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 1921-199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 1921-1997](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436107.jpg)
- 顾龙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36329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99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01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 1921-199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党在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21年7月~1927年7月)1
1.1党成立初期的经济思想2
1.1.1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特征2
1.1.2党的早期纲领中的经济思想6
1.1.3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12
1.2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4
1.2.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表述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14
1.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17
1.2.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的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21
1.2.4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24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27年8月~1937年7月)29
2.1.1对帝国主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30
2.1大革命失败后党对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30
2.1.2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33
2.1.3对农村经济的性质的分析34
2.1.4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与道路的分析36
2.2关于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40
2.2.1前期:土地革命的初步实践42
2.2.2中期: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发展48
2.2.3后期:查田运动与农村阶级成分划分的理论55
2.2.4土地政策的策略转变63
2.3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65
2.3.1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65
2.3.2发展工商业的思想72
2.3.3财政建设与金融建设思想80
2.3.4经济政策的转变85
3.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37年7月~1945年9月)87
3.1抗战初期(战略防御阶段)的经济思想(1937年7月~1938年10月)88
3.1.1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思想88
3.1.2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的思想91
3.1.3国防经济政策思想94
3.1.4建立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搞好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99
3.2抗战中期(战略相持阶段)的经济思想(上)(1938年10月~1940年12月)102
3.2.1发展生产,开荒种地,克服财政经济困难103
3.2.2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110
3.2.3农业是财政经济工作最主要的部门的思想120
3.2.4一切在职人员均应参加生产运动的思想124
3.2.5自力更生的思想128
3.2.6军队屯田政策思想133
3.3抗战中期(战略相持阶段)的经济思想(下)(1941年1月~1943年12月)139
3.3.1开展边区经济建设,开展边区生产运动140
3.3.2《五一施政纲领》中的经济思想152
3.3.3精兵简政思想的提出162
3.3.4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74
3.3.5经济政策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对富农削弱其封建部分而奖励其资本主义部分189
3.3.6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201
3.4抗战后期(战略反攻阶段)的经济思想(1944年1月~1945年9月)212
3.4.1敌后军民的道路——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的思想213
3.4.2统一累进税代替合理负担的思想225
3.4.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思想231
3.4.4城市工作中的经济政策思想236
4.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45年9月~1949年9月)241
4.1.1“五四指示”前后的土地改革思想和政策242
4.1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思想和政策242
4.1.2全国土地会议前后的土地改革思想和政策246
4.1.31948年党对土地改革方针、政策的调整251
4.1.4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对土地改革政策的完善255
4.2关于没收官僚资本思想和方针、政策263
4.2.1“官僚资本”概念的形成263
4.2.2划分官僚资本标准的形成266
4.2.3没收官僚资本的办法268
4.3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思想和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275
4.3.1关于保护和扶助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基本思想275
4.3.2关于在土地改革和城市接管中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思想279
4.3.3关于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287
4.4.1关于解放区财经工作应走向统一的思想290
4.4关于解放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290
4.4.2关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思想和“四面八方”政策297
4.4.3关于工作重心适时转移的思想310
4.5关于新中国经济蓝图的设想314
4.5.11947年12月中央扩大会议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初步探索314
4.5.2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继续探索315
4.5.3《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的经济思想319
4.5.4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设想和政策327
4.5.5《共同纲领》反映的经济思想331
5.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1949年10月~1956年9月)336
5.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贯彻过程中的思想变化337
5.1.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关于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思想337
5.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344
5.1.3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348
5.2关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及工业化思想350
5.2.1新中国建立之初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设想350
5.2.2朝鲜战争爆发后经济建设方针的调整和关于“仁政”的看法353
5.2.3“一五”计划体现的经济发展思想358
5.2.41956年的“急躁冒进”倾向与稳步前进思想363
5.2.5关于“内外交流”和直接利用外资的思想369
5.3关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377
5.3.1关于逐步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377
5.3.2关于逐步实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394
5.3.3关于逐步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405
5.4关于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管理思想417
5.4.1关于加强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和中央集权的思想418
5.4.2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424
5.4.3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431
5.4.4关于将就业和职工工资纳入计划管理的思想442
5.4.5关于严厉惩治经济领域违法行为和官僚主义的思想452
5.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经济体制的新认识456
5.5.1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提出457
5.5.2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探索465
5.5.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489
6.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经济思想(1956年9月~1966年5月)501
6.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的经济思想(1956年~1958年)502
6.1.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502
6.1.2对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514
6.2“大跃进”时期的经济思想(1958年~1960年)534
6.2.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534
6.2.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539
6.2.3国民经济“大跃进”的思想544
6.2.4人民公社的思想558
6.2.5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经济观点的批判570
6.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经济思想581
6.3.1“八字方针”的提出581
6.3.2对经济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认识586
6.3.3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措施和理论探索596
6.41958年以后一些新思想的提出610
6.4.1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思想610
6.4.2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思想617
6.4.3三线建设的思想624
6.4.4提倡“大寨精神”628
6.4.5对“现代修正主义”经济理论的批判633
7.“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66年6月~1976年10月)639
7.1总体指导思想640
7.1.1关于“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640
7.1.2关于突出“准备打仗”的观点641
7.1.3关于追求“双高”发展的观点642
7.2经济发展思想645
7.2.1关于产业结构的思想645
7.2.2关于产业组织的思想652
7.2.3关于产业布局的思想654
7.2.4关于综合平衡的思想661
7.2.5关于经济开放的思想663
7.3经济体制思想666
7.3.1关于经济分配的思想666
7.3.2关于经济整顿的思想668
7.3.3关于经济改革的思想676
8.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经济思想(1976年10月~1978年12月)683
8.1恢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摆脱瘫痪半瘫痪状态684
8.1.1以学大寨、学大庆促进农业、工业和经济建设的思想684
8.1.2“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跃进的思想692
8.1.3恢复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697
8.1.4一些“左”的做法、认识和口号保留了下来699
8.2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703
8.2.1恢复经济秩序的思想703
8.2.2关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707
8.2.3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709
9.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的经济思想(1978年12月~1982年9月)713
9.1.1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714
9.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714
9.1.2认真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720
9.1.3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的思想726
9.2调整国民经济732
9.2.1“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确定732
9.2.2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思想739
9.2.3生产的发展必须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的思想754
9.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759
9.3.1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759
9.3.2农村流通体制的初步改革765
9.3.3“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瓦解769
9.4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772
9.4.1“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773
9.4.2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确定781
9.4.3全部经济工作应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786
9.4.4“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提出794
10.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时期的经济思想(1982年9月~1992年春)798
10.1农村改革的深化799
10.1.1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想799
10.1.2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805
10.1.3坚持不懈地办好乡镇企业的思想812
10.2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819
10.2.1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819
10.2.2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思想825
10.2.3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思想833
10.2.4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的思想837
10.2.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思想840
10.2.6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846
10.3改革的加快和深化850
10.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的思想851
10.3.2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思想856
10.3.3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思想860
1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经济思想(1992年春~1993年11月)869
11.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870
11.1.1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870
11.1.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思想877
11.1.3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882
1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888
11.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提出889
11.2.2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的思想897
11.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4
11.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909
11.3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思想909
11.3.2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912
11.3.3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宏观调控体制916
11.3.4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新认识919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1993年12月~1997年12月)926
12.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927
12.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927
12.1.2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新突破933
12.1.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941
12.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950
12.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的新发展951
12.2.2加快国有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954
12.2.3健全宏观调控体系957
12.3.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的思想959
12.3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959
12.3.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形式分配制度的思想961
12.3.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新突破967
12.4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970
12.4.1要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970
12.4.2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975
12.4.3全面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977
12.5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980
12.5.1充分利用和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980
12.5.2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986
后记993
再版后记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