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相关人文科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白杨,冯晓,王绍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3505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医学:人文科学-专业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相关人文科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心理学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2
一、概念2
二、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2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4
一、研究对象4
二、研究任务4
三、研究方法5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及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5
一、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5
二、主要学派及理论观点6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8
第一节 概述8
一、心理活动的内容8
二、心理的实质8
第二节 认识过程9
一、感觉和知觉10
二、记忆12
三、思维和想象14
四、注意15
第三节 情绪过程16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16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6
三、情绪的分类17
四、情绪的作用18
第四节 意志过程18
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18
二、意志的品质及不良表现19
第五节 人格20
一、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0
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21
三、人格的心理特征22
四、人格倾向性26
五、自我意识28
第六节 行为28
一、行为的概念及种类28
二、不良行为与疾病的关系30
第三章 心理卫生32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32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与任务32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33
三、心理健康教育33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34
一、优生与胎教34
二、儿童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卫生34
三、青少年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卫生36
四、中年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卫生38
五、老年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卫生39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40
第一节 心理应激40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和应激过程模式40
二、应激源41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41
四、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43
第二节 心身疾病44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44
二、心身疾病诊断标准45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45
四、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45
五、几种常见心身疾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46
第五章 心理评估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用途49
二、心理评估的分类49
三、心理测验的概念、分类及原则50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51
一、智力测验51
二、人格测验52
三、临床评定量表53
第六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56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56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和意义56
二、心理咨询的形式、范围和手段57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程序和技巧58
一、心理咨询的程序58
二、心理咨询的技巧58
第三节 心理治疗概述59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59
二、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60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61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61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62
一、支持性心理疗法62
二、精神分析疗法63
三、行为疗法64
四、人本主义疗法64
第七章 患者心理66
第一节 患者角色66
一、患者角色的概念66
二、患者的权利与义务66
三、患者角色的变化67
四、求医行为68
五、遵医行为69
第二节 患者的心理需要、一般的心理变化及特点69
一、患者的心理需要69
二、患者的一般心理变化及特点70
三、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71
第八章 医患关系72
第一节 概述72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72
二、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73
三、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73
四、医患关系模式类型及转化74
第二节 医患沟通75
一、沟通技巧75
二、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76
实验部分78
实验一 注意的分配78
实验二 气质类型调查78
实验三 临床评定量表调查81
实验四 心理放松训练86
实验五 生物反馈训练87
附:教学大纲88
第二篇 医学伦理学94
第九章 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概论94
第一节 伦理学与道德、职业道德94
一、伦理学及其基本问题94
二、道德的本质及其功能95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发展96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97
一、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97
二、“医乃仁术”,医师应是道德高尚的人97
三、医学实践的道德内涵98
第三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学意义99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99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00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101
一、市场经济对医学实践的正、负效应10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性102
第五节 医学伦理学的任务、意义及学习方法102
一、医学伦理学的任务102
二、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103
三、医学伦理学的学习方法103
第十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105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05
一、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内容105
二、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内容108
三、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特点109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110
一、医学伦理学规范的本质、形式和特点110
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的医师职业道德规范111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13
一、权利与义务113
二、情感与良心115
三、审慎与保密116
第十一章 医疗人际关系118
第一节 医患关系118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118
二、医患关系中患者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120
三、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道德要求121
第二节 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123
一、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123
二、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124
第十二章 临床与预防保健道德126
第一节 疾病诊疗的道德要求126
一、诊断道德126
二、治疗道德127
三、危重患者抢救的道德128
四、转诊、转院的道德129
第二节 护理道德130
一、护理道德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30
二、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130
三、特殊患者的护理道德131
第三节 预防保健道德132
一、农村预防保健的重要性132
二、预防保健的道德责任133
三、预防保健的道德准则134
四、预防保健的道德要求135
第四节 生命与死亡道德135
一、生命道德135
二、死亡道德136
三、临终关怀的道德137
四、几种生命医学问题的道德认识138
第十三章 医德评价、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140
第一节 医德评价140
一、医德评价的含义和作用140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141
三、医德评价的方式142
第二节 医德教育142
一、医德教育的含义和作用142
二、医德教育的过程和特点143
三、医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44
第三节 医德修养145
一、医德修养的含义和作用145
二、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45
三、医德修养的几种境界146
第十四章 医学伦理学相关文献与案例选编148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相关文献148
一、《希波克拉底誓言》148
二、《大医精诚》(节选)149
三、《纪念白求恩》149
四、《纽伦堡法典》150
五、《赫尔辛基宣言》(节选)151
六、《夏威夷宣言》(节选)152
第二节 案例选编153
一、国内案例153
二、国外案例154
附:教学大纲156
第三篇 卫生法学162
第十五章 法律与卫生法概述162
第一节 法律基础概述162
一、法律的概念及其特征162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163
三、社会主义法律效力163
四、违法与法律责任164
第二节 卫生法概述165
一、卫生法的概念及其特征165
二、卫生法律关系166
三、卫生法的渊源167
第十六章 医政管理法律制度170
第一节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170
一、概述170
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171
第二节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173
一、概述173
二、考试与注册制度174
三、执业规则176
四、考核与培训178
五、法律责任179
第三节 护士管理法律制度180
一、概述180
二、考试与注册181
三、执业规则182
四、法律责任183
第十七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185
二、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法制建设186
三、处理医疗事故的基本原则186
四、医疗事故的分级187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187
一、医疗事故的预防187
二、医疗事故的处置188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189
一、鉴定机构189
二、鉴定程序190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193
一、报告程序193
二、争议处理申请的审查193
三、鉴定程序的审核监督193
四、行政处理194
五、医疗事故的监督194
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赔偿194
一、解决民事责任争议的途径194
二、确定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195
三、赔偿项目、标准和方式196
第六节 法律责任196
一、行政责任196
二、刑事责任197
第十八章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199
第一节 概述199
一、母婴保健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母婴保健工作方针199
二、母婴保健法的作用200
第二节 婚前保健200
一、婚前保健服务200
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201
第三节 孕产期保健服务201
一、服务内容201
二、产前检查202
三、终止妊娠和分娩接生的有关规定202
四、新生儿保健203
第四节 技术鉴定203
一、技术鉴定组织203
二、技术鉴定人员203
三、鉴定制度203
第五节 行政管理204
一、行政管理机构职责204
二、医疗保健机构职责204
第六节 法律责任205
一、行政责任205
二、民事责任206
三、刑事责任206
第十九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208
第一节 概述208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防治方针和管理原则208
二、适用范围208
三、法定管理传染病分类209
四、传染病的行政管理和相关政策209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210
一、预防措施210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210
三、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211
第三节 疫情报告和公布211
一、疫情报告人212
二、疫情报告时限、方式及要求212
三、疫情的公布与通报213
第四节 传染病的控制213
一、传染病控制的环节213
二、对传染病的控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213
三、确保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215
第二十章 血液与药品监督管理法律制度217
第一节 献血法律制度217
一、血液的采集217
二、献血、用血规定218
三、法律责任219
第二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20
一、概述220
二、输血申请220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221
四、交叉配血222
五、发血222
六、输血223
第三节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224
一、概述224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225
三、药品企业、医务人员在药品购销中的法律责任226
附:教学大纲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