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
  • (苏)纳尔斯基等编写;贾译林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2190·074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的话1

编者的话1

导言 哲学中的革命变革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7-1848年)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3

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的理论来源5

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的理论来源11

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的理论来源14

无产者的早期组织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1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24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革命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28

早期的哲学探索28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32

马克思论出版自由的文章42

恩格斯思想观点的最初形成。反对谢林的文章48

二 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53

马克思、恩格斯和《莱茵报》54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的文章58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转变66

费尔巴哈的学说67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著作71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79

恩格斯的《英国来信》86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93

第三章 《1844年手稿》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学的论证101

一 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开始和异化劳动思想的产生103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研究的两个阶段104

工资和阶级斗争107

资产阶级科学的反人道主义及其二律背反110

劳动的本质是什么111

私有财产的命运113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问题115

劳动和异化劳动117

异化劳动的方面和它的产生与发展的问题120

二 哲学中的共产主义思想126

平均共产主义批判126

人的社会特性和需要的发展进程129

关于自然界和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评价133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144

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意识形态斗争151

《1844年手稿》及对手稿的反马克思主义解释151

第四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理论论证。他们的第一部合作著作《神圣家族》164

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史观点164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的批判166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17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史观点175

二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的批判177

思想、“英雄”和“群氓”177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斗争181

对于青年黑格尔派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所做的分析186

三 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分析189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189

第五章 作为完整看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制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9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94

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环境201

一 经过对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得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206

对施蒂纳无政府主义哲学基础的批判206

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209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212

异化、必然与自由217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221

所有制形式的历史发展和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21

国家和革命的问题224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意识形态227

对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与民主232

第六章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证和对小资产阶级空想主义的批判238

对小资产阶级“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238

一 作为研究社会过程方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哲学的贫困》245

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说的批判245

对蒲鲁东方法的批判251

二 对世界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科学纲领和对它的哲学论证。《共产党宣言》257

恩格斯的著作《共产主义原理》258

《共产党宣言》论阶级斗争260

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作用262

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264

基本的方法论总结和结论267

第二部分 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277

第七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1852年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制定281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1849年革命规律性的分析和方法问题28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281

革命和法284

客观与主观辩证统一的原则285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类型288

对1848—1849年德国革命事件的分析288

对1848—1850年法国革命事件的分析29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295

三 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理论的形成29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欧洲革命上升发展的可能性299

无产阶级是劳动人民争取一般民主斗争的领导力量300

不断革命的两个阶段的学说30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欧洲革命发展的条件306

马克思主义史上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8—1850年事件中得出的结论及后来展开的争论309

四 根据19世纪中叶阶级斗争经验对国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314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16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的命运319

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325

马克思致魏德迈的信。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329

第八章 1848—185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和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332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332

意识形态过程在各革命时期的变动333

人们活动的思想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辨证的相互作用335

意识形态幻想的作用34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无产阶级意识的特点343

二 历史上的人民群众和个人347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848—1849年法国革命中的阶级和政党34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56

第三部分 在19世纪50—60年代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65

第九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制定367

一 马克思理论的经济论证与对历史过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68

经济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课题368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第一阶段。《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在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作用371

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不同阶段上的经济研究的哲学观点375

二 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380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范畴的生产380

历史与自然。社会规律的特点382

生产方式386

生产力的结构388

生产力的客观的(物的)组成部分390

生产力的人的成分同物的成分的辩证的相互关系395

科学是生产力401

生产关系的物质性、客观性和类型403

经济关系的辩证法409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的相互作用的学说是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的唯物主义论证415

三 生产过程的辩证法是活动的辩证法420

作为对象化和失去对象的活动。作为人力的生产力420

活动和劳动。作为“工作”本身的劳动和普遍的劳动423

一般的(普遍的)劳动和共同的劳动426

作为活动对象的区分和作为活动本身的分裂的分工428

物化(物质化)与人格化。拜物教及其所起作用的程度430

《资本论》中的异化观点435

四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441

五 历史的方向与单义的问题448

《资本论》中社会经济形态的范畴449

最初形态问题和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453

人的本性问题455

马克思论共产主义形态461

第十章 作为认识的理论和方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468

一 《资本论》中的客观辩证法468

马克思方法的对象、功能和结构。辩证联系468

历史主义原则471

量与质472

辩证矛盾的运动。商品的矛盾475

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革命的解决478

二 《资本论》的方法——行动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逻辑和认识论的主观辩证法483

科学理论的方法和结构的总评述483

现象和本质487

对象的理论和它的历史491

回顾原则和对研究的各个环节的改造494

研究的基本“细胞”498

“逻辑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研究方法501

对象的理论及认识对象的历史504

三 在理论认识中辩证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507

从具体的东西向抽象的东西运动。最初的理论抽象的特点511

对理想化的具体化513

辩证的演绎法。演绎法和归纳法517

认识辩证法中的分析和综合522

问题性的矛盾524

人名索引5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