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畲族民间造物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畲族民间造物艺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348394.jpg)
- 汪洋,夏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2987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畲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畲族民间造物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论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1
二、与畲族造物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3
(一)古代有关畲族的研究文献3
(二)近、现代有关畲族的研究文献4
(三)以文化生态视角研究民间造物艺术的相关成果9
(四)与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相关的研究成果10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11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
(一)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法13
(二)田野调查法14
(三)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14
(四)比较研究法15
第二章 文化生态学:造物艺术研究的理论视角16
一、文化与文化生态16
二、民间造物艺术的文化生态21
(一)民间造物艺术与文化生态的关系21
(二)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文化生态系统22
三、文化生态理论及对民间造物艺术研究的启示27
(一)和谐统一的整体观27
(二)多元共生的均衡观28
(三)开放性的动态发展观30
(四)多层次的系统结构观31
第三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源流与类型33
一、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源流33
(一)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渊源33
(二)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发展与变迁36
二、畲族民间造物的类型43
(一)畲族民间造物的分类方式43
(二)畲族民间造物的主要类型47
第四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与自然生态环境59
一、畲族的自然生态环境59
(一)地理环境与地形地貌60
(二)气候条件及生态特征61
(三)交通条件62
二、村落选址与布局中的自然环境因素64
(一)畲族村落选址特点64
(二)畲族村落的规划与布局67
(三)畲族村落的植被绿化69
三、民居建筑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70
(一)民居建筑的类型及其演变71
(二)民居的建造样式及其特点74
(三)就地取材的营造模式76
(四)顺应自然的构筑方法79
第五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与宗教信仰84
一、多元共存的民间宗教信仰85
(一)信仰体系的多元化85
(二)多样化的信仰对象92
(三)多形式的祭祀仪式96
二、宗教意识在畲族造物艺术上的投射98
(一)盘瓠图腾崇拜的形象化98
(二)凤凰图腾观念的装饰化102
(三)神灵崇拜的造物表现104
(四)辟邪器具106
三、宗教仪式中的法器设计111
(一)“传师学师”仪式中的法器111
(二)“招兵节”仪式中的法器113
(三)祭祖仪式中的器物115
第六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与生活习俗119
一、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习俗119
(一)饮食习俗119
(二)饮茶习俗121
(三)饮酒习俗123
(四)服饰习俗124
(五)居住习俗125
二、日常生活中的造物设计129
(一)异彩纷呈的服饰品129
(二)日常生活中的器具143
三、住宅装饰中的造物设计150
(一)门的形制与特点150
(二)窗户的形制与特点151
(三)“火塘”的设置与特点153
(四)室内器具154
第七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与经济形态158
一、畲族经济结构及其变迁158
(一)山耕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牛耕锄种”158
(二)手工业及副业161
(三)畲族经济发展的特点167
二、植根于多元经济形态的造物设计169
(一)适应山地农耕的造物设计169
(二)依托手工业形成的造物设计177
(三)依托副业的造物设计186
第八章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197
一、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传承危机197
(一)很多造物品类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197
(二)传统造物工艺逐渐失传198
(三)对传统造物文化认知的模糊与淡漠199
二、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200
(一)维系民族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200
(二)加强民族认同感、保存民族记忆的需要200
(三)满足人们情感慰藉的需要201
三、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202
(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培养保护民间造物文化的自觉性202
(二)构建政府、研究机构与社会团体合作的传承体系203
(三)加强民间造物艺术的保护性开发204
(四)充分发挥教育在民间造物艺术传承中的作用205
参考文献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