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秉承王乐亭金针心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秉承王乐亭金针心悟
  • 陈湘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477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秉承王乐亭金针心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针灸治疗1

一、针灸为什么能治疗疾病1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3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4

二、四诊八纲与针灸治疗的关系5

(一)八纲辨证6

(二)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8

第二章 王乐亭针灸临床刺法9

一、针刺基础八式9

二、王乐亭“意念法规”——约法五章10

(一)四诊务必详尽,辨证随病证立法10

(二)取穴进针,力求准确11

(三)深浅有度,务必得气12

(四)补泻分明,针、灸各尽所能15

(五)医者之气神,患者之慰也18

第三章 王乐亭临床配穴及穴性要论20

一、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20

二、重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原则21

三、循经为主,因证标本相结合22

四、穴性精义要论22

(一)中脘配22

1.足三里 三阴交22

2.天枢 阳陵泉23

3.气海 三阴交23

4.内关23

(二)足三里配24

1.内关24

2.内庭24

3.曲池25

4.太冲25

5.阳陵泉25

6.百会风府25

7.天突膻中26

(三)气海配26

1.中极 关元26

2.三阴交26

3.关元 三阴交26

4.阴陵泉26

5.足三里27

6.气冲 归来 三阴交27

7.关元足三里27

(四)内关配28

1.中脘 足三里28

2.巨阙28

3.膻中28

4.三阴交28

5.太冲29

6.神门29

(五)天枢配29

1.中脘 气海 三阴交29

2.阳陵泉 支沟29

(六)章门配30

1.中脘30

2.天枢30

3.内关30

4.太冲31

5.气海 三阴交31

(七)三阴交配31

1.阴陵泉31

2.阳陵泉31

3.足三里31

4.神门 中极32

(八)内庭配32

1.下关32

2.合谷32

(九)百会配32

1.神庭32

2.风池33

3.风府哑门33

4.长强33

5.气海33

6.太冲34

(十)大椎配34

1.曲池 合谷34

2.肩髃 内关34

3.陶道 身柱34

(十一)命门配35

1.肾俞35

2.委中35

(十二)长强配35

1.大椎35

2.委中35

3.承山36

(十三)环跳配36

1.阳陵泉 委中36

2.足三里 悬钟36

(十四)水沟配36

1.合谷36

2.太中37

(十五)曲池配37

1.合谷37

2.阳陵泉37

3.太冲38

4.三阴交38

5.内关38

(十六)阳陵泉配38

1.悬钟38

2.太冲38

3.血海39

4.风市 阴市39

(十七)天突配39

1.合谷 列缺39

2.中脘39

3.太渊 太溪40

(十八)太冲配40

1.涌泉40

2.三阴交40

(十九)风市配40

血海 三阴交 曲池40

(二十)血海配41

1.足三里41

2.三阴交41

3.太冲41

(二十一)合谷配41

1.足三里41

2.太冲41

3.三阴交42

4.复溜42

(二十二)外关配43

风市 大椎43

(二十三)悬钟配43

1.风池43

2.肩井43

3.三阴交43

(二十四)中极配43

归来 三阴交 太溪43

(二十五)巨阙配44

1.足三里44

2.天突44

(二十六)俞府配44

1.中府 太溪44

2.乳根44

3.太渊45

4.尺泽45

(二十七)中府配45

1.太渊 足三里45

2.合谷45

(二十八)委中配46

1.肾俞 命门46

2.环跳 阳陵泉 悬钟46

3.承山 昆仑46

4.肝俞 肾俞46

5.八髎47

6.曲泽47

7.三阴交 合谷47

8.水沟 后溪47

(二十九)风池配48

1.风门48

2.肺俞 大椎48

3.阳陵泉48

4.太冲48

(三十)通里配48

1.列缺 心俞 囟会48

2.三阴交49

3.足三里49

(三十一)天柱配49

风池 大杼 合谷49

(三十二)翳风配49

1.听会 中渚49

2.阳陵泉50

3.太冲50

(三十二)其它配穴法50

1.魄户与魂门50

2.劳宫与足三里50

3.鱼际与太溪51

4.四神聪与手足十二井51

5.涌泉与劳宫51

6.四缝 身柱 足三里 三阴交51

(三十四)经验用穴与经外奇穴52

1.犊鼻 膝眼 阳陵泉52

2.犊鼻 鹤顶 足三里52

3.三肩 腋缝 内关53

4.三肩 曲池 合谷54

第四章 陈湘生临床配穴及六性要论55

1.大椎 曲池 合谷55

2.合谷 复溜56

3.曲池合谷56

4.水沟 风府57

5.肩髃 曲池57

6.环跳 阳陵泉58

7.曲池 委中 下巨虚58

8.曲池 阳陵泉59

9.曲池 三阴交59

10.足三里 三阴交59

11.阳陵泉 足三里60

12.四关穴(合谷太中)60

13.丰隆 阳陵泉61

14.气海 天枢61

15.中脘 足三里62

16.合谷 足三里62

17.劳宫足三里62

18.论足三里在临床上的作用63

19.论三阴交在临床上的作用63

20.论隐自在临床上的作用63

21.论大教在临床上的作用64

22.论巨骨在临床上的作用64

23.大椎 内关64

24.内关 三阴交65

25.合谷 三阴交65

26.鱼际 太溪66

27.俞府 云门66

28.天柱 大杼67

29.气海 关元 中极(附:子宫)68

30.少商、商阳、合谷刺出血法69

31.曲泽 委中70

第五章 王乐亭针灸课徒日记71

一、关于“老十针”71

(一)“老十针”的组成71

(二)“老十针”的功效71

(三)“老十针”的穴释72

1.中脘72

2.足三里72

3.上脘72

4.下脘72

5.气海72

6.天枢73

7.内关73

(四)“老十针”的适应证73

1.作为主穴使用73

2.作为配穴使用73

(五)“老十针”的加减变化74

1.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74

2.加关元、三阴交74

3.加内庭75

4.去三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75

(六)“老十针”的临床意义75

1.治本以胃为先75

2.治未病,预防为主75

3.调气血,异病同治76

二、手足十二针方76

(一)五输穴概论76

(二)五输穴精粹——手足十二针方78

(三)手足十二针方适应病种79

1.半身不遂79

2.高血压79

3.瘫痿79

4.痹证及其它80

三、五脏俞加膈俞80

(一)五脏俞加膈俞与足太阳膀胱经80

(二)五脏俞加膈俞的功能83

1.心俞83

2.肝俞83

3.脾俞83

4.肺俞84

5.肾俞84

6.膈俞84

(三)五脏俞加膈俞的适应病种和证候84

1.虚损84

2.不寐、遗精85

3.半身不遂85

4.癫、狂、痫85

5.月经不调86

6.脏躁证86

7.咳血、便血86

(四)五脏俞加膈俞的针刺方法86

四、督脉功效的拓展87

(一)从“治痿独取阳明”到“治瘫痿首取督脉”87

(二)督脉十三针方的功效88

(三)补泻手法施于督脉的作用89

1.“补督”的作用89

2.“泻督”的作用89

(四)督脉十三针方的适应病种90

1.瘫痿90

2.半身不遂91

3.癫、狂、痫91

4.风、寒、湿、痹91

第六章 从华佗夹脊穴到王氏夹脊穴92

一、王氏夹脊穴92

二、王氏夹脊穴的临床应用94

1.外伤性截瘫94

2.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半身不遂94

3.脊髓空洞症94

4.腰脊疼痛94

5.胃肠病94

6.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95

7.其它95

第七章 透刺与十二透穴方96

一、关于刺法与透刺96

(一)沟通经气,以一穴贯两经或数经96

(二)一穴担两穴,免伤卫气97

二、十二透穴方97

(一)十二透穴方的形成97

(二)王乐亭十二透穴方99

三、十二透穴方在临床上的应用99

四、透刺的原则100

第八章 论中风及王乐亭中风十三治102

一、论中风102

二、中风发病前的临床观察与针灸预防102

(一)灸法103

(二)针法103

三、王乐亭中风十三治104

(一)牵正刺方104

(二)牵正透刺方105

(三)手足十二针方105

(四)纠偏方105

(五)十二透刺方105

(六)开闭醒神方106

(七)回阳固脱方106

(八)督脉十三针方107

(九)治背俞方107

(十)老十针方107

(十一)治任脉方108

(十二)治六腑俞方108

(十三)刺募方108

四、中风、半身不遂患者发病状态的处方讨论109

(一)真中风(外中)110

(二)类中风(内风)110

五、中风十三治的临床应用112

(一)中经络112

(二)中脏腑112

(三)中风后遗症113

六、研习王老治中风病的三大体会113

(一)治风先治气(经气),气行风自息113

(二)对气血、脏腑的调整与牵正、纠偏114

(三)整体机能观,阴阳肾元固114

第九章 论痿躄及王乐亭治痿十一方115

一、痿躄(痿证)115

(一)外伤痿躄115

(二)内伤痿躄115

(三)痿躄的辨证和脉象116

二、王乐亭治痿十一方116

(一)治痿十一方的形成初期116

(二)治痿十一方的形成117

(三)治痿十一方介绍119

三、验案举例127

第十章 王乐亭的六寸金针134

一、六寸金针治瘰疬的理论根据134

二、操作方法135

三、辅助治疗138

四、治瘰疬医案举例139

第十一章 针灸文献简释及学术价值144

一、《难经》与针灸的关系144

二、《难经》腧穴论简释144

三、《难经》针刺手法论简释153

四、《标幽赋》简释167

附:《标幽赋》辨证取穴主治220

第十二章 王乐亭临床医案222

一、急惊风222

二、咳喘223

三、头痛226

四、腰腿痛231

五、肩痛234

六、胃痛237

七、腹痛240

八、腹泻241

九、胃下垂243

十、高血压眩晕246

十一、呃逆249

十二、呕吐250

十三、口眼喎斜251

十四、中风256

十五、癔症性瘫痪263

十六、中毒性脑病后遗症264

十七、外伤性截瘫265

十八、郁证(神经症)268

十九、脏躁(癔症)272

二十、癫狂274

二十一、痫证276

二十二、淋证(急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278

二十三、癃闭(尿潴留)279

二十四、遗尿281

二十五、痛经282

二十六、闭经287

二十七、产后血虚颤抖291

二十八、产后痿证292

二十九、子宫脱垂296

三十、不孕症298

三十一、丹毒299

三十二、缠腰火丹(缠腰龙)301

三十三、?瘤(荨麻疹)303

三十四、湿疹304

三十五、夜盲症305

三十六、阳强和阳痿306

第十三章 陈湘生临床医案308

一、脾胃病309

二、足跟痛310

三、外伤性坐骨神经痛310

四、少腹痛311

五、痛痹312

六、腰腿痛312

七、四肢麻木(蜘蛛膜下腔出血)313

八、哮喘、颈椎病314

九、肾气游风(结节性红斑)315

十、眼睑下垂316

十一、斜视316

十二、梅核气317

十三、中暑317

十四、暴暗318

十五、痿躄318

十六、风痹319

十七、风寒湿痹(关节炎)320

十八、重症煤气中毒320

十九、外伤性截瘫322

二十、颈椎病324

二十一、面游风325

二十二、癔症326

二十三、脏躁326

二十四、鼻渊327

二十五、中风328

二十六、风中经络(颜面神经麻痹)330

二十七、脑梗死332

二十八、半身不遂333

二十九、糖尿病综合征(腿股风)336

三十、癔症性瘫痪337

三十一、肝癌338

三十二、中风339

第十四章 针灸杂谈341

一、六合穴的临床体会341

二、哮喘证的针灸治疗343

三、针灸与治疗糖尿病初探346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346

(二)糖尿病流行的因素347

(三)针灸与治疗糖尿病的初探347

(四)消渴症临床辨证施治论348

四、论口眼喎斜是经非窍辨350

五、癃闭的针灸治疗351

(一)癃闭的病因病机351

(二)癃闭、淋证都有小便不畅但特点不同352

(三)癃闭的虚实辨证352

(四)针灸治疗癃闭353

六、针刺后溪透劳宫治三叉神经痛356

(一)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356

(二)鉴别分析357

附录 王乐亭简介及主要学术思想359

后记——待解的科学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