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101577.jpg)
- 虞和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838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卷 前提与准备13
第一编 前提和外因(1840年前)1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13
第二章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潮流42
第二编 传统社会的裂变(1840—1894)69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与中国传统经济69
第四章 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87
第五章 政权结构的变化108
第六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尝试133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157
第三编 动力因素的增加(1895—1911)181
第八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现代化动力181
第九章 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趋势207
第十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227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的初步成长247
第四编 酝酿启动(1898—1911)277
第十二章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277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298
第十四章 立宪运动: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315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343
第二卷 启动与抉择373
第一编 现代化的启动与异化(1912—1916)373
第一章 民国成立与现代化因素整合373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的社会动员396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初步形成415
第四章 资产阶级的形成436
第五章 现代化的危机:体制问题454
第二编 自由发展与道路选择(1917—1927)473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473
第七章 传统农业的初步改造498
第八章 手工业的现代化趋向525
第九章 现代教育事业的崛起552
第十章 社会主义传入:发展道路的新选择572
第十一章 五四时期的现代化理念600
第十二章 早期共产党人的寻求625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冲突646
第十四章 南通模式:区域现代化的尝试671
第三编 畸形发展与道路分野(1928—1936)693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建立693
第十六章 工业化中的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708
第十七章 政府试图拯救农业732
第十八章 民间致力农村复兴755
第十九章 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实践771
第四编 外患内乱与道路抉择(1937—1949)793
第二十章 抗战时期的西部工业化793
第二十一章 现代化道路之争821
第二十二章 新民主主义的现代化构想845
第二十三章 振兴实业“一线生机”的破灭872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抉择896
第二十五章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概况913
第三卷 改道与腾飞955
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955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955
第二章 建立经典社会主义制度97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997
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1019
第四章 现代化社会动员受挫1019
第五章 现代化与非现代化1037
第六章 动乱十年:中国现代化的危机1060
第七章 现代化新模式的萌生1081
第八章 走向世界的新起点1103
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1121
第九章 现代化新战略1121
第十章 现代化的总体设计1142
第十一章 农村现代化的起步1164
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196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中突起的异军1215
第十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1237
第十五章 经济体制的转轨1257
第十六章 走向全面开放1277
第十七章 建立科教新体制1297
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1327
第十八章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1327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1353
第二十章 经济市场化的难题及化解1385
第二十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1411
第二十二章 建立现代法治体系1441
第二十三章 “三个代表”学说:现代化的新方针1459
后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贡献1482
卷首语1
第一编 前提和外因(1840年前)1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13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13
第二节 传统因素中的潜在现代性25
第三节 对外交往及其基本原则35
第二章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潮流42
第一节 现代化的发源地英国42
第二节 现代化的中继者美国48
第三节 现代化的后起者日本54
第四节 现代化的世界化过程63
第二编 传统社会的裂变(1840—1894)71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与中国传统经济71
第一节 西方对华贸易与中国传统商业71
第二节 外资金融机构与中国传统金融业76
第三节 外资工业与中国雇员及华商资本80
第四章 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87
第一节 西方人文社会模式的揳入及其影响87
第二节 外国文化机构中的中国雇员92
第三节 西学对中国人的影响96
第四节 中国人对西学的选择102
第五章 政权结构的变化108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经世派的变化108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削弱116
第三节 洋务派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呼唤124
第六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尝试133
第一节 从军用企业到民用企业133
第二节 从官办到官督商办142
第三节 商办企业的产生149
第四节 早期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153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158
第一节 变异的内因和外因158
第二节 组织的现代性发展164
第三节 结构的现代性变异168
第四节 功能的现代化趋向172
第三编 动力因素的增加(1895—1911)181
第八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现代化动力181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传统性和现代性181
第二节 收回利权运动与振兴实业184
第三节 反美爱国运动与商人外交的开端187
第四节 实业救国的民族主义色彩193
第五节 理性化的民族主义观念和行为197
第九章 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趋势207
第一节 立国政策上的农商颠倒倾向208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上的官商易位举措213
第三节 社会地位上的四民平等趋向217
第四节 求利意识及其行为的强化220
第十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227
第一节 官办工业的新方向227
第二节 商办工业的发展233
第三节 商办工业的总体状况和特点241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的初步成长247
第一节 构成、特征和数量248
第二节 集团主义趋向258
第三节 区域性整合265
第四编 酝酿启动(1898—1911)277
第十二章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277
第一节 科学、民主的早期启蒙277
第二节 追求人的现代化284
第三节 现代社团的产生290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298
第一节 动机和举措298
第二节 难题和阻力304
第三节 种瓜得豆309
第十四章 立宪运动: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315
第一节 预备立宪的方案316
第二节 地方自治的推行322
第三节 国会请愿运动333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343
第一节 三民主义:早期现代化的纲领343
第二节 暴力革命:制度变革和权力转移350
第三节 社会动员:从独立奋斗到人心所向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