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欧美哲学家通史 现代哲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欧美哲学家通史 现代哲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048017.jpg)
- 常健,李国山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4033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欧美哲学家通史 现代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向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3
第一章 对思辨理性主义的批判3
第一节 功利主义3
一、边沁4
(一)功利原则5
(二)功利原则是判断其他一切道德原则的标准7
(三)苦乐的种类与功利的计算7
二、密尔8
(一)对功利原则的解释9
(二)美德与幸福11
三、西季威克13
(一)对功利主义的界定14
(二)功利主义原则的证明15
(三)功利主义与常识道德16
第二节 实证主义21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22
(一)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22
(二)实证精神与实证哲学23
二、马赫的要素一元论24
第三节 实用主义26
一、皮尔士的实效主义28
(一)确立信念的方法29
(二)意义理论29
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30
(一)气质与哲学30
(二)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方法31
(三)实用主义真理观32
三、杜威的实验主义35
(一)哲学的改造35
(二)经验自然主义36
(三)实验主义37
第二章 对科学理性主义的批判38
第一节 克尔凯郭尔39
(一)孤独的个人才是真正的人40
(二)人活在焦虑和绝望之中43
(三)人生的三种存在方式50
(四)怎样做一个基督教徒53
第二节 唯意志主义59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59
(一)意志是世界的本质60
(二)审美直观是把握意志的方式63
(三)人生作为意志的肯定:痛苦66
(四)人生作为意志的否定:痛苦的摆脱69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71
(一)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精神72
(二)上帝死了,超人将至74
(三)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76
第三节 新康德主义81
一、马堡学派:卡西尔82
(一)人是符号的动物83
(二)符号设定客观性的向度85
(三)符号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88
二、弗莱堡学派:文德尔班与李凯尔特93
(一)价值是哲学研究的对象94
(二)两类科学的本质区别95
第四节 生命哲学100
一、奥伊肯的精神生活哲学101
(一)现代关于生活意义的困境101
(二)纯粹现实主义人生意义观的局限103
(三)精神世界是人生意义的最终根据106
(四)从精神世界的观点看108
二、柏格森的生命创化论111
(一)绵延与自由意志111
(二)直觉才能把握生命的本质114
(三)生命的创化115
(四)道德与宗教117
第二编意义的分析与科学的划界123
第三章 分析哲学123
第一节 理想语言学派125
一、弗雷格126
(一)概念文字127
(二)逻辑哲学研究的三原则128
(三)意义和意谓129
二、摩尔130
(一)驳斥唯心主义131
(二)常识实在论131
(三)自然主义的谬误132
(四)摩尔的分析方法133
三、罗素134
(一)逻辑主义135
(二)逻辑分析方法136
(三)摹状词理论137
(四)类型论138
(五)亲知的知识与描述的知识139
(六)逻辑原子主义141
四、前期维特根斯坦144
(一)哲学观145
(二)图像论147
(三)逻辑哲学150
(四)不可言说的领域151
五、维也纳学派152
(一)科学的世界观155
(二)现象主义与物理主义156
(三)证实原则158
(四)拒斥形而上学159
第二节 日常语言学派162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163
(一)治疗型哲学164
(二)语言游戏及其特征165
(三)语言游戏间的家庭相似性168
(四)遵守规则的悖论及其解决169
(五)私人语言论证170
二、赖尔172
(一)系统地引人误解的表达式172
(二)心的概念174
三、奥斯汀176
四、斯特劳森178
(一)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判178
(二)日常语言的逻辑180
(三)描述的形而上学181
第三节 分析哲学在美国的发展182
一、塞尔183
(一)言语行为理论183
(二)心灵哲学184
(三)中国房间论证186
二、奎因187
(一)经验论的两个教条187
(二)本体论许诺189
(三)不确定性论题191
(四)自然化的认识论192
三、克里普克193
四、戴维森195
(一)戴维森纲领195
(二)非还原的物理主义196
五、普特南197
(一)内在实在论197
(二)容器中的大脑198
六、罗蒂199
第四章 科学哲学203
第一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204
(一)归纳问题与划界问题204
(二)猜想与反驳206
第二节 库恩的历史主义209
(一)“科学共同体”与“范式”210
(二)科学革命的结构211
(三)理论选择的合理性问题213
第三节 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215
第四节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无政府主义217
第三编 意识、存在和理解真理的现象学揭示223
第五章 现象学223
第一节 胡塞尔223
一、前期:现象学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224
(一)建立严格科学的哲学224
(二)现象学还原与现象学心理学228
(三)先验还原与先验现象学229
(四)意向分析与构造现象学232
二、后期: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236
(一)唯我论的危险与先验交互主体性236
(二)科学危机与生活世界238
第六章 存在哲学243
第一节 海德格尔244
一、前期:对此在的存在的揭示245
(一)研究存在问题的入手点与方法245
(二)此在存在的基本机制:在世246
(三)此在在现身中对自身可能性的领会249
(四)此在的沉沦251
(五)由畏揭示出的此在的整体结构——操心252
(六)向死的存在254
(七)良知:此在对此在本身的呼唤256
(八)时间性——操心结构的意义258
(九)此在的历史性260
二、后期:对存在本身的追问262
(一)形而上学是什么262
(二)对形而上学的超越264
第二节 雅斯贝尔斯267
(一)科学的局限性269
(二)真理的源泉——大全270
(三)人本身所是的大全271
(四)作为存在本身的大全274
(五)存在与理性275
(六)超越对人的生存的意义276
第三节 萨特279
一、前期:存在与虚无280
(一)现象与存在280
(二)存在与虚无282
(三)自为存在的结构288
(四)他人与为他的存在291
(五)自由与处境295
二、后期:辩证理性批判299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299
(二)实践的辩证法301
第七章 哲学解释学306
第一节 解释学前期的发展307
一、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解释学307
二、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310
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转向315
第二节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318
(一)对审美意识的批判319
(二)对历史意识的批判323
(三)语言作为解释学本体论的视域334
第三节 解释学后期的发展339
(一)解释学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339
(二)解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342
第四编 社会的辩证批判与政治规范的建构351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35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发展352
一、卢卡奇352
(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与总体性353
(二)异化是现时代的决定性问题356
(三)阶级利益对认识的“中介”作用358
二、柯尔施361
(一)唯物史观必须应用于自身361
(二)对列宁关于辩证法观点的批评363
三、葛兰西364
(一)总体革命365
(二)实践哲学366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369
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371
(一)社会批判理论372
(二)否定的辩证法375
(三)对大众文化工业的批判378
二、马尔库塞383
(一)现代文明与现代压抑384
(二)非压抑性文明389
(三)社会的单向度化391
三、弗罗姆396
(一)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比较397
(二)社会性格及其动态形成398
(三)逃避自由的原因、心理机制与社会后果405
(四)实现积极自由的途径410
(五)精神健康与健全的社会412
第三节 社会批判理论的后来发展417
一、哈贝马斯417
(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兴衰418
(二)目的理性活动与交往活动——对技术统治论的批判422
(三)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428
(四)意识哲学范式向相互理解范式的转换434
二、詹姆逊440
(一)总体分析与征兆分析441
(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乌托邦功能442
(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445
第九章 社会正义理论450
第一节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451
一、哲学的正义论451
(一)正义的主题、作用和论证451
(二)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454
(三)作为公平的正义455
(四)正义制度的建立460
二、从哲学正义转向政治正义461
(一)政治的正义观念462
(二)政治自由主义465
第二节 诺齐克的持有正义论468
一、对罗尔斯理论的批评468
二、持有正义论470
(一)持有的正义470
(二)边际约束472
(三)道德上可允许的国家473
(四)自由的乌托邦477
第三节 社群主义479
一、麦金太尔的历史道德论479
(一)对自由主义的批评480
(二)美德的历史变迁481
(三)现代的道德危机487
二、桑德尔的正义与善相关论489
(一)对道义论自由主义的批评489
(二)对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批评491
(三)正义与善的关联方式493
三、泰勒的道德框架论495
(一)框架为道德判断提供背景495
(二)框架差异与沟通497
(三)不存在独立于各种善之外的道德标准499
四、沃尔泽的复合平等论500
(一)分配物品的社会意义的多样性与正义的多元性500
(二)支配与垄断502
(三)简单平等论与复合平等论503
(四)对三种正义标准的局限性的考察504
五、米勒对人类关系模式的分析506
(一)社会正义原则的适用环境和构造方式506
(二)人类关系的三种模式及其所适用的正义原则508
(三)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关系510
第五编 从结构到解构515
第十章 结构主义515
第一节 结构主义方法在语言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确立516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立:索绪尔516
(一)语言与言语516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517
(三)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518
(四)语言要素间的对立和差别决定语词的价值519
(五)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520
二、结构主义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521
(一)神话的结构521
(二)原始思维的整合性524
(三)历史也是一种编码527
第二节 语言学结构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29
一、对精神分析学的结构主义解释:拉康529
(一)无意识具有语言的结构530
(二)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534
(三)主体在言语活动中的形成与分裂535
二、考古学方法:福柯536
(一)对话语的考古学研究537
(二)考古学方法与思想史方法的对立539
(三)对精神病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考古学研究541
三、符号学和文学结构主义:巴特542
(一)语言与言语在符号学中的体现543
(二)所指与能指在符号学中的体现545
(三)组合段与系统在符号学中的体现546
(四)直接指意与含蓄指意547
四、对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解释:阿尔都塞548
(一)症候阅读法548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的不同结构548
(三)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不同结构550
五、结构主义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552
(一)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552
(二)认识论的建构主义553
(三)结构主义的哲学特征555
第十一章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560
第一节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转变561
一、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德里达561
(一)能指与所指关系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根源562
(二)解构564
二、权力的系谱学:后期的福柯566
(一)对权力的系谱学研究566
(二)自我设计的策略570
(三)哲学界限的消解572
三、消解语言的权势:后期的巴特572
(一)权势寓于语言结构之中573
(二)文学中的三种力量574
(三)否定的符号学是语言学的解体575
第二节 解构主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拓展577
一、后现代知识:利奥塔577
(一)用图像颠覆话语578
(二)公正游戏的多元性579
(三)合法化元叙事的衰落580
(四)走向语法哲学585
二、游牧式思维与分裂分析:德勒兹585
(一)哲学是创造概念的艺术586
(二)用“块茎状”思维替代“树状”思维587
(三)欲望机器的游牧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