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
  • 国家减灾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62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抗震救灾-工作-中国-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建筑安全诊断与重建3

一、房屋建筑灾后重建实用技术3

(一)地震灾区建筑安全性评定技术3

(二)地震灾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3

(三)混凝土构件加固与修复技术4

(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5

(五)房屋建筑整体平移技术5

(六)村镇建筑抗震技术6

(七)基础隔震技术7

(八)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系7

(九)冷弯薄壁型钢低层房屋体系8

(十)建筑防水堵漏技术9

(十一)新型建筑墙体材料9

(十二)震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10

二、震损房屋建筑快速规范诊治技术10

(一)结构变形测量快速判别结构安全性技术10

(二)裂缝测量快速判别结构安全性技术11

(三)构件之间连接及节点整体性快速检测技术12

(四)雷达探测地基内部空洞与塌陷技术13

(五)回弹法测试砂浆、砖和混凝土强度技术14

(六)增设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方法加固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技术16

(七)高标号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与裂缝修补技术18

(八)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18

(九)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砌体结构19

(十)加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20

(十一)粘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21

(十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22

三、道路灾后重建实用技术22

(一)高速液压夯实机22

(二)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23

(三)公路水毁防治技术24

(四)滑坡、泥石流防治及沿河路基稳定技术25

(五)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26

四、桥梁灾后重建实用技术27

(一)震后桥梁的结构性能快速评价27

(二)三维结构变形图像检测系统28

(三)截面转换加固T型(π型)梁桥技术研究29

(四)公路桥梁预应力主动加固技术应用研究30

(五)预应力FRP片材增强混凝土构件研究31

(六)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方法的研究32

(七)同步顶升系统于桥梁错位的恢复应用32

(八)快干混凝土在公路桥梁紧急维修中的应用33

(九)桥梁震灾后复建技术34

五、隧道灾后重建实用技术35

(一)运营隧道快速诊断、评价技术研究35

(二)隧道注浆加固后效果评价方法研究36

(三)隧道常见病害快速加固技术研究36

(四)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研究37

(五)隧道的震灾后复建技术38

(六)安伯格Tunnelscan隧道扫描技术应用于隧道综合评价39

(七)隧道净空位移非接触量测及分析系统40

六、山区边坡抗震治理实用技术41

(一)边坡场地地震岩土工程动力测试技术41

(二)边坡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区划技术41

(三)边坡地震崩滑判别技术42

(四)边坡场地抗震加固技术43

七、汶川地震农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示范方案技术44

(一)二层砖混民居建筑技术44

(二)单层砖木结构山地民居建造技术45

(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示范技术45

(四)地震灾区农村砖木结构房屋建筑技术47

(五)灾后重建70m2农村经济快速住房建造技术48

(六)灾后重建农村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楼板建造技术48

(七)灾后农民自建房轻钢结构、砖混结构建造技术49

(八)灾后重建轻钢龙骨发泡填充墙体农村民居建造技术50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55

一、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沼气池建设技术55

(一)技术名称55

(二)技术描述55

(三)技术来源56

(四)典型工程56

(五)适用范围56

二、地震灾害地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卫生技术57

(一)技术名称57

(二)技术描述57

(三)技术来源58

(四)联系单位58

(五)典型工程59

(六)适用范围59

三、地震灾区脆弱人群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64

(一)技术名称64

(二)技术描述64

(三)技术来源66

(四)联系单位66

(五)典型工程67

(六)适用范围67

四、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及示范71

(一)技术名称71

(二)技术描述71

(三)技术来源73

(四)联系单位73

(五)典型工程74

(六)适用范围75

五、灾区聚居区食品卫生保障技术及示范76

(一)技术名称76

(二)技术描述76

(三)技术来源77

(四)联系单位77

(五)典型工程78

(六)适用范围78

第三部分 卫生防疫89

一、恢复重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点建筑设施及配置平面设计实用技术89

(一)技术名称89

(二)技术描述89

(三)技术来源90

(四)适用范围90

(五)联系单位90

(六)灾区快速恢复重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点基本用房建设设计依据91

二、恢复重建乡镇急救药品供应点实用技术119

(一)技术名称119

(二)技术描述119

(三)技术标准120

(四)联系单位120

(五)适用范围121

第四部分 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125

一、泥石流综合防治技术125

(一)技术名称125

(二)技术描述125

(三)典型工程125

(四)适用范围125

(五)技术来源125

二、滑坡(含崩塌)灾害综合防治技术126

(一)技术名称126

(二)技术描述126

(三)典型工程126

(四)适用范围126

(五)技术来源127

三、干旱地区不同岩土组成坡地植被恢复技术127

(一)技术名称127

(二)技术描述127

(三)典型工程127

(四)适用范围128

(五)技术来源128

四、干旱地区微水造林技术128

(一)技术名称128

(二)技术描述128

(三)典型工程129

(四)适用范围129

(五)技术来源129

五、重要交通干线山地灾害防治129

(一)技术名称129

(二)技术描述129

(三)典型工程130

(四)适用范围130

(五)技术来源130

六、自然灾害遥感调查技术130

(一)技术名称130

(二)技术描述130

(三)典型工程131

(四)适用范围131

(五)技术来源131

七、景观资源开发中的山地灾害治理132

(一)技术名称132

(二)技术描述132

(三)典型工程132

(四)适用范围132

(五)技术来源132

八、灾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规划技术133

(一)技术名称133

(二)技术描述133

(三)典型工程133

(四)适用范围133

(五)技术来源133

九、受损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综合技术134

(一)技术名称134

(二)技术描述134

(三)典型工程134

(四)适用范围135

(五)技术来源135

十、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恢复综合规划设计技术135

(一)技术名称135

(二)技术描述135

(三)典型工程136

(四)适用范围136

(五)技术来源136

十一、震区边坡生物群落快速重建及稳定技术136

(一)技术名称136

(二)技术描述136

(三)适用范围137

(四)技术来源137

十二、震区道路两侧再塑地貌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137

(一)技术名称137

(二)技术描述137

(三)适用范围138

(四)技术来源138

十三、含硫尾矿污染土地的快速修复技术138

(一)技术名称138

(二)功能与用途138

(三)技术特点139

(四)技术来源139

十四、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和污染土地修复技术140

(一)技术名称140

(二)技术描述140

(三)典型工程140

(四)适用范围141

(五)技术来源141

十五、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141

(一)技术名称141

(二)功能与用途141

(三)技术特点142

(四)技术来源142

十六、节水型卫生环保真空厕所142

(一)技术名称142

(二)功能与用途142

(三)技术简介143

(四)技术来源144

十七、天津格林泰科GTMS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系统144

(一)技术名称144

(二)功能与用途144

(三)技术简介144

(四)技术来源145

(五)典型工程145

十八、小型密闭式粪便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145

(一)技术名称145

(二)功能与用途145

(三)技术简介146

(四)技术来源146

十九、农村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146

(一)技术名称146

(二)技术描述147

(三)典型工程147

(四)适用范围147

(五)技术来源147

二十、震后粮食作物恢复生产应急技术148

(一)技术名称148

(二)技术描述148

(三)技术来源149

二十一、茶桑生产恢复技术150

(一)技术名称150

(二)技术描述150

(三)技术来源151

二十二、灾区乡镇居民点修复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技术151

(一)技术名称151

(二)技术描述151

(三)技术来源153

二十三、灾区生活垃圾转运技术154

(一)技术名称154

(二)技术描述154

(三)技术来源155

二十四、灾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156

(一)技术名称156

(二)技术描述156

(三)技术来源159

二十五、灾区生活污水人工土快滤(ASRI)处理技术160

(一)技术名称160

(二)技术描述160

(三)技术来源163

第五部分 地震次生灾害与防治167

一、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与处置167

(一)震损水库大坝隐患探测与安全评价技术167

(二)大坝裂缝检测技术168

(三)震后混凝土坝内部损伤层析探测技术169

(四)水库大坝及近坝岸坡安全性态诊断、监测及预警技术169

(五)大坝渗透压力与绕坝渗流监测技术170

(六)坝基处理速凝膏浆灌浆技术171

(七)混凝土坝体裂缝处理172

(八)利用水下电视技术进行水下结构缺陷探查173

(九)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进行地形和枢纽建筑物几何形态测量174

二、地质灾害防治175

(一)泥石流拦沙坝设计技术175

(二)泥石流排导槽设计技术176

(三)DFW-Ⅰ Ⅲ型泥石流次声波警报器177

(四)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178

(五)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风险评估179

(六)线性建设工程山地灾害预测与风险分析180

三、生产安全181

(一)城市及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技术181

(二)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CASST-QRA182

(三)加油站危险源综合监控预警系统183

(四)油气集输企业安全监控预警及管理信息系统184

四、灾害损失评估185

城市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185

五、灾后重建选址防御地震次生灾害技术指南186

第六部分 农业技术191

一、蔬菜恢复生产技术191

(一)蔬菜传统育苗技术191

(二)几种蔬菜冬春季育苗技术规范194

(三)穴盘育苗资材与技术196

(四)冬春季穴盘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规程200

(五)春季大白菜栽培技术203

(六)夏秋大白菜栽培技术204

(七)秋冬大白菜栽培技术206

(八)高山大白菜栽培技术207

(九)快白菜栽培技术208

(十)娃娃菜栽培技术209

(十一)小白菜栽培技术211

(十二)秋季收获结球甘蓝栽培技术212

(十三)冬季收获结球甘蓝栽培技术213

(十四)春季收获结球甘蓝栽培技术214

(十五)高山冷凉区夏收结球甘蓝栽培技术215

(十六)甘蓝类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17

(十七)秋季收获青花菜栽培技术219

(十八)冬季收获青花菜栽培技术220

(十九)高山反季节青花菜栽培技术221

(二十)青花菜空茎的发生及防治技术222

(二十一)秋季花椰菜栽培技术223

(二十二)冬季花椰菜栽培技术224

(二十三)高山反季节花椰菜栽培技术225

(二十四)高山白萝卜栽培技术226

(二十五)胡萝卜栽培技术228

(二十六)茄果类蔬菜栽培技术230

(二十七)番茄定植后的管理技术231

(二十八)秋辣椒栽培技术232

(二十九)秋茄子栽培技术233

(三十)茄果类蔬菜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235

(三十一)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236

(三十二)秋大棚及大棚秋延晚黄瓜栽培技术237

(三十三)露地黄瓜栽培技术239

(三十四)高山地区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241

(三十五)黄瓜主要病虫害与生理障碍防治技术242

(三十六)高山地区西葫芦反季节栽培技术246

(三十七)大(小)拱棚西葫芦栽培技术248

(三十八)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技术250

(三十九)春季大棚南瓜高产栽培技术251

(四十)高山地区南瓜高产栽培技术254

(四十一)南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255

(四十二)春大棚西瓜栽培技术257

(四十三)秋大棚西瓜栽培技术259

(四十四)高山丘陵地区露地小拱棚西瓜栽培技术260

(四十五)大棚地爬式小西瓜栽培技术262

(四十六)大棚小西瓜立架栽培技术263

(四十七)西瓜病虫害防治技术264

(四十八)春大棚厚皮甜瓜栽培技术266

(四十九)春大棚薄皮甜瓜栽培技术268

(五十)甜瓜病虫害防治技术270

(五十一)露地菠菜栽培技术272

(五十二)菠菜霜霉病防治技术274

(五十三)菠菜炭疽病防治技术275

(五十四)菠菜病毒病防治技术275

(五十五)菠菜蚜虫防治技术276

(五十六)菠菜潜叶蝇防治技术277

(五十七)莴笋夏秋栽培技术277

(五十八)茼蒿栽培技术279

(五十九)芹菜栽培技术280

(六十)苋菜栽培技术281

(六十一)秋豇豆栽培技术283

(六十二)秋菜豆栽培技术284

(六十三)荷兰豆生产技术285

(六十四)马铃薯实生籽育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87

(六十五)春马铃薯栽培技术288

(六十六)秋马铃薯栽培技术289

(六十七)平菇栽培技术290

(六十八)姬菇栽培技术292

(六十九)香菇袋料栽培技术293

(七十)鸡腿菇栽培技术294

(七十一)孢蘑菇栽培技术295

二、农作物恢复生产技术297

(一)山区玉米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97

(二)秋季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98

(三)双季玉米栽培技术299

(四)山区水稻旱育壮秧技术301

(五)水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302

(六)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303

(七)迟栽水稻的生产管理技术304

(八)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305

(九)旱地甘薯起垄栽培技术307

(十)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308

(十一)稻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309

(十二)水稻改种玉米生产技术310

(十三)玉米、大豆、马铃薯间作复种栽培技术模式312

(十四)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栽培技术模式314

三、蔬菜恢复生产优良品种315

(一)京研快菜、四季快菜1号(大白菜)315

(二)京秋56号(大白菜)316

(三)北京早熟新三号(大白菜)316

(四)津白56(大白菜)317

(五)早熟6号(大白菜)317

(六)京春娃娃菜、京春娃二号(娃娃菜)317

(七)京春黄、改良京春白、改良京春绿(大白菜)318

(八)京绿2号(小白菜)318

(九)秋甘2号(甘蓝)319

(十)秋甘3号(甘蓝)319

(十一)中甘17号(甘蓝)319

(十二)京菠1号(菠菜)320

(十三)特种叶用蔬菜320

(十四)京欣2号(西瓜)321

(十五)津花4号(西瓜)321

(十六)津园6号(黄瓜)321

(十七)北京403(黄瓜)322

(十八)京红栗(南瓜)322

(十九)京珠(西葫芦)323

(二十)丰绿苦瓜323

(二十一)浙蒲2号(瓠瓜)323

(二十二)丰雷(甜瓜)324

(二十三)京玉352(甜瓜)324

(二十四)甜蜜1号(南瓜)324

(二十五)湘丝甜(丝瓜)325

(二十六)夏抗40天(白萝卜)325

(二十七)夏红(红萝卜)326

(二十八)满堂红(萝卜)326

(二十九)超级红芯(胡萝卜)326

(三十)大根王(白萝卜)327

(三十一)佰胜(莴苣)327

(三十二)二白皮(莴苣)327

(三十三)雅亭(白萝卜)328

(三十四)京甜1号(甜椒)328

(三十五)国福406(线辣椒)329

(三十六)湘研15号(牛角椒)329

(三十七)中椒105(甜椒)329

(三十八)硬粉8号(番茄)330

(三十九)仙客6号(番茄)330

(四十)金棚3号(番茄)331

(四十一)美味(小番茄)331

(四十二)京茄10号(长茄)331

(四十三)京茄20号(长茄)332

(四十四)蓉杂茄三号(长茄)332

(四十五)黑太郎早茄(长茄)332

(四十六)马铃薯品种:中薯2号,中薯3号333

(四十七)改良金球2号(洋葱)334

(四十八)中生赤玉(洋葱)334

(四十九)横滨大葱334

(五十)新葱2号(大葱)335

(五十一)顶丰5号(韭菜)335

(五十二)赣园高产王(豇豆)335

(五十三)蜀王早抗一号(豇豆)336

(五十四)双丰三号(架豆)336

(五十五)超长四季豆(架豆)337

四、农作物恢复生产优良品种337

(一)玉米品种:中单808337

(二)玉米品种:正红6号、正红2号338

(三)玉米品种:渝单8号339

(四)玉米品种:屯玉1号339

(五)玉米品种:掖单13号340

(六)特用玉米品种:川玉糯一号340

(七)水稻品种:汕优63341

(八)油菜品种:华杂3号,华杂4号341

五、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禽养殖技术342

(一)重要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产品342

(二)重要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技术346

(三)畜禽恢复生产技术352

第七部分 应急分析测试技术369

一、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369

(一)功能与用途369

(二)技术简介369

(三)技术来源369

二、地震灾区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技术370

(一)地震灾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370

(二)已有建筑抗震能力鉴定与加固改造370

(三)地震灾害后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分析371

三、水质安全、微生物、危险气体泄漏等快速检测技术372

(一)地震灾区水质快速检测技术372

(二)地震灾区微生物试纸快速检测技术373

(三)地震引发的危险气体泄漏快速检测技术373

四、苯、氯、氨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374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方法查询374

(二)苯泄漏应急处理措施375

(三)氯泄漏应急处理措施376

(四)氨泄漏应急处理措施377

五、地震灾后重大疫情的预警与防治技术379

(一)不明成分危害物的分析检测技术379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技术380

(三)虫媒传染病防治技术382

(四)人畜共患病防治技术384

(五)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技术387

(六)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防治技术389

(七)食源性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390

(八)震后救助与特殊环境下生存方法392

(九)地震中会遇到的特殊危险的防护技术393

(十)地震灾害现场清理技术394

六、特种设备及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395

(一)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395

(二)水、电、气重要设备断裂失效分析技术396

七、灾后空气和建筑物废墟中粉尘和石棉排放监测与防控396

(一)灾后空气和建筑物废墟中粉尘和石棉排放监测与防控396

(二)地震灾区石棉粉尘检测技术及使用石棉材料的建筑物拆解及安全处置技术397

八、公路快速修复检测技术401

(一)地震灾害后土壤性能分析401

(二)利用冷拌沥青混凝土技术快速修复被地震损坏的公路402

九、应急测试分析机构和专家库403

(一)功能与用途403

(二)应急测试分析机构和专家库403

(三)技术来源406

十、可用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部分国产检测仪器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