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43634.jpg)
-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2156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师范大学-教材;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课程教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编 语文课程观7
编者导语7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观8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8
一、语文的概念8
二、语文学科的概念11
三、语文课程的概念11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2
一、语文的性质12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13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15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16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6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7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18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18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18
第二章 语文课程目标观20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体系20
一、语文课程目标体系概说20
二、语文课程目标分类21
三、语文课程显性目标21
四、语文课程隐性目标21
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22
一、体现课程的基本性质22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2
三、追求学生的持续发展23
四、突出课程的实践本质23
第三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23
一、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前提23
二、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25
第三章 语文课程内容观28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28
一、“课程内容”概念阐释28
二、“课程内容”相关概念的辨析29
三、树立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观念30
第二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认定31
一、认定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31
二、语文课程内容要素的选择33
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38
一、课程标准中的呈现方式38
二、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39
第四章 语文课程结构观42
第一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概念42
一、课程结构的概念42
二、课程的类型43
三、理想的课程结构形态44
第二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改革45
一、课程结构改革的必要性45
二、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进程46
三、课程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47
四、语文课程结构的改革47
第三节 语文课程结构的体系49
一、高中课程结构体系49
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50
第五章 语文课程资源观53
第一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53
一、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53
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55
三、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56
第二节 语文课程环境的建设56
一、校园环境的建设57
二、班级环境的建设58
三、课堂环境的建设59
第三节 语文课程空间的拓展61
一、从语文教材到相关资源的拓展61
二、课堂课程空间的拓展61
三、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62
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62
五、由现实空间到网络空间的拓展63
六、以言语实践盘活校内外资源63
七、把语文课程教学推向生活64
第六章 语文课程法制观65
第一节 语文课程法制的概念65
一、语文课程法制的基本概念65
二、语文课程法制建设的意义66
三、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法制意识66
第二节 语文课程法规的沿革67
一、旧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67
二、新中国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实施70
三、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作用74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74
一、新课标的产生与颁布75
二、新课标的基本结构与特点75
三、学习和实施新课程76
四、修订完善新课标76
第二编 语文素养论79
编者导语79
第七章 语文学习主体论80
第一节 学习主体定位的意义80
一、单主体说80
二、双主体说81
三、师生相互主体渐变关系说82
第二节 学习主体概念的内涵84
一、作为本体的主体性85
二、作为价值的主体性86
三、作为实践的主体性87
第三节 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87
一、学习方式的价值87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88
三、具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88
第八章 语文应用基础论92
第一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意义92
一、语文应用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92
二、语文应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准93
第二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95
一、从“语文双基”到“语文素养”95
二、语文应用能力体系97
第三节 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100
一、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101
二、注重过程和方法101
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先导101
四、加强综合实践102
五、注意循序渐进102
六、重视个性感悟102
第九章 语文思维培育论104
第一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意义104
一、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104
二、语文课程的固有任务105
第二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内涵106
一、语文课程思维培育的目的106
二、语文课程思维培育的基本任务107
第三节 语文思维培育的途径109
一、观察能力的培育109
二、形象思维的培育110
三、抽象思维的培育112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育113
第十章 语文审美情趣论115
第一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内涵115
一、审美情趣的内涵115
二、审美情趣的差异性和共同性116
三、审美情趣的层次性117
第二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意义118
一、有益于人的健康生存118
二、有益于滋养美的个性119
三、有益于培养创造精神119
第三节 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120
一、增强语文课程本身的情趣性120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121
第十一章 人文精神涵养论125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25
一、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125
二、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127
三、人文精神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129
第二节 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130
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普遍意义130
二、在语文课程发展中的特殊意义130
三、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意义132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融合途径132
一、人文精神融合的基本要素132
二、人文精神融合的基本途径134
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原则论138
第一节 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138
一、语文教学原则的概念138
二、语文教学原则的内涵139
第二节 语文教学原则的价值140
一、语文教学原则的意义140
二、语文教学原则的贯彻142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个性化原则143
一、语言知识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原则143
二、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原则145
三、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兼容原则147
四、语感训练与理性思维训练同步原则148
五、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融合原则150
第三编 语文教学法155
编者导语155
第十三章 阅读能力培养法156
第一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156
一、有助于养成阅读习惯156
二、有助于掌握阅读方法157
三、有助于促进独立阅读158
四、有助于铸造人文精神158
第二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159
一、阅读能力培养过程设计概况159
二、阅读能力培养过程分类研究162
第三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168
一、语感教学法168
二、思路教学法169
三、鉴赏教学法169
四、范文应用法171
五、对话教学法172
六、情境教学法174
七、点拨教学法175
八导读教学法175
第十四章 写作能力培养法177
第一节 写作能力培养的任务177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177
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179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182
一、作文命题182
二、作文指导183
三、作文批改184
四、作文讲评186
第三节 写作能力训练的途径187
一、感受生活187
二、阅读吸收187
三、科学训练188
第十五章 口语交际指导法191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191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191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192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193
第二节 口语交际指导的要领与方法195
一、口语交际指导的要领195
二、口语交际指导的方法195
第三节 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197
一、利用网络拓展训练资源197
二、延伸家庭强化生活特色199
三、接触艺坛提高专业水平200
四、班级互动形成交际氛围201
五、学科联姻优化口语环境202
第十六章 语文知识教学法205
第一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意义205
一、语文教科书积淀着核心知识元素205
二、语文课程以应用性语言知识为基础206
三、语文知识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前提207
第二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208
一、知识类型与知识表征概说208
二、语文知识类型列举209
第三节 语文知识教学的方法211
一、语文课程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212
二、语文课程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214
三、语文课程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217
四、语文课程中表象知识的教学218
五、语文课程中范文知识模块的教学220
第十七章 语文教学评价法223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223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含义223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224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225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指标225
一、语文教学评价指标的定位225
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评价指标225
三、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指标227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指标228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228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229
二、形成性评价的实施229
三、终结性评价的实施231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利用234
第十八章 语文教学研究法236
第一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236
一、提高教学水平236
二、形成科研能力237
三、推动学科发展237
第二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途径237
一、语文教学研究的渠道238
二、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238
第三节 语文教研论文的撰写243
一、论文的形成过程243
二、论文的基本格式246
结语 语文教师专业化248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248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意义251
三、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途径251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