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632297.jpg)
- 薛金星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出版社
- ISBN:780612699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语文课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语言知识及运用1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1
第一部分 语音2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2
(一)语言2
(二)现代汉语2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2
(四)普通话2
(五)方言概况2
(六)语音2
(七)音节2
(八)音素2
(九)元音2
(十)辅音2
二、汉语拼音方案2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作用2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3
(三)有关知识3
1.声母3
2.韵母3
3.零声母3
4.韵头、韵腹、韵尾4
5.韵母和韵的区别4
6.声调符号的标写4
7.隔音符号4
8.反切4
三、拼音大写4
四、拼音连写和分写4
五、停顿5
六、重音6
七、音变7
(一)轻声7
(二)儿化7
(三)变调7
八、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9
附录一:中学生易读错的字音集录9
一、因偏旁关系而读错的字9
二、因形体分辨不清而读错的字13
三、因旧有异读而读错的字13
四、姓氏易读错的字14
附录二:纠正多音字的误读14
附录三: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17
附录四:成语中的难读字18
附录五:《普遍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变字音19
第二部分 汉字20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20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20
三、汉字的笔顺21
四、汉字的结构22
五、汉字的有关知识22
(一)偏旁与部首22
(二)独体字与合体字22
(三)繁体字与简化字22
(四)同音字与多音字22
(五)多义字与形似字22
六、纠正错别字23
七、字典(工具书)23
(一)常用工具书简介23
1.《尔雅》23
2.《说文解字》23
3.《方言》23
4.《释名》23
5.《广韵》23
6.《康熙字典》24
7.《中华大字典》24
8.《辞源》24
9.《辞海》24
10.《新华字典》24
(二)检字法24
1.部首检字法24
2.音序检字法24
3.笔画检字法24
4.四角号码检字法24
(三)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25
附录一: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25
一、读音相同、相近,字形相像的字25
二、读音不同、字形相像的字27
三、读音相同、相近,字形不相像的字29
附录二:常见多音字、多义字辨析30
附录三:常见的别字汇编34
附录四:易混字的分辨38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44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44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44
(一)点号44
句末点号44
1.句号44
2.问号45
3.叹号46
句中点号48
1.逗号48
2.顿号48
3.分号50
4.冒号51
(二)标号52
1.引号52
2.括号54
3.破折号56
4.省略号59
5.着重号62
6.连接号62
7.间隔号63
8.书名号63
9.专名号64
附录:其他标号的用法65
三、规律方法总结68
(一)解答标点符号的考题,要注意相似用法的区别68
(二)对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68
(三)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69
四、常见标点差错举隅69
(一)非疑问句用问号69
(二)倒装句中问号前置69
(三)分句之间用顿号69
(四)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69
(五)连词前面用顿号70
(六)概数用顿号70
(七)集合词语用顿号70
(八)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70
(九)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70
(十)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70
(十一)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70
(十二)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70
(十三)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70
(十四)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70
(十五)直排引号用于横排71
(十六)误用书名号71
附录:十六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71
第四部分 词语73
一、关于语素73
二、关于词73
三、词的构成73
四、词义73
(一)词的性质73
(二)词义的分类74
五、有关概念74
(一)词根与词缀74
(二)语汇与词74
(三)比喻义与比喻修辞74
(四)拟声词与叠音词74
(五)双音节语素与多音节语素74
(六)物量词与动量词74
六、同义词辨析75
七、怎样解词75
八、成语76
(一)成语的概念76
(二)成语的特点76
(三)成语的来源76
(四)成语的语法结构76
九、熟语77
(一)惯用语77
(二)谚语77
(三)格言77
(四)歇后语77
十、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78
(一)准确地把握虚词词义78
(二)注意词语的附加意义78
(三)辨析同义词,特别是其中的近义词78
(四)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78
(五)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79
附录一:易混的词辨析集释79
附录二:高中生应撑握的词语88
(一)常见成语汇释88
(二)容易解错成语汇释91
(三)易考的生僻成语汇释93
(四)常见成语出处96
(五)常见近义成语辨析97
第五部分 句子102
一、词类的划分102
二、短语104
(一)短语的种类104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105
(三)短语层次的划分105
三、句子105
(一)句子105
(二)句子成分106
(三)单句107
1.单句的种类107
2.几种特殊的单句107
(1)把字句108
(2)被字句108
(3)连动句108
(4)兼语句108
(5)是字句109
(6)存现句109
3.单句的附属成分109
(1)插入语109
(2)呼应语109
(3)拟声语109
4.结构复杂的单句的分析109
(四)复句110
1.复句类型110
2.紧缩句112
3.多重复句及分析112
(五)句群112
1.句群的特点112
2.句群的类型113
3.句群和段113
4.句群的分析113
四、修改病句114
(一)怎样修改病句114
(二)检查病句应注意的问题116
(三)常见的病句117
语法错误117
1.词语用错117
2.搭配不当120
3.成分残缺120
4.语序失调121
5.成分赘余122
6.杂糅124
7.歧义126
8.几种特殊句式的语病127
9.复句错误129
逻辑错误(不合事理)131
1.自相矛盾131
2.概念的范围不明确131
3.判断不恰当131
4.推理不合逻辑132
(四)数字用法常见错误举隅132
1.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132
2.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132
3.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132
4.清代以前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133
5.年份随意缩略133
6.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133
7.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133
8.用阿拉数字书写的多位数断开移行133
9.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133
10.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133
11约数误用阿拉伯数字133
12.竖排误用阿拉伯数字134
第六部分 修辞135
一、语言简明135
(一)不说多余的话135
(二)易理解135
二、语言连贯136
(一)话题统一136
(二)表述合乎事理、语境136
附录一:语序排列的方法137
附录二:疏理语句的方法137
(三)语句前后照应138
三、语言得体139
(一)用语要看对象139
(二)用语要注意场合139
(三)用语要注意表达方式140
(四)用语要考虑目的141
四、修辞格142
(一)《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修辞格(八种)142
1.比喻142
2.比拟143
3.借代143
4.夸张144
5.对偶144
6.排比145
7.设问145
8.反问146
(二)初高中常见的修辞格(十二种)146
1.反复(重现)146
2.双关147
3.反语147
4.引用147
5.对比148
6.映衬(衬托)148
7.顶真(顶针、联珠)148
8.移用(移就)148
9.通感(移觉)148
10.婉曲(委婉)148
11.回环(回文)149
12.呼告149
(三)其它修辞格(十五种)149
1.互文149
2.歇后语149
3.摹状149
4.倒装150
5.警策150
6.示现150
7.仿词150
8.转品150
9.飞白150
10.跳脱150
11.镶嵌150
12.复迭151
13.层递151
14.节缩151
15.析字151
(四)辞格的综合运用151
1.套用151
2.连用151
3.兼用152
附录:中学古诗文中的借代种种152
五、变换和选择句式153
(一)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和选择153
(二)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和选择154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和选择155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和选择155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和选择156
(六)单句和复句的变换和选择156
(七)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和选择157
(八)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和选择157
(九)整句和散句的变换157
附录一:仿句158
附录二:扩展语句(段)160
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164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部分的要求164
第一部分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165
一、作家作品165
(一)中国古代作家165
(二)中国现代、当代作家171
(三)外国作家作品·欧美部分179
(四)外国作家作品·亚非部分183
(五)文学史知识连线184
(六)中外文学名著简介19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193
1.《四书》、《五经》193
2.《诸子集成》193
3.《诗经》193
4.《左传》193
5.《国语》193
6.《晏子春秋》193
7.《楚辞》193
8.《春秋三传》193
9.《吕氏春秋》193
10.《山海经》193
11.《战国策》194
12.《论语》194
13.《列子》194
14.《玉台新咏》194
15.《乐府诗集》194
16.《二十四史》194
17.《四史》194
18.《史记》194
19.《汉书》194
20.《后汉书》194
21.《淮南子》194
22.《三国志》194
23.《古诗十九首》194
24.《世说新语》194
25.《搜神记》195
26.《文心雕龙》195
27.《全唐诗》195
28.《太平御览》195
29.《梦溪笔谈》195
30.《资治通鉴》195
31.《永乐大典》195
32.《古文观止》195
33.《四库全书》195
34.《枕中记》195
35.《柳毅传》195
36.《李娃传》196
37.《霍小玉传》196
38.《莺莺传》196
39.《窦娥冤》196
40.《救风尘》196
41.《望江亭》196
42.《西厢记》196
43.《梧桐雨》196
44.《墙头马上》197
45.《赵氏孤儿》197
46.《汉宫秋》197
47.《牡丹亭》197
48.《长生殿》197
49.《清忠谱》197
50.《桃花扇》197
51.《西游记》197
52.《金瓶梅》198
53.《古今小说》198
54.《警世通言》198
55.《醒世恒言》198
56.《拍案惊奇》198
57.《聊斋志异》198
58.《儒林外史》199
59.《红楼梦》199
60.《官场现形记》199
6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9
62.《老残游记》199
63.《孽海花》200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200
1.《狂人日记》200
2.《阿Q正传》200
3.《子夜》200
4.《春蚕》201
5.《蚀》201
6.《激流三部曲》201
7.《家》201
8.《爱情三部曲》201
9.《倪焕之》201
10.《沙菲女士日记》201
11.《骆驼祥子》202
12.《丰收》202
13.《边城》202
14.《生死场》202
15.《二月》202
16.《四世同堂》202
17.《围城》203
18.《暴风骤雨》203
19.《女神》203
20.《王贵与李香香》203
21.《蔡文姬》203
22.《雷雨》203
23.《日出》204
24.《龙须沟》204
25.《茶馆》204
26.《青春之歌》204
27.《林海雪原》204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205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名著205
1.《荷马史诗》205
2.《伊利亚特》205
3.《奥德赛》205
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05
5.《俄狄浦斯王》205
6.《美狄亚》206
7.《阿卡奈人》206
英国文学名著206
1.《威尼斯商人》206
2.《罗密欧与朱丽叶》206
3.《哈姆雷特》206
4.《奥赛罗》206
5.《李尔王》207
6.《失乐园》207
7.《鲁滨逊飘流记》207
8.《格列佛游记》207
9.《唐璜》207
10.《名利场》207
11.《大卫·科波菲尔》208
12.《双城记》208
13.《简·爱》208
14.《荒原》208
15.《德伯家的苔丝》209
16.《牛虻》209
法国文学名著209
1.《巨人传》209
2.《吝啬鬼》209
3.《伪君子》209
4.《红与黑》210
5.《高老头》210
6.《欧也妮·葛朗台》210
7.《基度山伯爵》210
8.《悲惨世界》210
9.《巴黎圣母院》211
10.《嘉尔曼》211
11.《巴黎的秘密》211
12.《包法利夫人》211
13.《茶花女》211
14.《萌芽》212
15.《约翰·克利斯朵夫》212
德国文学名著212
1.《少年维特之烦恼》212
2.《浮士德》212
3.《阴谋与爱情》212
4.《格林童话》213
5.《西利西亚织工》213
6.《德国——个冬天的童话》213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213
1.《上尉的女儿》213
2.《叶甫盖尼·奥涅金》213
3.《死魂灵》213
4.《钦差大臣》214
5.《谁之罪》214
6.《奥勃洛摩夫》214
7.《当代英雄》214
8.《战争与和平》214
9.《安娜·卡列尼娜》215
10.《复活》215
11.《猎人笔记》215
12.《罗亭》215
13.《父与子》215
14.《铁流》216
15.《罪与罚》216
16.《大雷雨》216
17.《毁灭》216
18.《青年近卫军》216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16
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名著217
1.《神曲》217
2.《十日谈》217
3.《女店主》217
4.《斯巴达克思》217
5.《堂吉诃德》217
6.《变形记》217
7.《城堡》218
8.《玩偶之家》218
9.《绞刑架下的报告》218
美国文学名著218
1.《红字》218
2.《汤姆大伯的小屋》218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19
4.《麦琪的礼物》219
5.《美国的悲剧》219
6.《毛猿》219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文学名著219
1.《罗摩衍那》219
2.《蟹工船》219
3.《亡灵书》219
4.《一千零一夜》219
(七)作品并称220
(八)作家并称222
(九)中学《语文》课本名胜对联集录224
(十)中学《语文》课本作家名联集录225
二、文学体裁227
(一)散文227
(二)小说229
(三)戏剧233
(四)诗歌236
1.诗歌的概念236
2.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36
3.诗歌的分类237
4.我国古代诗歌的几种样式240
附:242
1.诗歌分类简表242
2.律诗怎样排序243
3.诗歌知识243
(1)韵脚243
(2)押韵243
(3)律诗的结构243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244
(5)歌、行、引244
(6)信天游244
(7)诗·词·曲244
(8)四言·五言·七言·杂言244
(9)旧体诗·新诗244
(10)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244
(11)标题·词牌244
(12)小令·中调·长调244
(五)其他集释244
1.赋244
2.骈文244
3.原244
4.辩245
5.说245
6.论245
7.奏议245
8.序跋245
9.赠序245
10.铭245
11.祭文245
12.八股文245
13.杂记245
14.游记245
15.童话246
16.民间故事246
17.寓言246
18.传说246
19.传奇246
(六)史书体例246
1.编年体246
2.纪传体246
3.纪事本末体246
4.国别体246
5.通史246
6.断代史246
三、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思潮246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知识262
一、姓名和称谓262
(一)人称姓名262
(二)谦称、敬称、贱称263
(三)名、字、号263
(四)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264
(五)年龄称谓265
(六)作品命名265
二、官职和科举266
(一)官职266
(二)科举267
三、地理常识268
(一)地区名268
(二)政区名268
(三)山川关隘名268
四、宗法和礼俗269
(一)宗法269
(二)礼俗270
(三)尊卑275
(四)忌讳275
(五)避讳275
五、服饰和器物275
(一)服饰275
(二)器物276
六、历法和刑法277
(一)历法277
1.纪年法277
2.纪月法277
3.纪日法277
4.纪时法278
(二)刑法280
七、古代音乐281
(一)五音、六律281
(二)八音281
(三)雅乐281
(四)俗乐281
(五)经首281
(六)六幺281
(七)霓裳281
(八)桑林281
(九)无射281
(十)阳春白雪281
(十一)下里巴人282
(十二)乐师282
八、古籍注释体例282
(一)传282
(二)注282
(三)笺282
(四)疏、正义282
(五)诠282
(六)义疏282
(七)义训282
第三部分 中国名言警句283
一、初高中课本名言警句283
二、试卷中常见名言警句289
三、补充名言警句295
第四部分 文学鉴赏302
一、文学鉴赏的一般概念302
(一)文学鉴赏的含义302
(二)文学鉴赏的一般特点302
(三)文学鉴赏对象的一般特点303
(四)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几个步骤304
二、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305
(一)小说鉴赏305
(二)戏剧鉴赏306
(三)散文鉴赏307
(四)诗歌鉴赏308
三、古典诗歌鉴赏309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309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309
(三)诗歌鉴赏应注意312
(四)诗歌鉴赏技巧例谈312
(五)诗歌鉴赏分类指导317
文言文阅读323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要求323
第一部分 文字324
一、字音324
(一)多音字324
(二)异读字326
二、字形328
(一)字形与字义的关系328
(二)字体的演变328
(三)造字法329
(四)古今字331
(五)异体字332
(六)通假字332
附录:古汉语形近字举例336
第二部分 文言词语339
文言实词339
一、古今异义339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339
(二)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15词)341
(三)古今异义双音节词语辑录(100词)343
二、一词多义348
(一)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348
(二)“一词多义”例词集释349
(三)偏义复词363
三、词类活用364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364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64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64
(四)名词作状语364
(五)使动用法365
(六)意动用法365
附录一:古文中兼表身份和礼敬动作的词366
附录二:古文中数的表达367
文言虚词368
一、代词368
二、副词370
三、介词372
四、连词373
五、助词373
六、叹词375
七、兼词375
第三部分 文言句式377
一、特殊句式377
(一)判断句377
(二)被动句377
(三)省略句378
(四)谓语前置379
(五)宾语前置379
(六)定语后置380
(七)介词结构后置380
(八)固定句式381
二、文言复句382
(一)并列复句382
(二)对比复句383
(三)连贯复句383
(四)层进复句384
(五)选择复句385
(六)转折复句386
(七)假设复句387
(八)条件复句388
(九)因果复句388
(十)目的复句389
第四部分 文言文标点及翻译390
一、文言文的标点390
(一)文言断句390
(二)文言标点394
(三)各种文言现象与标点的关系396
二、文言翻译399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399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400
三、文言文阅读中的难句翻译400
(一)注意词的古今意义400
(二)注意一词多义401
(三)注意词类活用401
(四)注意文化知识401
现代文阅读402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要求402
第一部分 阅读基本知识403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范围403
二、要了解阅读的本质、程序和规律403
三、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及特殊规律404
四、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意义404
五、几种常用的重要的阅读方法404
六、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405
(一)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405
(二)树立整体意识,防止肢解文句405
(三)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巧405
(四)要建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系统405
第二部分 高考测试要求406
一、理解语句406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06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407
二、把握文意408
(一)辨别并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408
(二)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408
三、分析文章408
(一)阐释内容408
(二)归纳中心409
(三)分析结构409
四、作初步评价鉴赏409
第三部分 解题方法技巧410
一、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方法技巧410
(一)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篇对词义的限制410
(二)分析词语在上下文中的作用411
二、理解文中句义的方法、技巧412
(一)文中关键句的范围412
(二)理解文中句子的方法与技巧413
三、概括、阐发和解释416
(一)概括、阐发和解释的意义、范围416
(二)概括、阐发、解释的方法、技巧419
四、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425
(一)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的含义425
(二)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方法427
五、理清思路,把握层次430
(一)把握文章层次的含义430
(二)把握层次的方法技巧431
六、分析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33
(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含义433
(二)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观点和态度的方法433
七、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436
(一)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含义436
(二)评价和鉴赏的方法436
第四部分 各种文体的阅读技法439
一、记叙文阅读技法439
(一)整体阅读法439
(二)重点阅读法440
二、议论文阅读技法440
(一)把握中心论点440
(二)分析文章结构440
(三)分析论证方法441
(四)分析语言特点441
三、说明文阅读技法441
(一)理清说明顺序441
(二)掌握结构特点442
(三)分析说明方法442
(四)把握说明对象特征442
(五)分析语言特点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