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隰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隰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153149.jpg)
- 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24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816页
- 文件大小:189MB
- 文件页数:842页
- 主题词:隰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隰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2
序三3
凡例1
总述1
第一篇 建置5
第一章 境域5
第一节 位置5
第二节 面积5
第三节 四至5
第二章 沿革6
第三章 区划8
第一节 里区村8
第二节 乡公社13
第三节 乡镇37
第四章 县城 乡镇41
第一节 县城41
第二节 镇乡44
第三节 部分村名考略51
第二编 生态环境5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53
第一节 地质53
第二节 地貌54
第二章 气候 物候56
第一节 气候56
第二节 物候64
第三章 山脉 水系66
第一节 山脉66
第二节 水系67
第三节 水文71
第四章 土壤 植被73
第一节 土壤73
第二节 植被79
第五章 自然资源79
第一节 土地79
第二节 植物80
第三节 动物86
第四节 矿藏86
第六章 自然灾害86
第一节 旱灾86
第二节 洪涝90
第三节 霜冻91
第四节 冰雹92
第五节 风94
第六节 虫灾94
第七节 地震 地质灾害94
第八节 其他灾害95
第三编 人口97
第一章 人口概况97
第一节 人口数量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2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5
第一节 自然构成105
第二节 社会构成107
第三章 变动111
第一节 自然变动111
第二节 社会变动113
第四章 计划生育113
第一节 人口经济113
第二节 机构 政策114
第三节 控制效果115
第五章 姓名116
第一节 姓氏116
第二节 取名119
第六章 婚姻家庭120
第一节 婚姻形式120
第二节 婚龄 婚圈121
第三节 家庭成因122
第四节 家庭结构123
第五节 家庭规模124
第六节 离婚125
第四编 经济综述127
第一章 土地制度127
第一节 私有制127
第二节 公有制128
第三节 地权变动129
第四节 林业所有制130
第二章 经济体制131
第一节 农业体制131
第二节 工业体制133
第三节 商业体制136
第三章 经济结构140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结构140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结构142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150
第四节 流通结构155
第四章 经济发展速度15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57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58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58
第四节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59
第五章 基本建设投资161
第一节 投资总额161
第二节 投资方向162
第六章 经济效益163
第一节 劳动效率163
第二节 投入效率164
第七章 居民生活166
第一节 农民生活16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68
第三节 居民消费结构169
第五编 农业171
第一章 种植业171
第一节 耕地 劳力171
第二节 作物产量173
第三节 农田管护181
第四节 优种普及184
第二章 林业187
第一节 林地面积187
第二节 树种188
第三节 苗圃 林场191
第四节 采种 育苗193
第五节 经济林园195
第六节 植树造林199
第七节 林木管理203
第三章 养殖业204
第一节 牧坡204
第二节 牧草 饲料205
第三节 畜禽饲养206
第四节 疫病防治209
第五节 品种改良210
第四章 水利211
第一节 水土保持211
第二节 蓄水工程214
第三节 河道治理217
第四节 引水工程220
第五章 农具 农机227
第一节 农具227
第二节 农业机械228
第三节 农机管理231
第六章 农业区划232
第七章 经营管理233
第一节 管理体制233
第二节 计划管理234
第三节 劳动管理234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235
第五节 财务 分配236
第六编 工业239
第一章 酿酒239
第一节 作坊 酒厂239
第二节 生产241
第三节 运销242
第四节 名牌产品243
第二章 食品243
第一节 面粉243
第二节 副食品244
第三章 轻纺246
第一节 纺织 印染246
第二节 服装 鞋帽248
第三节 印刷 造纸249
第四节 其他工业250
第四章 煤炭254
第一节 开采254
第二节 加工255
第三节 运输255
第五章 电力256
第一节 发电256
第二节 输电257
第三节 变电257
第四节 供电258
第五节 管理259
第六章 冶炼 机械262
第一节 冶金262
第二节 机械263
第七章 建材264
第一节 砖瓦 石灰264
第二节 水泥 石材265
第七编 交通邮电267
第一章 交通267
第一节 道路267
第二节 桥梁270
第三节 运输272
第四节 管理275
第二章 邮电276
第一节 邮政276
第二节 电信280
第三节 机构281
第八编 城乡建设283
第一章 规划设计283
第一节 规划283
第二节 设计284
第二章 建筑施工284
第一节 建设队伍284
第二节 建筑技术285
第三章 县城建设285
第一节 街道285
第二节 建筑287
第三节 公益设施288
第四章 乡村建设291
第一节 集镇建设291
第二节 农村建设292
第五章 环境保护292
第一节 污染2292
第二节 治理292
第九编 商业293
第一章 商品经营293
第一节 网点293
第二节 购销方式297
第三节 购销渠道299
第四节 庙会 集市300
第二章 商品购销302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302
第二节 生产资料销售306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销售309
第四节 副食品零售311
第三章 对外贸易312
第一节 机构312
第二节 外贸业务313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315
第一节 饮食业315
第二节 服务业317
第五章 经营管理319
第一节 财统计划管理319
第二节 经营方式改革320
第三节 经营效益321
第六章 粮油购销322
第一节 市场交易322
第二节 统购统销322
第三节 议购议销326
第四节 储存 调运326
第十编 财政 金融329
第一章 财政329
第一节 收人329
第二节 财政支出344
第三节 财政管理349
第四节 税务管理352
第五节 债券353
第二章 金融355
第一节 货币355
第二节 信贷361
第三节 存款 储蓄364
第四节 保险366
第五节 金融机构368
第十一编 经济行政管理371
第一章 计划371
第一节 计划制定371
第二节 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实施371
第三节 地方发展规划373
第二章 劳动管理374
第一节 用工制度374
第二节 就业375
第三节 工资待遇376
第四节 劳保福利379
第三章 标准计量380
第一节 计量管理38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381
第四章 物价382
第一节 价格管理382
第二节 价格变动382
第三节 改革 监督383
第四节 商品价格384
第五章 统计管理388
第一节 统计机构388
第二节 统计报表388
第三节 统计成果389
第六章 审计390
第一节 审计机构390
第二节 审计工作390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3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9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392
第四节 商标管理392
第五节 合同管理392
第六节 经济检查393
第八章 土地管理3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3
第二节 建设用地393
第三节 土地保护394
第十二编 教育395
第一章 科学教育395
第一节 儒学395
第二节 书院395
第三节 义学396
第四节 私塾396
第二章 基础教育397
第一节 幼儿教育397
第二节 小学教育398
第三节 中学教育403
第三章 中等专业教育407
第一节 师范教育407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409
第四章 德育教育410
第一节 抗战时期德育教育4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德育教育411
第五章 成人教育41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412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413
第三节 干部教育413
第四节 成人教育管理机构414
第六章 教师415
第一节 队伍415
第二节 培训415
第三节 待遇416
第七章 教育管理418
第一节 机构418
第二节 教师管理419
第三节 教育经费419
第十三编 科学技术423
第一章 科技机构4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3
第二节 研究机构423
第三节 科技队伍427
第二章 科技活动428
第一节 科学普及428
第二节 星火计划429
第三章 科技成果430
第一节 科研成果430
第二节 推广成果432
第三节 学术论著433
第十四编 政务435
第一章 权力机关435
第一节 代表选举43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43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简介437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40
第二章 行政机构442
第一节 州署 专署442
第二节 县级政府447
第三节 基层政权452
第三章 议政机构453
第一节 县政治协商会议453
第二节 历届会议简介455
第三节 工作纪略457
第四章 民政458
第一节 优抚 安置458
第二节 社会福利462
第三节 婚姻登记464
第五章 人事465
第一节 录用465
第二节 编制466
第三节 干部结构467
第四节 管理471
第十五 编党派团体47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75
第一节 组织建设475
第二节 思想教育484
第三节 宣传工作486
第四节 统一战线工作487
第五节 纪律检查488
第六节 信访490
第七节 重要活动纪略491
第八节 隰县历次党员代表大会500
第二章 其他政党5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502
第二节 同志会503
第三节 民革506
第三章 群众团体506
第一节 牺牲救国同盟会506
第二节 工人组织507
第三节 工商业组织50
第四节 妇女组织508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508
第六节 农民组织511
第七节 文化学术团体511
第八节 其他团体512
第十六编 司法513
第一章 司法行政513
第一节 普法教育513
第二节 民事调处513
第三节 公证 律师514
第二章 治安517
第一节 治安机构517
第二节 户籍管理517
第三节 治安管理518
第四节 案件处理520
第五节 治安保卫520
第六节 监所管理521
第七节 消防521
第三章 检察523
第一节 检察机构523
第二节 检察工作523
第四章 审判525
第一节 审判机构525
第二节 民事审判526
第三节 经济审判526
第四节 刑事审判526
第五节 平反冤假错案527
第六节 执行 告诉527
第十七编 武装529
第一章 要地 兵役529
第一节 要地529
第二节 兵役530
第二章 武装力量530
第一节 地方武装531
第二节 驻军533
第三节 民兵535
第三章 战事538
第一节 古代战事538
第二节 近代战事539
第三节 现代战事540
第十八编 文化547
第一章 群众文化547
第一节 文化馆站547
第二节 社火548
第三节 民间音乐549
第二章 文化 艺术550
第一节 著述550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553
第三节 戏剧555
第四节 曲艺558
第五节 美术 书法559
第三章 新闻出版562
第一节 报刊562
第二节 书刊563
第三节 通讯报道564
第四章 图书 档案566
第一节 图书566
第二节 档案567
第五章 广播 电影 电视568
第一节 广播568
第二节 电影570
第三节 电视571
第六章 古迹 文物571
第一节 古遗址571
第二节 古墓葬572
第三节 古建筑573
第四节 石刻577
第五节 旧址 旧居578
第六节 馆藏文物579
第七章 小西天581
第一节 创建 续修581
第二节 建筑 悬塑582
第三节 参观旅游583
第四节 碑记 诗词 题咏584
第十九编 卫生 体育597
第一章 防疫597
第一节 环境卫生597
第二节 食品卫生598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598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604
第二章 医疗605
第一节 机构605
第二节 医疗设备606
第三节 医务人员607
第四节 医疗技术607
第五节 医疗制度608
第三章 保健611
第一节 妇幼保健611
第二节 学生保健612
第三节 工人保健613
第四章 体育613
第一节 机构 设施613
第二节 群众体育614
第三节 学校体育615
第四节 体育竞赛615
第二十编 民俗619
第一章 民情619
第一节 民性619
第二节 美德619
第二章 社交礼仪621
第一节 婚嫁621
第二节 寿诞622
第三节 丧葬623
第四节 交往624
第五节 人事625
第六节 陋习625
第七节 禁忌626
第三章 生活习俗628
第一节 饮食628
第二节 衣饰629
第三节 居住630
第四节 器用630
第五节 娱乐632
第四章 节日632
第一节 岁时节日632
第二节 新兴节日635
第五章 宗教635
第一节 道教635
第二节 佛教636
第三节 天主教637
第四节 基督教637
第二十一编 方言639
第一章 方言639
第一节 音系639
第二节 方言特征640
第三节 隰县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比较648
第四节 词汇选录656
第二章 歌谣 谚语668
第一节 民间歌谣668
第二节 谚语672
第三节 传说676
第二十二编 人物681
第一章 人物传681
正觉681
贺仁杰 贺胜 太平681
范守己683
马逢知684
李呈祥685
钱以垲685
薛忠686
高升山687
徐登甲687
李福寿688
刘武689
曹纬689
郭逢春690
李嵉龄690
冯纶691
宋尚武692
张知和693
苏宪隆694
刘锡光695
吴芳梅696
王修善697
冯济697
康富698
刘光盛699
王平700
陈天星701
韩仲英702
薛滔703
曹文选703
张中林704
第二章 人物录705
第一节 烈士名录705
第二节 先进人物名表713
第三节 各界名人录716
大事记721
文征771
一、特载771
二、地方文献776
三、旧志序跋786
四、碑记诗文792
限外辑要799
修志始末809
图表索引812
隰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成员名单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