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基础 第2版 本科心理 十二五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基础 第2版 本科心理 十二五规划
  • 杜文东主编;吕航,杨世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30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基础 第2版 本科心理 十二五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心理现象1

一、心理现象的含义1

二、心理现象的结构2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3

一、心理与脑4

二、心理与客观现实6

三、心理与主观状态6

第三节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7

一、心理学的性质7

二、心理学的任务8

三、心理学的分支9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0

二、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1

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环节12

第五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3

一、现代心理学的起源13

二、心理学的流派和主要观点16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19

第一节 脑的进化19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19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9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20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21

第二节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22

一、神经元22

二、神经系统33

第三节 大脑皮质及其功能37

一、大脑皮质感觉区及其功能37

二、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功能38

三、大脑皮质语言区及其功能39

四、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40

第四节 脑功能学说40

一、定位说40

二、整体说41

三、功能系统说41

四、模块说42

第五节 心理的社会基础42

一、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42

二、团体中的人际关系43

三、个体的社会化46

第三章 意识51

第一节 意识的概述51

一、意识的概念51

二、无意识53

三、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54

第二节 意识状态55

一、睡眠55

二、催眠57

三、白日梦59

第四章 注意62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62

一、注意的概念62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63

三、注意的功能64

四、注意的分类64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65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67

一、注意的稳定67

二、注意的广度68

三、注意的分配69

四、注意的转移70

第三节 注意的理论71

一、选择性注意理论71

二、分配性注意理论74

第五章 感觉80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80

一、感觉的概念80

二、感觉的种类82

三、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82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84

第二节 视觉87

一、视觉刺激87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88

三、明度90

四、颜色90

第三节 听觉94

一、听觉刺激94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95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97

四、听觉理论97

第四节 常见感觉现象及感觉规律99

一、适应99

二、对比100

三、后象101

四、联觉102

五、补偿102

第六章 知觉106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106

一、知觉的概念106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07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108

四、知觉的生理机制110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110

一、知觉的选择性110

二、知觉的整体性111

三、知觉的理解性113

四、知觉的恒常性114

第三节 知觉的分类116

一、空间知觉116

二、时间知觉120

三、运动知觉121

第四节 错觉122

一、错觉现象122

二、常见的错觉123

三、错觉产生的原因124

第七章 记忆130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130

一、记忆的概念130

二、记忆的过程131

三、记忆的分类135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138

第二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139

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139

二、短时记忆140

三、长时记忆142

第三节 遗忘144

一、遗忘的概述144

二、遗忘的规律145

三、遗忘的原因146

第八章 表象与想象153

第一节 表象153

一、表象的概念153

二、表象的特征153

第二节 想象的概述154

一、想象的概念154

二、想象与社会实践155

三、想象与客观现实156

第三节 想象的分类157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57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58

三、幻想159

第四节 梦159

一、梦的特征159

二、梦的机制160

三、梦与创造161

第九章 思维169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169

一、思维的概念169

二、思维的分类170

三、思维的品质172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172

一、分析与综合172

二、比较173

三、抽象与概括173

第三节 概念173

一、概念的含义173

二、概念的种类174

三、概念结构的理论174

四、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175

第四节 推理179

一、推理的概念179

二、推理的种类179

第五节 问题解决181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81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82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83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84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187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187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87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88

第十章 言语195

第一节 言语的概述195

一、言语的概念195

二、言语的结构197

三、言语的种类198

第二节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99

一、言语运动中枢199

二、言语听觉中枢200

三、言语视觉中枢200

四、言语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201

第三节 言语的感知与理解204

一、言语的感知204

二、词汇的理解206

三、句子的理解207

四、语篇的理解210

第四节 言语的产生211

一、言语产生的性质212

二、言语产生的单位212

三、言语产生的阶段212

第十一章 情绪219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219

一、情绪的概念219

二、情绪的分类220

三、情绪的维度与极性221

四、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22

五、情绪的生理机制222

六、情绪的功能225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226

一、基本情绪226

二、情绪状态227

三、社会情感228

第三节 表情229

一、面部表情229

二、体态表情230

三、语调表情231

第四节 情绪理论231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231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232

三、情绪动机-分化理论235

第五节 情绪调节237

一、情绪调节概述237

二、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239

第十二章 意志245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245

一、意志与意志行动245

二、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246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248

一、采取决定阶段248

二、执行决定阶段250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250

一、自觉性与盲从性250

二、坚韧性与动摇性250

三、果断性与寡断性251

四、自制性与冲动性251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254

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254

二、增强挫折承受力256

第十三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261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261

一、个性的概念及结构261

二、个性的特征262

第二节 个性的理论263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263

二、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263

三、个性特质理论264

第三节 需要266

一、需要的概述266

二、需要的分类266

三、需要层次理论267

第四节 动机269

一、动机的概述269

二、动机强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270

三、动机的理论270

第五节 兴趣与价值观272

一、兴趣的概述272

二、兴趣的品质272

三、价值观的概述273

第十四章 能力277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277

一、能力的概念277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78

三、能力的分类279

第二节 能力理论280

一、智力因素说280

二、智力结构理论280

三、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283

第三节 能力的个体差异284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84

二、能力的类型差异286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86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287

第四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87

一、遗传素质的作用287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288

三、生活实践的作用288

第五节 智力测验288

一、智力测验的由来与发展288

二、标准化的智力测验量表290

三、客观认识智力测验293

第十五章 气质296

第一节 气质的概述296

一、气质的概念296

二、气质的学说298

三、气质的生理基础300

第二节 气质的类型302

一、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302

二、气质类型的鉴定指标303

第三节 气质研究的实践意义305

一、气质与个体发展305

二、气质与职业选择305

三、气质与心理健康306

第十六章 性格311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311

一、性格的概念311

二、性格的基本特征312

三、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312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313

一、性格的静态结构314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315

第三节 性格的理论316

一、功能类型说316

二、心理倾向说316

三、认知风格说316

四、生活倾向说317

五、性格取向说317

六、职业选择说317

七、行为模式说318

第四节 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318

一、机体因素318

二、社会文化因素319

三、家庭因素321

四、学校教育因素323

五、自我因素324

第五节 性格测量324

一、问卷法324

二、投射测验法32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