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哲学导论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阴阳之道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哲学导论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阴阳之道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0014176.jpg)
- 蔡新乐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15981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荷尔德林,F.(1770~1843)-诗歌-翻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哲学导论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阴阳之道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翻译哲学的基本任务和一般意义1
1.1 翻译哲学的界定及其基本任务3
1.1.1 课题选择面临两大挑战3
1.1.2 翻译哲学的性质和基本任务7
1.2 翻译哲学所关注的节点及其一般意义10
1.3 现代以来哲学的发轫以及经学的倾覆12
1.4 孔夫子与海德格尔比较的可能性及其学术价值15
1.4.1 孔夫子可能对海德格尔的补足作用15
1.4.2 海德格尔翻译哲学视角下的“阴阳之道”20
1.5 研究方法:以意守言的追求26
1.5.1 心意、言与海德格尔的语言26
1.5.2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解读27
1.5.2.1 海德格尔的思与孟子的“知心”27
1.5.2.2 心意相通之中的《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29
1.5.2.3 注—意于文并非“译意”31
1.5.2.4 海德格尔所说的“意”之“爱”32
1.6 思路与结构33
2 翻译哲学的研究现状53
2.1 翻译哲学的名与实55
2.1.1 作为海德格尔的思维模态和德里达的哲学通道的翻译55
2.1.2 翻译哲学的有名无实之一例:皮姆对翻译哲学的反讽与否定55
2.1.3 翻译哲学的有名无实另一例:见不出视野的“哲学视野”57
2.2 翻译哲学论域真正的建构60
2.2.1 “语言转向”中的翻译话题60
2.2.2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61
2.3 作为一种哲学的翻译66
2.3.1 《海德格尔,翻译与思的任务》的主要内容66
2.3.2 可以解答的翻译哲学问题68
2.3.3 翻译哲学对翻译研究提出的新要求70
2.3.4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所引出的议题72
2.3.5 思想与翻译的关系的论断始自尼采82
2.4 反本质主义的问题的本质84
2.5 并非局限于解释学的翻译哲学88
2.6 小结:哲学缺席的翻译研究及其双重危机与“超越者”的“拯救”之道91
3 海德格尔未及关注的荷尔德林的“明”与儒家可能的关联及其翻译学的意义107
3.1 第一部分与《伊斯特》之中的“明”109
3.2 “明”作为一种“存在”的样态——你“明白”“明白”了吗?110
3.3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之中的“明”及其汉译问题112
3.4 海德格尔的“明”与汉语之中的“明”的儒家意向116
3.5 海德格尔的“澄明”之“明”及其“语言”之“静默”的儒家意味与启示118
3.5.1 “澄明”之“明”的非柏拉图倾向118
3.5.2 “粹”之“优雅”与儒家之“幽”121
3.6 小结126
4 从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批判看他与传统翻译思想的不同131
4.1 海德格尔对柏拉图二分法的批判133
4.2 海氏笔下的柏拉图的感性和超感性二分133
4.2.1 表征的意思及其危害133
4.2.2 柏拉图主义:感性与超感性的区别135
4.3 翻译的核心问题,就是意义=鬼魂吗?137
4.3.1 艺术作品的柏拉图主义美学诠释137
4.3.2 翻译研究之中的“意义/鬼魂”138
4.4 小结:海德格尔与“翻译理论”的不同145
5 存在之被遗忘149
5.1 存在之被遗忘的研究意义151
5.2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被遗忘与翻译研究之中的存在之被遗忘151
5.2.1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被遗忘151
5.2.2 翻译研究领域存在之被遗忘:严复的“信达雅”的理解与转译154
5.2.3 存在之被遗忘另一例之一:亚里士多德的philia的转译157
5.2.4 存在之被遗忘另一例之二:anagnorisis的界定的汉语译解161
5.3 赫尔曼斯的后现代的“话语”描述以及“文化转向”的实质165
5.4 “存在之被遗忘”的“三种面纱”与“文化转向”的实质167
5.5 小结170
6 海德格尔对翻译的解说及其对希腊悲剧之中决定性的词语的讨论之中的“阴阳之道”的显现177
6.1 引子:海德格尔此书的第二部分及“阴阳之道”的意义179
6.2 海德格尔的“明”及其阴暗二重性的观点180
6.3 存在论翻译思想的作用:“巅峰”之“学”与思想翻译185
6.4 “阴阳之道”视角指向下的“人之颂”193
6.5 “奇异”之三组合与“诗之持”197
6.6 超越“存在”并且启动人的“回家之旅”的翻译201
6.7 “存在”之中的“阴阳之道”204
6.8 小结:诗之教化208
7 译解之圆与回家之旅:翻译存在论213
7.1 引言:可以道说的存在215
7.2 诗人的“半神”定位于译者的纵向性精神开拓216
7.3 “倒流”的伊斯特与翻译的自身之“圆”221
7.4 小结:离弃自身的翻译研究的出路何在?233
8 从“三”思及的存在之诗:以结尾为据对《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之审视239
8.1 “圆足”与“三段论”241
8.2 “阴阳之道”见于海德格尔241
8.3 结尾之处见精神242
8.3.1 为何“最后”亦即为“开始”?242
8.3.2 《结语——大地上可有一种尺度?》内容简介及其译解的视角244
8.4 海德格尔的“半神”及“三”对他的意义245
8.4.1 诗人的诗人与“诗”的同一245
8.4.2 海德格尔“三”的结构与阴阳之道247
8.4.3 海德格尔笔下的诗人与《易经》之中的“体”“妙”与“感通”256
8.5 从阴阳之道之三的结构看海德格尔的哲思译解259
8.5.1 存在在译解的自然节奏中的回归259
8.5.2 存在在“三的结构”之循环中的译解显现261
8.5.3 逻各斯的“收拢”与“三”之“圆”264
8.5.4 翻译的纵向性:海德格尔的译解与一般的翻译的差异267
8.6 海德格尔对“represent”(再现/代表)的批判269
8.6.1 海德格尔对Vorstellungen的批判269
8.6.2 海德格尔的译解的“减法”272
8.7 小结:来到语言与返璞归真275
9 结论285
9.1 “元翻译”与海德格尔对哲学的解构287
9.2 “圣贤”关乎我们的体悟以及荷尔德林的卓尔不凡289
9.3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的重要性290
9.4 翻译哲学应该关注的两个指向293
9.5 回到孔夫子的“学”或可使翻译研究真正敞开294
附:《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结语:大地上可有一种尺度》298
主要参考文献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