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龚国光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784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河南省;文化史-研究-江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走近河洛1
一、伏羲台与河图洛书2
二、黄帝的有关记载与神话传说3
第二节 鄱文化与赣文化辨析5
一、鄱阳湖平原与“吴头楚尾”6
二、鄱文化的特征与内涵8
三、赣文化的形成与勃兴10
第三节 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的融会12
一、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认识12
二、河南固始的地理环境与北民南移13
三、北民南移与江西境内的便捷通道16
第二章 先秦时期河洛与赣鄱的青铜文化19
第一节 河洛“三代”的青铜文化19
一、“三代”青铜文明的流程与特征19
二、“三代”青铜文化的南扩与辐射22
第二节 赣鄱青铜文化的风采23
一、赣中樟树吴城遗址的发现24
二、新干大洋洲商墓的出土25
三、赣北瑞昌铜岭矿冶遗址的发掘26
四、西周“应”国之器与周公在赣北置监28
第三节 赣鄱青铜器物的类型与文化特征30
一、赣鄱青铜器物的类型30
二、赣鄱青铜器物的艺术特性33
三、赣鄱青铜文化的历史启示3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赣鄱文化的重塑39
第一节 河洛地区东周政治势力的重组39
一、东周政治解体是“分封”的必然结果39
二、中华文明思想能量的一次大释放41
第二节 赣鄱地区由中心向边缘转化43
一、西周在南方的分封与吴楚的崛起43
二、“瓯脱”现象使赣鄱地区边缘化45
三、赣鄱文明在历史动荡中淡出47
第三节 赣鄱文化与吴越楚文化的交流48
一、吴越文化对赣鄱文化的影响49
二、荆楚文化对赣鄱文化的渗透52
第四节 赣鄱多元融合文化形态的形成54
一、以“选择”为杠杆的文化形态54
二、赣鄱文化在曲折中新的探索56
第四章 河洛农耕文明与赣鄱农耕文明58
第一节 河洛地区农耕文明的形态58
一、有关炎黄二帝农耕的传说58
二、《周易》关于“时”的农本思想60
第二节 赣鄱地区农耕文明的形态61
一、赣鄱流域新石器早期的原始农耕61
二、商周时期鄱阳湖平原农耕状态63
三、春秋战国时期鄱阳湖平原农耕状态65
第三节 北民南移与赣鄱地区的农业发展66
一、声势浩大的“北民南移”66
二、东晋陶渊明式的田园耕作68
三、唐代鄱阳湖平原的农耕模式70
第四节 两宋以来赣鄱流域农耕的飞速发展71
一、丘陵山地的全面开发71
二、理论专集《禾谱》与《农具谱》74
三、赣鄱地区与“天下粮仓”77
第五章 河洛与赣鄱佛教的衍化80
第一节 佛教传入河洛与佛教南下赣鄱80
一、佛教与洛阳白马寺80
二、河洛佛教文化的特点82
三、东汉建宁时期佛教南下赣鄱85
第二节 慧远南下与庐山东林寺86
一、慧远的佛路历程86
二、庐山东林寺与净土宗87
三、净土宗理论及影响89
第三节 禅宗在赣鄱的大兴与衍化92
一、少林寺与初祖菩提达摩92
二、五祖弘忍与南北禅宗的分野93
三、惠能南禅在赣鄱的衍化95
四、神会与“弘南灭北”97
五、怀海与《百丈清规》98
第四节 禅宗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00
一、《坛经》的民族文化意识100
二、禅宗与中国哲学思想102
三、禅宗与文学绘画艺术103
第六章 河洛与赣鄱理学的互动106
第一节 先秦河洛儒学文化简述106
一、《月令》与《周易》106
二、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子礼乐文化108
第二节 周敦颐与“二程”110
一、早期理学家在豫赣活动的足迹110
二、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思想113
第三节 程朱理学与文天祥的天道观116
一、朱熹的民本思想116
二、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117
三、文天祥的天道观119
第四节 陆王心学与“江右王门”学派120
一、陆九渊的“心即理”120
二、“鹅湖之会”与“义利之辨”122
三、王阳明的“致良知”123
四、“江右王门”学派125
第五节 “江西学”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影响126
一、“江西学”的提出126
二、赣鄱的地气作用与儒释道的融合127
三、江西学的“消息重心”在书院128
四、江西学的社会意义与影响131
第七章 河洛与赣鄱俗文学的交流134
第一节 慧远“唱导”与河洛说唱文学的传播135
一、佛教唱导、俗讲与变文135
二、两宋俗文学勃兴的原因137
三、俗文学的成熟与系统化138
第二节 宋代赣鄱精英文学的俗化140
一、欧阳修的鼓子词141
二、黄庭坚的鼓笛令142
三、曾布、董颖的大曲144
第三节 赣鄱文人笔记小说《夷坚志》146
一、关于洪迈其人146
二、文言志怪小说《夷坚志》147
三、《夷坚志》与戏曲文学148
第四节 坊间话本专集《醉翁谈录》150
一、《醉翁谈录》的来历150
二、关于罗烨其人152
三、《醉翁谈录》与戏曲文学153
四、《醉翁谈录》的价值与俗文学思考157
第八章 河洛与赣鄱戏曲的磨合159
第一节 河洛先秦与唐宋的戏曲艺术因子159
一、周公“制礼作乐”与《大武》、《牧誓》159
二、隋唐时期的歌舞《踏谣娘》161
三、瓦舍勾栏的说唱与《目连救母》的演出162
第二节 南戏的产生与目连戏的南下164
一、南戏的产生与南戏的分化164
二、弋阳腔继承农村一路南戏165
三、目连戏南下与南戏吸收及弋阳腔继承166
第三节 江西弋阳腔的形成168
一、弋阳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168
二、弋阳的宗教对弋阳腔的影响170
三、早期弋阳腔的演剧形态172
第四节 弋阳腔与河洛戏曲的文化磨合175
一、“江右商帮”与弋阳腔的流变175
二、弋阳腔反哺中原河洛地区177
三、赣豫戏曲文化的双向互动179
第九章 河洛宫廷建筑与“样式雷”建筑文化181
第一节 河洛宫廷建筑概观181
一、“三代”宫殿建筑遗址的发掘181
二、河洛宫廷建筑文化的传播184
第二节 明代“两京”宫廷建筑的复制样式187
一、南京宫廷建筑向洛阳的复制187
二、北京宫廷建筑对南京的复制与拓展188
第三节 雷礼在明代宫廷建筑中的地位189
一、雷礼其人189
二、十三陵的修建190
三、紫禁城三大殿的重修191
四、卢沟桥与河堤的修筑193
第四节 清代“样式雷”的崛起与业绩194
一、雷发达其人194
二、故乡建筑文化对雷发达的浸润196
三、“样式雷”世家的传奇色彩197
四、“样式雷”建筑文化的意义与影响201
第十章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204
第一节 河洛与赣鄱在互动中体现文化的本质204
一、河洛文化作为华夏民族根性文化204
二、南宋时期河洛文化的衰落206
三、唐宋时期赣鄱文化的崛起207
第二节 关于赣鄱文化的思考209
一、“赣文化”与“赣鄱文化”209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211
第三节 地域文化的自身价值与现实意义214
一、地域文化的从属性与不可取代性214
二、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217
后记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