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 1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 13
  • 曹洪欣主编;郑金生,柳长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36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246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1278页
  • 主题词:中医典籍-选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 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幼幼新书序2

幼幼新书目录7

幼幼新书卷第一 求端探本凡一门66

求子方论第一66

幼幼新书卷第二 方书叙例凡十三门136

叙初有小儿方第一137

叙小儿有病与大人不殊第二139

叙小儿可酌量药品分两第三140

叙小儿有病宜早治第四141

叙调理小儿第五142

叙修合药第六143

叙用药第七144

叙小儿气弱不可容易吐泻第八146

叙十五岁以下皆可以小方脉治之第九147

叙论初受气第十148

相寿命第十一159

三关锦纹第十二165

脉法第十三205

幼幼新书卷第三 病源形色凡一十门228

五脏所主病第一229

五脏病相生刑克第二236

五脏病四时所不宜第三238

胎中滋养第四240

胎中受病第五243

禀赋之殊第六258

得病之源第七264

病证形候第八292

察形色治病第九334

治病要法第十403

幼幼新书卷第四 形初保育凡二十二门411

小儿胎教第一413

小儿初生将护法第二416

择乳母法第三 下乳 吹奶附433

乳儿法第四445

乳母杂忌慎法第五450

哺儿法第六454

初哺日第七458

浴儿法第八459

拭儿口法第九468

断脐法第十471

灸脐法第十一474

裹脐法第十二 封脐法附475

甘草法第十三479

黄连法第十四481

韭汁法第十五482

朱蜜法第十六482

牛黄法第十七484

汞粉法第十八485

猪乳法第十九486

藏衣法第二十487

剃头法第二十一493

禳谢法第二十二494

幼幼新书卷第五 初生有病凡十七门498

初生不作声第一499

初生眼不开第二501

初生辄死第三502

初生不吃奶第四503

初生吐不止第五509

初生不小便第六 初生不大便附513

初生有悬痈病第七515

初生有重舌第八516

初生有重腭重龂第九528

初生口中有虫第十532

初生着噤第十一 犯风噤附533

初生有鹅口第十二544

初生有木舌第十三550

初生有撮口第十四556

初生中脐风第十五569

初生脐肿湿第十六 气脐 淹破脐附575

初生有脐疮第十七585

幼幼新书卷第六 禀受诸疾凡十九门590

解颅第一592

囟不合第二603

囟填第三607

顾陷第四611

滞颐第五613

齿不生第六616

发不生第七618

发黄第八626

虫胞第九628

鹤节第十631

手拳不展第十一633

脚拳不展第十二637

语吃第十三640

通睛第十四642

惛塞第十五645

行迟第十六647

语迟第十七661

龟胸第十八667

龟背第十九671

幼幼新书卷第七 蒸忤啼哭凡九门677

变蒸第一678

中客忤第二708

中人忤第三 犯人噤附734

中马忤第四741

被鬾第五 继病附744

喜啼第六750

惊啼第七753

躽啼第八772

夜啼第九787

幼幼新书卷第八 惊疾潮发凡九门811

惊候第一812

胎惊第二817

惊热第三830

惊积第四907

惊虚第五932

搐搦第六935

狂语第七985

惊悸第八992

多困第九1006

幼幼新书卷第九 惊风急慢凡三门1012

急慢惊风第一1012

急惊风第二1087

慢惊风第三1149

幼幼新书卷第十 惊瘹噤病凡十二门1247

一切惊第一1248

慢脾风第二1334

慢肝风第三1353

惊退而哑第四1355

惊退而筋脉不舒第五1356

天瘹第六1358

惊风内瘹第七1389

盘肠气瘹第八1395

腹肚瘹第九1403

灸二十四瘹第十1404

猢狲噤第十一1411

白虎病第十二1412

幼幼新书卷第十一 痫论候法凡十二门1415

痫论第一1416

痫候第二1426

惊痫忤是三候第三1432

候痫法第四1434

截痫法第五1439

五脏之痫第六1458

六畜之痫第七1461

一切痫第八1463

灸痫法第九1532

痫差复发第十 成痼疾也1548

痫差身面肿第十一1560

痫差不能语第十二1562

幼幼新书卷第十二 五痫异治凡五门1566

风痫第一1566

惊痫第二1597

食痫第三1661

热痫第四 亦名退痫除热1673

癫痫第五1688

幼幼新书卷第十三 胎风中风凡十门1706

胎风第一1707

一切风第二1722

中风第三1755

中风痉第四1793

中风口噤第五1805

中风涎潮第六1814

中风四肢拘挛第七1817

中风不随第八1825

中风口喎斜僻第九1833

中风失音不语第十1840

幼幼新书卷第十四 身热等病凡十一门1844

温壮第一1845

壮热第二1861

时气第三1889

温病第四1912

热病第五1919

伤风第六1931

伤暑第七1942

伤寒第八1946

囟风伤寒第九2006

夹食伤寒第十2007

夹惊伤寒第十一2014

幼幼新书卷第十五 伤寒变动凡二十门2040

伤寒自汗第一2042

伤寒头汗出第二2057

伤寒咳嗽第三 伤寒后咳嗽附2063

伤寒发喘第四2083

伤寒鼻衄第五2089

伤寒呕啘第六2099

伤寒发渴第七2115

伤寒大小便不通第八2133

伤寒发狂第九 躁热发狂附2137

伤寒结胸第十2145

伤寒腹痛第十一 腹满附2154

伤寒下痢第十二 伤寒后下痢附2161

伤寒口内生疮并喉痛第十三2172

伤寒发斑第十四 愈发斑附2184

伤寒发黄第十五 亦名黄病 余发黄附2199

伤寒余热不退第十六2218

伤寒劳复第十七2227

伤寒失音第十八2234

伤寒变疽第十九2236

伤寒变疹第二十2238

幼幼新书卷第十六 咳嗽诸疾凡十一门2244

咳嗽第一2245

咳逆第二2282

喘咳上气第三 余喘急附2302

咳嗽作呀呷声第四 ?齁附2324

咳嗽声不出第五2347

惊膈嗽第六 惊差而嗽作2349

伤风嗽第七2351

痰嗽第八2356

寒嗽第九2375

热嗽第十2387

久嗽第十一2393

幼幼新书卷第十七 寒热疟瘴凡廿二门2402

痰实第一2404

寒热往来第二2424

寒热五脏烦满第三2432

寒热腹痛第四2434

寒热结实第五2437

寒热食不消第六2443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第七2446

寒热不食羸瘦第八2449

疟疾第九2456

疟疾热而后寒第十2483

疟疾寒而后热第十一2486

疟疾寒热更作第十二2490

疟疾热而不寒第十三2493

疟疾寒而不热第十四2498

疟疾热多于寒第十五2505

疟疾寒多于热第十六2507

疟疾寒热相等第十七2510

瘴疟第十八2514

久疟第十九2517

疟后引饮第二十2527

疟后胁内结硬第二十一2530

疟后头面浮肿第二十二2533

幼幼新书卷第十八 斑疹麻痘凡十六门2535

疮疹论第一2536

疮疹候第二2590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第三2597

疮疹初出第四2604

疮疹已出未出第五2607

疮疹出不快第六2630

疮疹倒黶第七2640

疮疹太盛第八 烦喘 躁渴附2661

疮疹爱护面目第九2664

疮疹攻咽痛第十2666

疮疹大小便不通第十一 赤涩附2671

疮疹便脓血第十二2675

疮疹脓汁不干第十三2676

疮疹入眼第十四2677

疮疹后解余毒第十五2700

疮疹后灭瘢痕第十六2706

幼幼新书卷第十九 诸热痰涎凡十门2715

胎热第一2716

膈热第二 亦名壅热2720

胃热第三 脾热附2730

风热第四2741

烦热第五 脚手心热并五心热附2787

潮热第六2798

积热第七2812

实热第八2827

极热第九2847

痰涎第十2854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 虚热蒸疸凡九门2873

虚热第一2874

骨热第二 病初则骨热 病剧则骨蒸2884

骨蒸第三 骨热骨蒸 虽有浅深 皆可通用2902

盗汗第四2932

喜汗第五2952

劳气第六2957

热渴第七2968

黄疸第八 胎疸附2986

黑疸第九2996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一 诸寒羸瘦凡十六门3000

胎寒第一3001

虚寒第二3007

胸中有寒第三3015

胸膈满痛第四3022

心痛第五3025

腹痛第六3034

腹胀第七3048

冷热不调第八3073

胃气不和第九3088

乳食不下第十3113

膈气第十一3123

气逆第十二3124

肌肤羸瘦第十三3128

病后虚羸第十四3142

病后声不出第十五3146

病后不能语第十六3147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二 症瘕积聚凡十门3149

积聚第一3150

症瘕第二3208

癖气第三3231

乳癖第四 奶脾是附3269

痃气第五3290

痞结第六3298

宿食不消第七3318

伤饱第八 食不知饱附3344

丁奚第九3351

哺露第十3371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 五疳辨治凡九门3377

五疳论第一3378

五疳候第二3384

五疳可治不可治候第三3391

五疳第四3394

风疳第五 亦名肝疳 风疳生核附3442

惊疳第六 亦名心疳3465

食疳第七 亦名脾疳3491

气疳第八 亦名肺疳3506

急疳第九 亦名肾疳3523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四 无辜疳凡五门3526

无辜疳第一 亦名无辜病 无辜痢附3526

无辜针烙法第二3563

一切疳第三3569

五疳出虫第四 诸疳虫附3691

疳疾吹鼻第五3719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五 诸疳异证凡十一门3737

走马疳第一3738

口齿疳第二3769

鼻疳第三 亦名?疳3790

眼疳第四3805

脑疳第五3830

脊疳第六 历脊疳附3841

奶疳第七3852

疳肥第八3861

疳瘦第九3863

干疳第十3889

内疳第十一3899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六 诸疳余证凡十五门3908

疳热第一3909

疳渴第二3915

疳劳第三3922

疳嗽第四3926

疳积第五3927

疳泻第六3937

疳痢第七3940

疳痢久不差第八3943

疳痢腹痛第九3946

疳湿第十3949

蛔疳第十一3952

疳疮第十二3955

疳肿第十三3957

疳后天柱倒第十四3959

疳气灌入阴第十五3961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七 吐哕霍乱十二门3963

吐逆第一3964

吐哯第二4026

哕逆第三4033

霍乱吐利第四4038

霍乱第五 或霍乱吐而不利 或霍乱利而不吐或上霍乱而不吐利4069

吐利第六 但吐利而不霍乱4085

吐利津液少第七4130

吐利心腹痛第八4134

冷吐第九4144

热吐第十4149

挟惊吐第十一4156

毒气吐第十二4161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八 泄泻羸肿十五门4163

一切泄泻第一4164

积泻第二 挟实泻并积痢附4201

惊泻第三4212

伤泻第四4216

冷泻第五4219

热泻第六4233

洞泄第七4236

水榖泻第八4247

暴泻第九 亦名卒利 亦名暴利4260

曩泻第十 亦名曩痢4266

利久不止第十一 泻痢同4270

利渴不止第十二 泻痢同4302

下利腹痛第十三 泻痢同4326

下利羸瘦第十四 泻痢同4334

下利浮肿第十五 泻痢同4339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九 ????十二门4342

八痢第一4343

一切痢第二4346

冷痢第三 亦名白痢4380

热痢第四 亦名赤痢4399

冷热痢第五 亦名赤白痢4417

白脓痢第六4455

纯血痢第七4468

脓血相杂痢第八 重下痢附4489

五色痢第九4509

休息痢第十4517

蛊痢第十一4520

脱肛第十二4531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 附诸淋凡十九门4538

吐血第一4540

嗽血第二4550

鼻衄第三4552

大便血第四4561

小便血第五4571

大便不通第六4579

小便不通第七4596

大小便不通利第八4617

大便失禁第九4622

小便数第十4623

大便青第十一4624

小便白第十二4629

小便淋沥第十三4630

石淋第十四4654

气淋第十五4659

热淋第十六4661

血淋第十七4667

寒淋第十八4674

痔疾第十九4676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一 三虫?疝凡九门4690

虫动第一4691

蛔虫第二4719

蛲虫第三4746

寸白虫第四4751

?疝第五4758

偏?第六 亦名差? ?音?4786

阴肿第七4796

阴疮第八4808

吊起外肾第九4812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二 水痰鬼持凡九门4816

痰饮第一4817

肿满第二4819

水气第三4837

中恶第四4848

卒死第五4860

鬼持第六 鬼气附4868

疰病第七4870

尸疰第八4874

蛊疰第九4884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三 眼目耳鼻二十四门4894

眼赤痛第一 目肿附4896

胎赤眼第二 缘目有疮而赤者是4931

睛生障翳第三4953

眼痒第四4969

眼暗第五4971

睛高第六4981

青盲第七4983

雀目第八4989

疣目第九5002

目中有眯第十 目涩羞明附5009

耳聋第十一5010

耳鸣第十二5020

耳中痛第十三5021

耳疮第十四5022

月蚀疮第十五5025

聤耳第十六5035

耳中有息肉第十七5050

底耳第十八5051

百虫入耳第十九5052

齆鼻第二十5059

鼻塞第二十一5062

鼻流清涕第二十二5074

鼻干无涕第二十三5078

鼻有息肉第二十四5086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四 口唇喉齿凡二十四门5091

口疮第一5093

口臭第二5122

口干第三5124

燕口疮第四5126

唇口上生疮第五5130

舌肿第六5133

舌上疮第七5135

舌上血出第八5139

唇肿第九5140

紧唇第十5141

唇青第十一5146

咽喉肿痛第十二 喉中有疮附5147

尸咽第十三5165

咽中噎第十四5166

喉痹第十五5167

马痹第十六5179

缠喉风第十七5181

齿痛第十八5185

齿龂宣露第十九5190

齿根肿痛第二十5193

龋齿第二十一5197

蚛齿第二十二 裂齿附5201

齿落久不生第二十三5204

颊车蹉闪第二十四 牙车急附5206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五 一切丹毒三十八门5209

丹候第一5212

一切丹第二5220

土虺丹第三5246

眼丹第四5247

五色丹第五5248

伊火丹第六5251

熛火丹第七5252

茱萸丹第八5253

赤丹第九5254

白丹第十5260

黑丹第十一5263

天雷丹第十二5266

天火丹第十三5266

殃火丹第十四5270

神气丹第十五5272

神火丹第十六5272

神灶丹第十七5273

鬼火丹第十八5274

野火丹第十九5276

骨火丹第二十5277

家火丹第二十一5278

火丹第二十二 丹火附5280

萤火丹第二十三5283

朱田火丹第二十四5285

胡吹灶丹第二十五5287

胡漏灶丹第二十六5287

土灶丹第二十七5288

天灶火丹第二十八5288

废灶火丹第二十九5292

尿灶火丹第三十5294

野灶丹第三十一5296

大孕丹第三十二5296

尔朱丹第三十三5297

赤流丹第三十四5298

赤游肿第三十五5307

身有赤处第三十六 血疽附5316

赤白溜第三十七5321

卒腹皮青黑第三十八5322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六 痈疽瘰癧凡十一门5326

痈第一5327

疽第二5347

附骨疽第三5357

毒肿第四5363

疖第五5378

软疖第六5384

恶核第七5390

恶疮第八5396

瘘疮第九5413

瘰癧第十5424

瘿气第十一5448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七 疮熛疥癣十七门5461

一切疮第一5462

蓐疮第二5473

风热疮第三5473

热毒疮第四5479

头面身体生疮第五5490

风瘙瘾疹第六5512

疥第七5531

癣第八 奶癣附5545

瘑疮第九5559

熛疮第十5563

尿灰疮第十一5570

酢疮第十二5570

鱼脐疮第十三5571

王灼疮第十四5574

火灼疮第十五5580

黄肥疮第十六5581

浸淫疮第十七5582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八 头疮冻痱十八门5587

头疮第一5588

秃疮第二5622

白秃疮第三5624

赤秃疮第四5638

漏头疮第五5639

蠼螋尿疮第六5641

自悬疮第七5647

代指第八5647

手足皲裂第九5650

脚瘃第十5651

冻疮第十一5652

痱子第十二5658

赤疵第十三5661

白驳第十四5663

漆疮第十五5666

金疮第十六5676

汤烫火烧第十七5687

疮中风中水第十八5705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九 鲠刺虫毒凡十七门5707

恶刺第一 竹木刺 狐尿刺并刺中风水附5708

骨鲠第二5723

食土第三5725

落水第四5726

遗尿第五5730

尿牀第六5736

狐臭第七5737

诸虫咬第八5744

头多生虱第九 身有虱附5761

颠扑损瘀第十5762

误吞铜铁等物第十一5771

耳中有物不可出第十二5785

灭瘢痕第十三5786

中食毒第十四5790

中药毒第十五5802

中水毒第十六5817

百病第十七5820

幼幼新书卷第四十 论药叙方凡十五门5841

玉石部第一5842

草部第二5848

木部第三5860

人部第四5867

兽部第五5868

禽部第六5869

虫鱼部第七5870

果部第八5877

米部第九5878

菜部第十5879

本草虽无而人可识者第十一5880

本草既无而人未识者第十二5883

前代方书第十三5887

近世方书第十四5889

士大夫家藏第十五5897

幼幼新书后叙5901

楼璹跋5905

丹波元简识5909

丹波元坚识59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