发动攻势作战805
2.加强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807
3.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808
4.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813
内蒙古篇819
一、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822
1.七七事变前后内蒙古的形势822
2.内蒙古东部民众及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825
3.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828
二、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斗争833
1.党的抗日方针及领导的抗日活动833
2.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843
3.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847
4.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与发展852
三、党的民族政策与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857
1.党的民族政策和蒙古民族工作857
2.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863
四、党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70
1.战胜困难,坚持抗战870
2.粉碎日军的大“扫荡”871
3.反击国民党顽固势力的进攻872
4.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874
5.内蒙古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胜利876
上海篇879
1.推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881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881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888
3.开展上层统战工作893
二、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897
1.重建中共江苏省委897
2.党组织的全面发展899
3.调整党组织机构902
三、领导文化战线的抗日救亡运动903
1.成立文化界救亡协会903
3.突破封锁的孤岛文化905
2.文化战线的抗日救亡宣传907
4.上海全面沦陷后的文化战线工作912
四、坚持敌后抗日斗争914
1.支援新四军914
2.反对日军接收和渗透918
3.郊县抗日武装斗争923
4.开展广泛的群众工作926
五、领导上海人民迎接胜利931
1.天亮运动931
2.组建地下军933
江苏篇935
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迅速高涨937
二、七七事变后江苏的沦陷和民众抗日斗争的兴起939
1.苏南苏北先后沦陷939
2.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941
3.各地抗日自卫武装揭竿而起942
三、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944
1.中共中央对江苏抗战的指示944
2.新四军挺进苏南946
3.八路军南下苏北951
4.新四军东进北上955
1.华中抗战的领导中心移至江苏963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963
2.粉碎日伪的“扫荡”和“蚕食”965
3.打破日伪的分区“清乡”968
4.击退反共顽固派的进攻972
五、抗日根据地的建设975
1.抗日民主政权建设975
2.根据地的财经贸易工作978
3.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982
六、从局部反攻到夺取抗战胜利985
1.为大反攻准备力量985
2.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努力987
3.在局部反攻中扩大解放区989
4.独立自主地实施全面反攻992
浙江篇997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和国共合作局面在浙江的形成999
1.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999
2.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战略转变1001
3.浙江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1002
二、抗战初期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浙西的抗日武装斗争1003
1.抗战全面爆发后党组织的恢复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建立1003
2.抗战全面爆发后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005
3.杭嘉湖地区的沦陷与党领导的浙西武装斗争1008
4.周恩来与浙江抗战1010
三、浙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开展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013
1.宁波、绍兴沦陷后党领导的浙东抗日武装斗争1013
2.中共中央华中局增辟浙东战略区的决策1017
3.浙东区党委的成立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019
4.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成立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1026
四、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浙南地区抗日游击战的开展1032
1.新四军第十六旅挺进苏浙皖边敌后1032
2.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与苏浙军区的成立1035
3.新四军苏浙军区天目山反顽自卫战1037
4.浙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1040
五、浙江抗战的胜利1042
1.新四军对日伪的反攻作战1042
2.浙江抗战的胜利1048
安徽篇1051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053
1.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国斗争1053
2.安徽学生热烈响应一二九运动1055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在安徽的形成1057
1.岳西谈判和高敬亭部改编1057
2.皖南谈判和皖浙赣红军改编1060
3.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在安徽的形成1061
三、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中原局进驻皖东1066
1.中原局与豫皖苏根据地的建设1066
2.三次中原局会议1067
3.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1070
4.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完成1072
四、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1073
1.党的一元化领导1073
2.整风运动1077
五、党领导安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1084
福建篇1087
一、抗日反蒋浪潮的兴起1089
二、福建事变与党组织的策略1092
三、城乡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1096
四、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1099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福建的形成1102
六、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107
1.恢复和巩固闽西南游击区成为抗战的支点1107
2.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1109
1.日军的暴行1111
七、抗日反顽斗争的深入展开1111
2.党在福建沿海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1112
3.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和“清剿”1114
八、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116
江西篇1121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江西1123
1.国共和谈,合作抗日1123
2.红军游击队下山1127
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成立和新四军的组建1129
1.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及其领导下的江西省委1130
2.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134
1.抗战全面爆发后河南的形势与党的任务1137
3.新四军驻赣办事机构1138
三、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1144
1.日军制造的血腥罪行1145
2.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1148
四、支援正面抗日战场作战1154
1.国共军队配合作战1155
2.开展敌后武装斗争1160
五、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163
1.国民党江西当局制造反共磨擦1163
2.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和共产党人的斗争1164
3.江西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1170
山东篇1173
1.济南惨案和党领导的抗日斗争1176
一、在白色恐怖中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斗争1176
2.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反蒋斗争1179
3.一二九运动后的抗日救亡运动1182
二、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根据地1186
1.抗战全面爆发后的形势与中共山东省委的决策1186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民众抗日运动1188
3.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190
4.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开辟抗日根据地1191
三、坚持团结进步的方针,发展抗日根据地1196
1.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和中青年共中央山东分局的决策1196
2.八路军山东纵队和第一一五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1198
3.努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03
4.创建抗日民主政权1205
四、战胜艰难险阻,巩固抗日根据地1207
1.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1207
2.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和反封锁斗争1208
3.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213
4.击退顽军的进攻,开辟沂鲁和诸日莒山区1216
1.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攻势作战1217
五、全面建设抗日根据地,高奏抗战胜利凯歌1217
2.加强对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1220
3.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1222
4.举行大反攻,夺取山东抗战的胜利1224
河南篇1227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230
1.抗日反蒋高潮兴起1230
2.一二九运动在河南1231
3.河南党组织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的发展1234
二、发动全民抗战1237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1240
3.全省抗日救亡高潮的形成1243
三、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246
1.各地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1246
2.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249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254
1.反投降、反分裂、反磨擦斗争1254
2.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顽斗争1257
3.沦陷区的抗日斗争1260
1.粉碎日军的猖狂进攻1263
五、克服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1263
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265
3.整风运动的开展1271
六、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274
1.豫北军民的局部反攻1274
2.中原地区的开辟1276
3.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1280
湖北篇1285
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287
二、全国抗战爆发后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和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294
1.抗战初期湖北地区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294
2.抗日战略支点的建立1295
3.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298
4.湖北地方党组织对王明右倾错误的抵制与纠正1301
三、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1303
1.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湖北的贯彻落实1303
2.敌后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1306
四、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形成1308
1.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挺进鄂中1308
2.鄂豫边区党和军队的全面统一和鄂中抗日据地的建立1311
3.鄂东、襄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313
4.鄂皖边、鄂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与坚持1316
5.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318
6.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艰难工作1321
五、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323
1.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323
2.鄂南、襄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1326
3.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1329
六、争取抗日战争在湖北的最后胜利1332
1.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1332
2.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336
湖南篇1340
1.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南兴起1343
一、创造团结抗战的政治局面1343
2.国共合作抗日,湘境红军游击队改编1346
3.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成立和湖南党组织重建1347
4.推动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351
5.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恢复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1353
二、发展和坚持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357
1.宣传和组织群众,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357
2.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党的全面抗战路线1361
3.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1364
4.周恩来、叶剑英在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367
1.国共合作抗日形势的逆转和平江惨案的发生1369
三、实现战略转变,坚持长期抗战1369
2.贯彻“十六字”方针,转变斗争策略1373
3.日军大举侵湘,全省军民奋起抗击1377
4.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开展对日斗争1380
四、八路军、新四军艰苦转战,争取抗战胜利1383
1.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开辟石公华抗日根据地1383
2.八路军南下支队入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386
3.开辟湘阴抗日游击根据地1390
4.夺取抗日战争在湖南的最后胜利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