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
  • 胡开宝,潘峰,李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6900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英语-口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口译研究的发展2

1.3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进展与问题4

1.3.1 口译语料库的创建5

1.3.2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的进展9

1.3.3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的意义16

1.3.3.1 口译研究方法的创新16

1.3.3.2 口译研究内容的拓宽与深化17

1.3.4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存在的问题19

1.3.4.1 技术层面的问题19

1.3.4.2 研究方法的局限21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1

1.4.1 本书的研究内容22

1.4.2 本书的研究意义23

1.4.3 本书的研究方法24

第2章 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25

2.1 引言25

2.2 CECIC的设计26

2.3 CECIC的创建27

2.3.1 语料的转写27

2.3.2 语料的分词和标注29

2.3.2.1 语料的分词29

2.3.2.2 语料的标注29

2.3.3 语料的句级对齐32

2.4 结语32

第3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翻译共性的实证研究33

3.1 引言33

3.2 翻译共性34

3.2.1 显化35

3.2.2 简化36

3.2.3 范化37

3.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研究38

3.3.1 语篇意义显化38

3.3.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语篇意义显化39

3.3.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的动因46

3.3.4 结语50

3.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范化现象研究50

3.4.1 范化定义及研究回顾50

3.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范化51

3.4.2.1 副语言特征(paralinguistic features)与范化51

3.4.2.2 汉语典型文本特征英译与范化53

3.4.2.3 汉语数字缩略语的英译与范化53

3.4.2.4 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范化55

3.4.2.5 英译语料典型文本特征研究与范化56

3.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范化动因分析57

3.4.3.1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动因58

3.4.3.2 期待规范对译员的影响58

3.4.4 结语60

3.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简化现象研究60

3.5.1 文献回顾60

3.5.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简化62

3.5.2.1 词汇密度62

3.5.2.2 高频词63

3.5.2.3 可读性测试64

3.5.3 结果与讨论65

3.5.4 结语66

第4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言特征的研究68

4.1 引言68

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言词汇的总体特征68

4.2.1 高频词的使用69

4.2.2 高频词中不同词性词汇的使用频率70

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情态动词的应用研究71

4.3.1 引言71

4.3.2 情态动词的相关概念71

4.3.2.1 情态动词的界定与分类71

4.3.2.2 情态动词的量值72

4.3.3 研究设计73

4.3.3.1 研究问题73

4.3.3.2 语料73

4.3.3.3 研究步骤73

4.3.4 结果与讨论74

4.3.5 动因分析79

4.3.5.1 中美政府记者招待会语篇的语旨差异80

4.3.5.2 汉英语法差异80

4.3.5.3 口译译员的主体性81

4.3.6 结语83

4.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虚化动词“make”的应用研究83

4.4.1 引言83

4.4.2 研究背景83

4.4.2.1 虚化动词的界定83

4.4.2.2 虚化动词相关研究84

4.4.2.3 虚化动词“make”的用法85

4.4.3 研究设计85

4.4.3.1 研究语料85

4.4.3.2 研究步骤85

4.4.4 结果与讨论86

4.4.4.1 虚化动词“mak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三个子库中的使用频率86

4.4.4.2 虚化动词“mak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三个子库中搭配的多样性87

4.4.4.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虚化动词应用的动因89

4.4.5 结语94

4.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不定量词的应用研究95

4.5.1 引言95

4.5.2 文献回顾95

4.5.3 研究设计96

4.5.3.1 研究语料96

4.5.3.2 研究步骤97

4.5.4 结果与讨论97

4.5.5 结语104

4.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研究104

4.6.1 引言104

4.6.2 文献回顾105

4.6.3 研究设计106

4.6.3.1 语料选取106

4.6.3.2 研究方法与步骤106

4.6.4 结果与讨论107

4.6.4.1 汉英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107

4.6.4.2 模糊限制语的翻译与对应109

4.6.5 动因分析110

4.6.5.1 模糊限制语的功能110

4.6.5.2 语言修辞传统的差异112

4.6.6 结语114

4.7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some”的应用研究114

4.7.1 引言114

4.7.2 “Some”的用法及意义114

4.7.3 “Some”在汉英会议口译子库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对应的汉语词汇115

4.7.3.1 与“some”对应的汉语词汇115

4.7.3.2 汉英会议口译中“some”应用的词性分布116

4.7.4 “Some”在汉英会议口译语料中的应用情况117

4.7.4.1 “Some”分别强化、弱化、及基本对应原文语义118

4.7.4.2 “Some”所表示的意义弱化了原文语义119

4.7.4.3 “Some”表示的意义基本对应原文语义120

4.7.4.4 “Some”的应用显化了原文隐含意义121

4.7.5 “Some”在政府工作报告子库中的应用情况124

4.7.5.1 与“some”对应的汉语词汇及其出现频次124

4.7.5.2 政府工作报告子库中“some”应用的词性分布124

4.7.5.3 “Some”分别用作强化、弱化、基本对应原文语义及显化的情况125

4.7.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译员频繁使用“some”的动因126

4.7.6.1 英语语言使用规范上的动因126

4.7.6.2 译员自身的动因127

4.7.7 结语129

4.8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被动式应用及其动因研究130

4.8.1 引言130

4.8.2 被动式的概念与界定130

4.8.3 研究设计133

4.8.4 统计结果与讨论135

4.8.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被动式高频使用的动因137

4.8.5.1 汉英语法差异137

4.8.5.2 口译过程因素140

4.8.6 结语142

4.9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英语关系从句的应用研究143

4.9.1 引言143

4.9.2 文献回顾143

4.9.3 研究设计144

4.9.3.1 研究语料144

4.9.3.2 研究步骤145

4.9.4 结果与讨论145

4.9.4.1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英语关系从句应用的趋势及其分布145

4.9.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英语关系从句应用的差异147

4.9.5 结语157

第5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规范研究159

5.1 引言159

5.2 翻译规范研究现状160

5.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的词汇操作规范研究162

5.3.1 引言162

5.3.2 研究方法与步骤162

5.3.3 结果与讨论164

5.3.3.1 英语人称代词的应用与汉语人称代词的翻译164

5.3.3.2 英语抽象名词的应用168

5.3.3.3 英语强化语的应用和汉语强化语的英译170

5.3.4 .结语172

5.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句法操作规范研究172

5.4.1 引言172

5.4.2 研究设计172

5.4.2.1 语料选取172

5.4.2.2 研究方法与步骤173

5.4.3 结果与讨论174

5.4.3.1 英语连接词的应用与汉语连接词的英译174

5.4.3.2 英语复合句的应用与汉语复句的英译178

5.4.3.3 英语程度副词的应用和汉语程度副词的英译186

5.4.4 结语191

第6章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策略与方法研究193

6.1 引言193

6.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级差资源的再现与重构研究194

6.2.1 引言194

6.2.2 研究背景194

6.2.3 研究设计195

6.2.3.1 研究问题195

6.2.3.2 语料选取195

6.2.3.3 数据采集与分析195

6.2.4 结果与讨论197

6.2.4.1 “基本”在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中的翻译再现197

6.2.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级差系统再现的比较分析197

6.2.5 “基本”级差在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再现异同的动因分析203

6.2.6 结论205

6.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释意性的实证研究——以“应该”的英译为例206

6.3.1 引言206

6.3.2 相关理论与概念206

6.3.2.1 释意理论主要观点206

6.3.2.2 释意性的界定208

6.3.2.3 “应该”的情态语义及其语用功能208

6.3.3 研究设计209

6.3.3.1 研究问题209

6.3.3.2 研究步骤209

6.3.4 结果与讨论210

6.3.5 结语215

6.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虚化动词短语的英译研究216

6.4.1 引言216

6.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虚化动词的英译方法216

6.4.3 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中汉语虚化动词短语英译方法的比较219

6.4.4 结语222

6.5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使”字句的英译研究222

6.5.1 引言222

6.5.2 “使”字句的语义及句法特征223

6.5.3 “使”字句的英译方法224

6.5.4 数据统计与分析228

6.5.5 结语230

6.6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汉语“把”字句的英译研究230

1.引言230

2.研究设计230

2.1 研究语料230

2.2 研究步骤231

3.“把”字句语义和句法特征231

4.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把”字句英译233

4.1 “把”字句英译句式结构233

4.2 英译趋势235

4.3 趋势分析236

4.3.1 认知和句法动因237

4.3.2 语体和语义因素239

6.7 结语245

第7章 结论246

7.1 引言246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成果246

7.2.1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文本所呈现的翻译共性趋势及其动因247

7.2.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动因248

7.2.3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规范及其动因250

7.2.4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的策略与方法251

7.3 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252

7.4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前景展望253

参考文献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