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输血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输血治疗](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038559.jpg)
- 陈会友,陈小伍,于新发主编;田赵嵩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567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输血-血液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输血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输血前相容性试验1
第一节 重视血液标本1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1
二、血标本的储存要求4
第二节 坚持正反定型4
一、ABO血型的鉴定4
二、RhD血型的鉴定5
三、疑难血型鉴定6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血型鉴定7
第三节 做好抗体筛选与鉴定7
一、抗体筛选7
二、抗体鉴定8
第四节 严格交叉配血9
一、交叉配血的内容9
二、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10
三、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案12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12
五、交叉配血试验的局限性13
第五节 认真对待疑难交叉配血13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4
二、大量输血和紧急非同型输血14
三、其他特殊情况15
第二章 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17
第一节 输血前准备17
一、输血前的评估、知情同意与输血申请17
二、患者识别与血标本采集19
三、输血前相容性试验20
四、血液的发放和领取21
五、血液的院内运输与临时保存22
第二节 血液输注23
一、输血前的核对23
二、输血通路23
三、输血过程的管理25
四、输血后注意事项27
第三节 计算机在临床输血程序中的应用28
一、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29
二、自动化血型检测系统30
三、电子交叉配血系统31
第三章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33
第一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功能33
一、全血的生理功能33
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34
第二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35
一、红细胞保存液和添加剂35
二、全血和红细胞的储存、运输及有效期37
三、影响保存的因素38
四、储存损伤40
五、储存红细胞的质量检测41
第三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42
一、全血的临床应用42
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43
第四节 各种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45
一、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45
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6
三、洗涤红细胞48
四、辐照红细胞48
五、冰冻红细胞49
六、年轻红细胞50
第四章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51
第一节 现代粒细胞采集技术51
一、采集程序和方法51
二、单采获得的粒细胞的功能52
三、保存、输注剂量与方法53
第二节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53
一、预防性粒细胞输注53
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54
第三节 粒细胞输注的疗效评价及常见并发症56
一、疗效评价56
二、常见并发症56
第五章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59
第一节 血小板制品分类和制备方法59
一、制品分类59
二、制备方法59
三、制品性质、储存和运输60
第二节 血小板输注61
一、适应证61
二、相对禁忌证64
三、剂量与用法64
四、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65
五、血小板输注易被忽略的问题67
六、血细胞比容与出血、止血的关系68
第三节 特制血小板68
一、去除大部分血浆的血小板68
二、去白细胞血小板69
三、洗涤血小板69
四、冰冻血小板70
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小板70
六、HLA配型的血小板70
七、辐照血小板71
八、添加剂血小板71
九、病原体灭活血小板72
第四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72
一、发生机制72
二、处理措施73
三、预防措施75
第五节 血小板储存损伤75
一、概述75
二、储存损伤76
第六章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78
第一节 输注含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副作用78
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79
二、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80
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80
四、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1
五、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81
六、传播病原体82
第二节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制备82
一、制备要求83
二、制备方法83
三、质量控制84
第三节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意义85
一、普遍去除白细胞引发的争议85
二、临床适应证85
三、不良反应86
第七章 血浆和冷沉淀的临床应用88
第一节 概述88
一、血浆种类88
二、新鲜冰冻血浆88
三、冰冻血浆90
四、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90
第二节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91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91
二、应用FFP需要注意的问题94
第三节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95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95
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96
第八章 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98
第一节 因子Ⅷ浓缩剂98
一、制备方法98
二、制品性质99
三、适应证99
四、剂量和用法100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01
第二节 凝血酶原复合物101
一、制备方法102
二、制品性质102
三、适应证103
四、剂量和用法103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04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104
一、制备方法104
二、制品性质105
三、保存期105
四、适应证105
五、剂量和用法106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06
第四节 抗凝血酶Ⅲ浓缩剂和蛋白C浓缩剂107
一、抗凝血酶Ⅲ浓缩剂107
二、蛋白C浓缩剂108
第五节 白蛋白110
一、制备方法110
二、制品性质110
三、适应证111
四、剂量和用法112
五、不合理应用112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13
第六节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114
一、制备方法114
二、制品性质114
三、适应证115
四、剂量和用法116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17
第七节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118
一、制备方法118
二、各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118
第八节 纤维蛋白胶121
一、制备方法121
二、制品性质121
三、手术中的应用122
四、使用方法123
五、并发症124
第九章 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126
第一节 血浆代用品126
一、羟乙基淀粉126
二、明胶制剂129
三、右旋糖酐131
第二节 红细胞代用品133
一、血红蛋白类氧载体133
二、全氟碳化合物135
第三节 血小板代用品136
一、血小板膜类代用品136
二、胶原纤维类代用品137
第十章 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139
第一节 红细胞生成素139
一、生理作用139
二、产品介绍140
三、适应证141
第二节 髓系造血生长因子143
一、生理作用143
二、产品介绍143
三、适应证144
第三节 血小板生长因子145
一、生理作用146
二、产品介绍146
三、适应证148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150
第一节 概述150
一、自体输血分类150
二、自体输血优点151
三、自体输血缺点152
四、自体输血适应证153
五、自体输血不良反应154
第二节 储存式自体输血15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55
二、优点与缺点156
三、患者的选择156
四、采血方法与采血量157
五、血液储存与取血159
第三节 稀释式自体输血159
一、血液稀释的理论依据159
二、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16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62
四、优点与缺点163
五、稀释方法163
六、注意事项165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166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166
二、回收血液的血液学特性167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68
四、回收方法169
五、注意事项169
第五节 自体血小板临床应用170
一、自体冰冻血小板170
二、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171
三、自体血小板胶172
第六节 自体富含生长因子血浆174
一、作用机制174
二、制备方法174
三、临床应用175
第七节 自体纤维蛋白胶177
一、作用机制177
二、制备方法177
三、临床应用178
四、优点和缺点179
第十二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181
第一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技术与方法181
一、单采方法181
二、置换液182
三、抗凝剂183
四、置换量和频度184
第二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适应证和术前准备185
一、适应证185
二、术前准备190
第三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191
一、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191
二、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192
三、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194
四、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195
第四节 血浆置换术195
一、治疗血液系统疾病195
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200
三、治疗肾脏疾病202
四、治疗风湿性疾病204
五、治疗其他疾病205
第五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06
一、静脉穿刺部位血肿207
二、过敏反应207
三、枸橼酸盐中毒反应207
四、循环超负荷208
五、凝血功能障碍208
六、低血压208
七、反跳现象209
第十三章 内科患者的输血治疗211
第一节 贫血概述211
一、氧供生理机制211
二、贫血的生理代偿机制212
三、影响输血疗效的因素213
第二节 急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214
一、病因214
二、病理生理特点214
三、输血指征214
四、治疗原则和方法215
第三节 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216
一、病因216
二、病理生理特点217
三、治疗原则217
四、输血治疗217
第四节 红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218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8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222
三、地中海贫血223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223
五、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224
第五节 白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224
一、白血病224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27
第六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228
一、止血和凝血的病理生理228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9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9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30
五、抗凝药物过量232
六、血友病233
七、血管性血友病234
第七节 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235
一、消化系统疾病235
二、呼吸系统疾病238
三、循环系统疾病239
四、肾脏疾病239
五、败血症241
第十四章 外科患者的输血治疗243
第一节 外科输血的现状、风险及避免输血的措施243
一、外科输血的现状243
二、输血的风险244
三、避免输血的措施246
第二节 成分血在外科的应用248
一、红细胞输注指征248
二、红细胞在外科的应用249
三、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在外科的应用250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251
一、严重创伤的输血治疗251
二、创伤性休克252
三、创伤性凝血病255
第四节 大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257
一、概述257
二、大量输血的定义257
三、大量输血的策略258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非同型输血261
五、大量输血的并发症263
第五节 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264
一、烧伤患者的特点264
二、烧伤患者的血液学特点265
三、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266
第十五章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269
第一节 概述269
一、血液保护的必要性269
二、血液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269
三、免输血外科270
第二节 血液保护的术前策略272
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272
二、术前贫血的危险性与治疗273
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274
四、开展自体输血276
第三节 血液保护的术中策略276
一、外科技术276
二、术中止血药物和材料的应用277
三、控制性低血压技术279
四、术中体位调整及保暖措施284
第四节 血液保护的术后策略284
一、术后出血的处理与回输284
二、术后避免不必要的采血285
第十六章 妇产科患者的输血治疗287
第一节 概述287
一、妊娠期血液及相关系统的变化287
二、输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289
三、成分血在产科的应用289
四、RhD阴性孕产妇的输血291
五、Rh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检查和预防292
六、习惯性流产的输血治疗296
第二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297
一、妊娠合并慢性贫血297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298
三、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300
第三节 产科出血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301
一、产科出血301
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07
第四节 妇产科手术的自体输血310
一、异位妊娠的自体输血311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体输血311
三、产科自体输血312
第五节 胎儿宫内输血治疗312
一、宫内输血发展简史313
二、输血目的和指征313
三、输血途径和方法314
四、成分血的选择315
五、输血量316
六、胎儿监护317
七、并发症317
第十七章 儿科患者的输血治疗319
第一节 概述319
一、小儿血液学特点319
二、成分血在儿科的应用特点320
第二节 小儿贫血323
一、小儿贫血概述323
二、早产儿贫血326
三、新生儿失血性贫血327
四、缺铁性贫血328
五、感染性贫血328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329
一、发病机制329
二、血清学检查与早期诊断330
三、输血治疗330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332
一、新生儿出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332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33
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334
第五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340
一、地中海贫血341
二、镰状细胞贫血342
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43
四、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344
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44
六、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45
第十八章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输血治疗346
第一节 贫血与输血346
一、贫血的常见原因346
二、贫血时血流动力学改变347
三、输血指标的选择347
四、不同人群的输血指征349
五、输血的风险350
六、减少输血的方法351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与输血351
一、病理生理特点351
二、早期诊断与监测352
三、治疗方案353
四、复苏的终点与预后评价355
第三节 严重感染与输血356
一、严重感染时血液系统的改变356
二、输血及相关治疗357
第四节 创伤性凝血病与输血359
一、发病机制359
二、监测指标360
三、诊断标准360
四、创伤性凝血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61
五、与其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因素的鉴别362
六、治疗方案363
第五节 特殊治疗与输血365
一、特殊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的机制366
二、特殊治疗过程中抗凝方案的选择和应用366
三、出血并发症的原因367
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368
五、血液成分在特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370
第六节 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险评估与预防性成分输血371
一、出血风险的评估指标371
二、预防性成分输血的利与弊372
三、主要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风险373
四、合理的预防性成分输血374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及细胞免疫治疗377
第一节 输血与免疫抑制377
一、输血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377
二、输血与肿瘤复发378
三、避免输血引起免疫抑制的措施379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380
一、成分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380
二、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383
第三节 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386
一、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86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389
三、树突状细胞疫苗393
第二十章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395
第一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免疫学的影响395
一、致敏反应395
二、诱导免疫耐受397
三、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98
四、血浆置换术治疗抗-HLA介导的移植器官排斥反应399
第二节 器官供者传染性疾病的检测400
一、供者血液、器官和组织传染性疾病的检测400
二、详细了解既往输血、输液史的重要性401
第三节 肝移植与输血401
一、肝移植的特点402
二、肝移植术中止血与凝血功能监测402
三、肝移植的输血403
四、ABO血型不合肝移植405
五、肝移植中的红细胞同种免疫407
第四节 心肺移植与输血407
一、心肺移植输血的特点408
二、输血治疗409
第五节 肾移植与输血410
一、肾移植的特点410
二、输血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411
三、输血有益效应的机制411
第二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414
第一节 概述414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414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416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417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期及输血原则417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分输血419
一、红细胞输注419
二、血小板输注422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特殊处理422
一、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422
二、去除白细胞424
三、γ射线辐照424
四、紫外线照射425
五、洗涤425
六、病原体灭活426
第二十二章 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和治疗427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427
第二节 输血导致的免疫性不良反应428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428
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433
三、过敏性输血反应435
四、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436
五、输血后紫癜439
第三节 输血导致的非免疫性不良反应440
一、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440
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442
三、空气栓塞443
四、输血相关性低血压反应445
五、血栓性静脉炎446
六、类似输血反应的非免疫性溶血447
七、输血相关性急性疼痛反应448
第四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49
一、发病机制449
二、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450
三、诊断452
四、治疗452
五、预防453
第五节 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455
一、低体温455
二、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456
三、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456
四、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457
五、枸橼酸盐中毒459
六、微聚物引起的输血反应459
第六节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处理460
一、临床特征与鉴别要点460
二、调查、处理和预防462
第二十三章 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466
第一节 红细胞抗原466
一、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466
二、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不同的原因467
三、红细胞抗原的相对免疫原性467
四、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特性468
第二节 红细胞抗体和受血者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频率469
一、红细胞天然抗体469
二、红细胞同种抗体470
三、受血者红细胞同种抗体471
第三节 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和处理474
一、红细胞破坏的机制474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476
三、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处理476
四、红细胞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的鉴别478
第二十四章 输血传播性疾病与病原体灭活技术480
第一节 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480
一、艾滋病与输血480
二、病毒性肝炎与输血482
三、人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与输血487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输血488
五、EB病毒感染与输血489
六、西尼罗河病毒感染与输血489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梅毒、疟疾和弓形虫病490
一、疟疾与输血490
二、梅毒与输血492
三、弓形虫病与输血492
第三节 朊毒体病与输血493
一、疾病特征493
二、克雅病与输血494
三、新型克雅病与输血494
四、预防措施494
第四节 血液制品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术495
一、有机溶剂/去污剂法495
二、亚甲蓝光化学法496
三、S-59光化学法497
四、S-303处理技术498
五、PEN110处理技术498
六、核黄素光化学法499
第二十五章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502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502
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502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503
三、过程管理504
第二节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血库)的管理505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505
二、输血科(血库)506
第三节 临床输血过程管理506
一、错误输血概况506
二、错误输血的对策508
第四节 患者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511
一、患者对输血的认识与态度511
二、患者参与输血的可能性511
第五节 血液预警系统512
一、预警系统组成512
二、输血反应、献血反应的分类和分级513
三、信息报告内容516
四、预警系统的作用和贡献517
五、国际合作518
第二十六章 输血的护理520
第一节 护士在输血治疗中的作用520
一、护士在输血实践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任职要求520
二、护士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521
第二节 血标本的采集与血液的领取521
一、交叉配血血标本的采集步骤521
二、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要求522
三、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523
四、血液的领取与发放525
第三节 静脉输血525
一、静脉输血步骤526
二、各种血液成分输注要点527
三、血浆衍生物输注要点529
四、特殊输血的护理530
五、护士在输血中的不良操作及应对策略532
六、输血的注意事项533
七、输血辅助装置的使用535
八、输血通路常见问题及处理538
第四节 疑似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540
一、疑似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步骤540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文件记录542
第五节 护士在输血实践中的职业防护542
一、输血相关的职业暴露原因542
二、职业防护措施543
索引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