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
  • 廖元和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5061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1

第一节 国外关于工业化的理论1

一、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

二、经济增长的原因3

三、工业化的阶段及结构演变6

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选择7

第二节 国外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9

一、发展的含义11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12

三、二元经济论15

四、平衡增长论与不平衡增长论16

五、“中心—外围”论19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殊实践与理论总结20

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低、速度快、规模大21

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殊模式25

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殊道路26

四、中国特殊的产业转换方式28

第二章 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优势31

第一节 关于比较利益的理论31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31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32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33

第二节 区域优势的分类与实质34

一、区域优势的划分34

二、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展36

三、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实质38

第三节 影响区域优势发挥的因素42

一、统一的市场43

二、统一的规划44

三、国家的投资方向和重点44

第四节 区域优势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5

一、评价原则45

二、评价方法47

第三章 西部工业化的初始条件50

第一节 主要资源与比较优势50

一、能源资源优势50

二、原材料矿产资源优势59

三、旅游业资源优势64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66

一、西部地区人口、乡村劳动力与耕地的基本状况66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68

三、劳动力素质与工业化的要求72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积累机制74

一、工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75

二、资本积累的规模和途径77

第四章 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结构84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历史演变84

一、第一个时期的特点84

二、第二个时期的特点87

三、第三个时期的特点92

第二节 西部工业化的阶段98

一、国外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和标准98

二、国内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和标准99

三、新的探讨和结论100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特征105

一、二元结构105

二、产业结构的低层次107

三、国有经济主体化109

第四节 西部与东、中部经济关系的四种模式110

一、计划调节模式110

二、多元分离模式112

三、逆向内流模式113

四、“联合外向”模式114

第五章 西部工业化的总体战略116

第一节 东中西经济关系的现状特征117

一、相反的两个梯度117

二、不同的发展阶段118

三、改革开放的差异119

四、扩大的区域差距120

第二节 加快西部工业化的客观依据122

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22

二、扩大内需123

三、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124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25

五、政治、社会与生态环境意义127

六、工业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129

七、西部大开发的特点131

第三节 西部工业化的目标与战略思想133

一、西部工业化的战略目标133

二、是以追赶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还是以结构转变为主?134

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是优先发展轻工业?138

四、是以出口导向为主,还是以进口替代为主?140

五、是以平衡发展为主,还是以非平衡发展为主?142

六、是以内部积累为主,还是以外部输入为主?143

第四节 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战略措施144

一、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145

二、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147

三、以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为依托,加快西部工业化148

第六章 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149

第一节 西部工业结构的内在性矛盾149

一、劳动力向工业转移趋势与工业大量冗员之间的矛盾149

二、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151

三、资本闲置和资本短缺的矛盾154

第二节 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主导产业的选择156

一、西部工业结构的现状156

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159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161

四、西部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164

五、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167

第三节 三线工程调整与东、西部结合169

一、对三线建设的评价169

二、对三线建设的调整172

三、一、三线结合174

第四节 西部工业结构中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社会保障177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中的“退出障碍”177

二、社会保险178

第七章 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的微观基础180

第一节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经营战略调整180

一、国企改革的回顾180

二、制度创新185

三、技术创新与经营战略调整187

第二节 微观基础改革与再造的个案分析(1)——“军民结合”的成功典型190

一、“军民结合”的成功经验190

二、未来的挑战与机遇199

第三节 微观基础改革与再造的个案分析(2)——“退二进三”的探索之路202

一、中兴实业公司的现状204

二、中兴实业公司的发展环境208

三、中兴实业公司与重钢发展的关系212

四、中兴实业公司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经营调整方向213

第八章 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218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点218

一、城镇分布地域差异明显并相对集中219

二、主要大中城市沿长江、黄河干、支流和丝绸之路分布220

三、现代与传统城市并存221

四、城市之间已形成初步的劳动地域分工221

五、按城市等级递减开放度222

六、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222

第二节 西部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作用223

一、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作用223

二、对西部地区市场体系的作用225

三、对投资环境的作用227

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方向和战略措施228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228

二、战略目标229

三、战略重点230

四、战略途径233

五、发展的战略对策234

第四节 西部中心城市的改革与发展战略238

一、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和地区性发展战略的区别238

二、中心城市发展的改革环境与战略目标239

三、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思想242

四、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245

第九章 西部的乡镇企业与工业化249

第一节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250

一、产业结构251

二、构成成分252

三、经济效益253

四、东西比较254

第二节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观念更新与政府职能转变256

一、独特的行为方式256

二、土地所有者的附属物259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262

第三节 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263

一、两种较优选择264

二、个体、私营经济是西部乡镇企业初期阶段的主要形式265

三、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趋势266

四、建立西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67

第十章 西部工业化与对外开放271

第一节 西部对外开放的现状特征272

一、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现状272

二、西部地区引进国外和港澳台的直接投资状况273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度276

第二节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推进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277

一、带状开放与点式开放278

二、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279

三、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战略措施283

第三节 发挥沿边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287

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海洋战略与大陆战略并重288

二、欧亚大陆桥与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89

三、“蜀身毒道”与大西南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91

第四节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与策略293

一、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中心,引进外资和技术293

二、引资嫁接参与国企改革,促进工业结构调整295

三、尽快打通西部地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295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出口支柱产业296

五、多层次、多形式推进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296

第十一章 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的创新活动299

第一节 思维创新299

一、思维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99

二、东部人也需要思维创新302

第二节 技术创新304

一、西部地区科技发展的现状304

二、西部技术创新的重点307

三、西部技术创新中的四个结合309

第三节 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310

一、制度创新的两层含义310

二、政策创新的八个方面311

主要参考文献314

后记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