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性别、身体、社会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熊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25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性别、身体、社会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女性与体育——研究背景、意义与议题1
第一节 女性研究——女性主义的思考1
一女性/性别研究沿革1
二 女性主义研究3
第二节 体育研究——社会学的思考8
一什么是体育8
二体育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12
第三节 女性体育——跨学科的思考15
一 为什么研究女性体育15
二 为什么在体育中研究性别26
三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发展37
四 女性体育研究的实践问题52
五 女性体育研究的跨学科视域64
第二章 女性体育的演进——历史与文化的透视75
第一节 女性体育在西方的历史演进76
一 古代及中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76
二 17—18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运动82
三 19世纪西方女性和体育运动99
四 20世纪西方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110
第二节 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122
一 古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123
二 近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133
三 当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143
四 港澳台地区女性的体育运动155
第三章 女性体育的理论诠释——反思、批判与重构171
第一节 女性与体育——女性主义理论视角171
一 体育女性主义的诞生172
二体育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174
第二节 体育中的女性与发展——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187
一 女性主义对体育心理学的重构187
二 体育中的主体经验研究——女性的声音191
三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法——体育中的另一种声音193
四 后结构主义理论——体育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196
第三节 女性、体育与社会——社会学理论视角199
一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体育——研究的历史回顾199
二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秩序202
三 冲突理论视角——体育中性别不平等、歧视与排斥209
四 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角色与分工213
五 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身份与刻板映像216
第四节 身体、性别与权力——身体理论视角223
一社会的身体——身体理论224
二运动的身体234
三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238
第四章 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聆听女性的心声246
第一节 女性主义认识论247
一 对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批判248
二 女性主义研究认识论249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252
一 对研究主客体分离的批判253
二 对量化研究范式的反思254
三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256
第三节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259
一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偏好259
二 女性主义访谈法261
三 女性主义实验法264
四 女性主义民族志法267
五 女性主义跨文化研究法271
第五章 抵抗、平等与超越——女性主义的奥林匹克运动276
第一节 妇女参与奥林匹克的历程276
一初步发展阶段(1900—1924年)277
二 缓慢发展阶段(1928—1976年)278
三 飞速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279
第二节 女性对奥林匹克的“超越”与“重塑”283
一 升华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283
二 将奥林匹克的影响推向纵深284
三 重塑奥林匹克的完整魅力285
四 推动奥林匹克的变革287
第三节 奥林匹克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289
一 奥林匹克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289
二 奥林匹克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291
三 奥林匹克对妇女问题新的争论293
四 妇女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前景展望294
第六章 女性、体育与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崛起299
第一节 城市化、女性与大众体育299
一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地位的变迁299
二 城市化进程中大众体育的发展301
三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崛起的动力机制304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特征310
一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310
二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人口学特征313
三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心理特征317
四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形式与行为的特征318
五 女性大众体育设施与服务的特征327
六 女性大众体育的文化特征330
第三节 城市、女性与发展:女性大众体育的发展战略332
一 女性大众体育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局限332
二 多维视野下中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建构334
第七章 女性、体育与空间权力——体育对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困境343
第一节 女性主义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344
一 女性主义空间研究344
二 体育活动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推论347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348
一 体育运动对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348
二 体育空间与女性权利:限制与争议355
第八章 塑造与控制——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362
第一节 体育、媒体与性别——理论之探讨362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传媒362
二 传媒视野中的体育364
三 批判主义视野中的性别与传媒365
四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传媒研究366
第二节 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实证之研究367
一体育报纸对于性别的呈现367
二体育报纸中的性别偏见372
三 体育报纸对于性别气质的塑造与控制375
第九章 身体的自由与解放?——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384
第一节 女性休闲的双重含义384
一 女性休闲的积极含义——“自由”与“发展”385
二 女性休闲的消极含义——“失范”与“异化”388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391
一 身体实践与赋权(empowerment)392
二 打破性别的二元空间394
三 抵制性别秩序395
第十章 时空、人际与身心——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化差异398
第一节 身体体现与身体经验的理论化398
一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398
二 女性主义对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批判与继承399
第二节 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及文化差异401
一 感官体验402
二 时间和空间的体验405
三 与他人共处的体验408
四 对体育中身—心关系的感受410
五 身体运动经验与文化差异412
第十一章 制度化的排斥与性别角色的“回归”——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研究415
第一节 中国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的制度因素415
一运动员再就业政策的变迁415
二 举国体制下女性运动员的人力资本419
第二节 女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的性别角色423
一 劳动性别分工与两性职业发展423
二 退役女性运动员再就业中社会性别角色的回归与超越426
第十二章 失范、暴力与性别权力——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433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现状、危害与影响433
一体育中“性骚扰”的范畴与现状433
二 性骚扰的主要危害和影响437
三 国际体坛对性骚扰的应对与防范439
第二节 失范、沉默与反抗: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441
一 理论探究:运动的身体与性别权力441
二 女性主义质性调查444
第十三章 尴尬、恐惧与挑战——酷儿理论与体育中的同性恋亚文化447
第一节 同性恋、酷儿、酷儿理论447
一 酷儿、酷儿理论的沿革448
二 酷儿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450
第二节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论域455
一酷儿理论与体育研究456
二 体育实践:瓦解的异性恋意识形态?457
三 酷儿通过体育寻求身体与认同的可能性458
四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价值与特色459
结语 新世纪女性体育研究的挑战463
参考文献465
后记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