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治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治新论
  • 罗国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研究出版社
  • ISBN:780168077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社会公德教育(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社会公德教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治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辨析:德治的历史和意义第一章 以德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3

一、有利于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3

二、有利于有效调整社会关系5

三、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7

四、有利于全面总结党建的经验教训9

第二章 德治和法治的关系11

一、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强力支持11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缺一不可12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同一个治国方略13

第三章 德治和人治的关系15

一、“阳儒阴法”的儒家15

二、圣人、贤人治天下的儒家17

三、人治的法家20

四、今天的德治不是古代的德治22

第四章 古今德治的分水岭28

一、对待人民的不同立场和态度28

二、治乱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30

三、教育干部执政为民34

第五章 如何落实以德治国思想37

一、中国古代德治的主要措施37

二、古今德治措施的根本区别40

三、批判继承儒家的“德教为先”思想42

四、以德育人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45

五、几点对策和建议50

第六章 对价值观问题的深层次探讨52

一、什么是价值观52

二、当前价值观研究状况分析5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观的层次性58

四、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6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教育67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道德关系67

二、德治在维护经济秩序中的特殊作用70

三、重德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光明大道74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76

第二篇 实践举措:道德的建设与创新第八章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87

一、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87

二、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91

三、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96

第九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103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性质104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心和任务105

三、道德规范体系图景108

第十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110

一、基本道德规范具有特殊重要地位111

二、道德理论和实践的创新112

三、二十字概括十个道德规范114

四、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117

第十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119

一、爱国守法谈119

二、明礼诚信谈122

三、团结友善谈128

四、勤俭自强谈135

五、敬业奉献谈141

第十二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若干原则149

一、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49

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51

三、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153

四、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156

五、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159

六、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163

第三篇 历史源泉: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道德的演变169

一、从舜的“五教”到孙中山的“八德”169

二、几点评价175

第十四章 爱国176

一、眷恋故土 心系祖国177

二、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179

三、尽己所能 报效国家180

四、抗御外侮 维护统一182

第十五章 公忠183

一、公忠作为个人的修身之本183

二、公忠作为一种道德指向185

三、公忠作为一种政治规范187

四、公忠作为一种传统美德187

五、公忠中所包含的糟粕性思想189

第十六章 正义191

一、什么是正义191

二、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义利观194

三、万事莫贵于义198

四、正确对待传统道德中的义利观199

第十七章 仁爱200

一、仁的基本精神是“爱人”200

二、仁爱是有原则的爱202

三、仁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崇高人格204

四、实践仁德的基本要求205

第十八章 中和209

一、无过无不及210

二、权变而处中212

三、中和非折中213

四、贵和万事兴214

第十九章 礼让217

一、礼让是人的立身之本219

二、礼让是内外兼备的道德规范220

三、礼之用 和为贵222

第二十章 孝慈225

一、孝的主要内容225

二、孝的二重性分析229

三、慈的主要道德要求231

第二十一章 诚信234

一、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234

二、诚信是事业成功的保证238

三、诚信是执政者的重要道德规范240

第二十二章 廉洁242

一、不苟得不妄取为廉洁242

二、廉洁乃为政之本244

三、为人为官都要养廉247

第二十三章 气节250

一、为人重在有气节250

二、气节是对尊严和人格的维护252

三、重大节 倡大义254

四、事上磨炼 培养气节256

第二十四章 宽厚259

一、宽厚是人的一种品格259

二、为人宽厚和坚持原则260

三、宽厚之德的具体要求262

第二十五章 勤俭266

一、勤的基本精神266

二、俭的基本内涵269

三、勤与俭的关系271

四、勤俭的恒久价值272

第二十六章 自强275

一、道德境界取决于自身275

二、积极有为 建功立业278

三、正确对待坎坷和挫折278

四、穷则思变 革故鼎新280

第四篇 光荣传统:中国革命道德规范第二十七章 革命传统道德概论283

一、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界定283

二、中国革命传统道德主要规范285

第二十八章 坚持革命理想和信念291

一、理想的基本内涵291

二、坚持理想信念的道德意义294

第二十九章 为人民服务301

一、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先进性301

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指向306

第三十章 集体主义313

一、全面理解集体主义精神313

二、集体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319

三、集体主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322

第三十一章 爱国主义327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特点327

二、五四以来爱国主义的主要特点331

第三十二章 热爱科学340

一、热爱科学的重要意义340

二、热爱科学与科学精神343

第三十三章 热爱劳动354

一、劳动的道德含义354

二、热爱劳动的道德要求358

第三十四章 革命英雄主义363

一、革命英雄主义的内涵363

二、革命英雄主义的道德内容366

第三十五章 职业道德377

一、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377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380

第三十六章 社会公德388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388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392

第三十七章 家庭美德400

一、婚姻自由 志同道合400

二、男女平等 家庭和睦404

三、尊老爱幼 严格家教407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