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图书馆的研究 研究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图书馆的研究 研究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050071.jpg)
- 李贤民课题负责 著
- 出版社: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 ISBN: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1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图书馆的研究 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子图书馆的形成1
1.1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LMIS)1
1.2 OCLC与Internet2
1.2.1 OCLC3
1.2.2 Internet4
1.3 电子图书馆的定义与模式6
1.3.1 电子图书馆的定义6
1.3.2 电子图书馆的模式7
第二章 电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11
2.1 现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与资源构成11
2.1.1 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11
2.1.2 现代图书馆的资源构成12
2.1.3 电子出版物13
2.1.4 电子图书馆的馆藏结构14
2.1.5 电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15
2.2 合作采购与资源共享17
2.2.1 合作采购17
2.2.2 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共享方法17
2.2.3 电子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容18
2.2.4 电子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方法19
2.3 网上采访的运作机理(电子采访)19
2.3.1 普通电子出版物(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的采访19
2.3.2 网络电子文献的采访20
2.4 新型文献的采购政策21
2.4.1 一般电子出版物的采购政策21
2.4.2 网络电子出版物的采购政策22
第三章 电子图书馆智能编目专家系统24
3.1 智能编目专家系统的构成24
3.1.1 知识库24
3.1.2 综合数据库26
3.1.3 推理机26
3.1.4 人机接口27
3.1.5 知识获取28
3.2 主题词表和分类表的建立29
3.2.1 主题词表的建立29
3.2.2 分类表的建立31
3.2.3 分类主题一体化32
3.3 联机编目与查询34
3.3.1 文献编目34
3.3.2 联机编目与查询34
3.4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37
3.4.1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含义和作用37
3.4.2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结构和磁带的记录格式31
3.4.3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38
3.4.4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主要评价指标39
3.4.5 我国书目信息数据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0
第四章 电子图书馆的服务43
4.1 终端读者的管理43
4.1.1 读者信息能力的培养43
4.1.2 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44
4.1.3 优化读者服务环境45
4.1.4 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45
4.1.5 建立读者档案45
4.2 电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46
4.2.1 联机检索46
4.2.2 光盘服务47
4.2.3 电子邮件49
4.2.4 环球网50
4.3 电子图书馆读者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50
4.3.1 电子图书馆读者数据库的建设51
4.3.2 读者数据库的管理53
第五章 电子图书馆的社会、经济效益56
5.1 电子文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56
5.1.1 对文化传播的冲击56
5.1.2 对传统语言的冲击57
5.1.3 对传统知识存贮的冲击57
5.1.4 对汉字文化的冲击57
5.2 电子文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59
5.2.1 正面效应59
5.2.2 负面效应60
5.3 电子图书馆的经济效益61
5.3.1 当代图书馆的困境62
5.3.2 电子图书馆的经济效益64
5.3.3 电子图书馆扩大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66
第六章 电子图书馆的管理73
6.1 电子图书馆的建筑结构(智能大厦)73
6.1.1 电子图书馆应是智能大厦73
6.1.2 图书馆的现代化是其智能化的必然过程和内容74
6.1.3 电子图书馆的建筑结构75
6.2 电子图书馆的组织结构76
6.2.1 办公室77
6.2.2 电子文献信息采编部77
6.2.3 电子文献信息开发加工部78
6.2.4 信息咨询服务部78
6.2.5 多媒体阅览部79
6.2.6 计算机网络管理部79
6.2.7 馆员及用户教育发展部79
6.3 电子图书馆的网络管理81
6.3.1 电子图书馆智能化的内容81
6.3.2 电子图书馆的综合布线系统83
6.3.3 电子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84
6.3.4 电子图书馆网络的管理85
第七章 电子图书馆的发展87
7.1 新技术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影响87
7.1.1 纳米技术87
7.1.2 虚拟现实技术87
7.2 未来图书馆的模式88
7.2.1 未来的图书88
7.2.2 未来的图书馆88
7.3 未来图书馆是信息化服务的工作站89
7.4 未来图书馆是智能化开发站90
第八章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构想92
8.1 培养、培训、造就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才92
8.1.1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92
8.1.2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93
8.1.3 设置结构合理、体系优化的专业课程系统95
8.1.4 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展望96
8.1.5 培养、培训、造就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才的对策97
8.2 加强全国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安排99
8.2.1 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现状99
8.2.2 加强全国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安排101
8.3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更新图书馆的设备103
8.3.1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103
8.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更新图书馆设备的措施104
8.3.3 成功经验的借鉴106
8.4 逐步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106
8.4.1 改变知识结构,接受继续教育的意义106
8.4.2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逐步改变知识结构的措施107
后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