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改革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课程改革 第4卷
  • 周宏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00799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程改革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1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1

一、课程的概念1

二、课程的本质3

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5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6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7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15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18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19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9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25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学依据25

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的变革25

二、大社会与大课程27

一、科学变革与教育变革29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科学学依据29

二、科学的分化综合与课程改革30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31

一、人的心理结构与课程结构31

二、心理结构的共性、个性与课程改革33

三、心理发展规律的水平与课程改革34

第四节 课程改革的文化学依据37

一、文化部类对课程的制约37

二、文化生态对课程的制约38

三、文化模式对课程的制约40

四、主文化和亚文化对课程的制约41

五、文化变迁对学校课程的制约43

六、文化交流对课程的制约44

第三章 课程改革的原则47

第一节 辩证适度的原则47

第二节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原则49

第三节 满足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50

第四节 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原则51

第五节 最高价值原则53

第六节 全面发展原理54

第四章 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建议57

第一节 新中国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18条经验58

一、新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简史58

二、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与性质63

三、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宝贵经验:过程、运作与设计64

第二节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89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97

一、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97

第五章 课程结构97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9

三、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100

第二节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04

一、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104

二、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引起问题105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108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108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0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111

四、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113

五、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115

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17

七、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119

八、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22

第四节 “绿色证书”教育124

第六章 课程标准127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性质127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框架130

第三节 课程目标和陈述技术132

一、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133

二、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133

三、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133

四、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133

五、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134

六、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134

七、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134

一、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35

第四节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35

二、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36

第七章 课程理念的转换与提升137

第一节 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137

第二节 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140

第三节 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143

第四节 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145

第五节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148

第六节 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150

第一节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155

第八章 新课程与教学155

第二节 适应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要求的新课程与教学158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160

第九章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165

第一节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165

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165

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166

三、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168

四、提高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170

第二节 角色及教师角色171

第三节 传统教师角色受到挑战173

一、教育观念上的挑战174

二、教学习惯上的挑战179

三、新的教学情景的挑战180

四、对知识储备的挑战182

五、信息技术挑战182

六、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183

第四节 教师要转变角色184

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185

二、从课程运作的角度看教师角色193

三、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197

四、新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关注的变化211

第十章 新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法215

第一节 评价内容215

一、双基评价:着重感受、体验、理解、运用215

二、思想品德评价:尊重学生、促进完善221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发兴趣、陶冶情感231

四、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促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234

第二节 评价方法举例239

一、测验法:关键问题是编制量表239

二、档案袋评定法:应该重视的评价方法244

三、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教学和评价的统整252

四、专题作业: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空间255

五、观察法:简便可行256

一、古今中外教学原则的综述259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259

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259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262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271

一、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宜于学习的良好氛围272

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273

三、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275

四、引导学习的选择性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指向278

五、促进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建构新知识意义280

六、引发和指导应用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282

七、指导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286

八、指导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88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291

一、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常见教学模式的综述292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297

三、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301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313

一、课程资源的类型313

第十二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313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317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318

一、研究意义与内容318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案例319

第三节 教科书选用制度的国际比较323

一、各国教科书的编写、审查323

二、各国教科书的供应、选择、使用制度及特点326

三、借鉴各国教科书选用制度,改进我国教科书管理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