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土保持学前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土保持学前沿
  • 余新晓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507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水土保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土保持学前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机理1

1.1 引言1

1.2 根系增强理论2

1.2.1 根-土相互作用3

1.2.2 黏聚力与根系增强作用4

1.2.3 根增强作用模型5

1.3 加筋理论8

1.4 锚固理论9

1.5 研究展望10

1.5.1 根系形态研究10

1.5.2 深入研究根-土界面的摩擦作用10

1.5.3 根系增强土体作用演化过程10

1.5.4 稳定性分析10

参考文献10

第2章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原理与技术13

2.1 引言13

2.2 生态清洁小流域概述13

2.2.1 概念和内涵13

2.2.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14

2.2.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16

2.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17

2.3.1 生态清洁小流域17

2.3.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17

2.3.3 生态清洁小流域主要治理措施19

2.4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与评价26

2.4.1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26

2.4.2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27

2.4.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标准28

2.5 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28

2.5.1 组织管理28

2.5.2 运行技术管理29

2.6 结语与讨论29

参考文献29

第3章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30

3.1 引言30

3.1.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来由及提出30

3.1.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发展历程31

3.1.3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科学意义32

3.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模式33

3.2.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33

3.2.2 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模式39

3.3 结语与讨论49

参考文献50

第4章 山地侵蚀灾害防治原理与技术51

4.1 引言51

4.2 山地灾害的基本知识52

4.2.1 山地灾害的概念和成因52

4.2.2 山地灾害的特征与分类54

4.2.3 山地灾害的防治55

4.2.4 山地灾害研究的基本内容56

4.3 山地灾害的发生条件56

4.3.1 滑坡的形成条件56

4.3.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57

4.3.3 山洪的形成条件59

4.4 山地灾害的防治技术体系60

4.4.1 山地灾害的预防60

4.4.2 山地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60

4.4.3 山地灾害的防治措施技术62

4.5 结语与讨论64

参考文献65

第5章 城市与平原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67

5.1 引言67

5.2 城市水土保持67

5.2.1 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67

5.2.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评价68

5.2.3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与实践70

5.2.4 存在问题与挑战71

5.3 平原水土保持72

5.3.1 平原水土保持的概念与内涵72

5.3.2 平原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分析72

5.3.3 平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74

5.3.4 平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75

5.3.5 平原水土保持对策和建议76

参考文献78

第6章 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79

6.1 引言79

6.1.1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的概念79

6.1.2 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分布79

6.1.3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危害81

6.1.4 石漠化防治现状82

6.2 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82

6.2.1 石漠化防治原理82

6.2.2 石漠化分区治理83

6.2.3 石漠化防治技术87

6.3 结语与展望95

6.3.1 结论95

6.3.2 展望96

参考文献96

第7章 防沙治沙技术模式98

7.1 引言98

7.2 中国沙化土地治理分区99

7.2.1 干旱沙漠类型 区99

7.2.2 高寒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100

7.2.3 半干旱沙地及沙化土地类型区101

7.2.4 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103

7.2.5 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103

7.3 防沙治沙技术体系104

7.3.1 植物措施104

7.3.2 物理治沙措施118

7.3.3 化学治沙措施119

7.3.4 保护性耕作措施122

第8章 水土保持与PM2.5 防治原理与技术128

8.1 引言128

8.2 城市PM2.5 基本问题129

8.2.1 PM2.5 的定义129

8.2.2 PM2.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9

8.3 城市PM2.5 来源130

8.3.1 PM25自然来源130

8.3.2 PM25人为来源130

8.3.3 PM2.5 的源解析130

8.4 PM2.5 监测设备及结构130

8.4.1 PM2.5 分离131

8.4.2 PM2.5 测定131

8.5 城市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132

8.5.1 森林植被调控PM2.5 等颗粒物机理132

8.5.2 森林阻滞吸附PM25等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132

8.5.3 森林对于PM2.5 等颗粒物调控作用132

8.5.4 影响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影响因素135

8.5.5 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136

8.6 城市水土保持调节PM2.5 的功能136

8.6.1 城市水土保持生物措施137

8.6.2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临时措施137

8.7 防控PM2.5 的城市水土保持政策138

8.7.1 本地尘138

8.7.2 外来尘139

8.7.3 水土保持建议树种选择139

8.8 展望140

参考文献141

第9章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量计算144

9.1 引言144

9.1.1 保持和涵养水源功能144

9.1.2 保持和改良土壤功能145

9.1.3 固碳供氧功能146

9.1.4 净化空气功能146

9.1.5 防风固沙功能146

9.1.6 生物多样性功能146

9.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支撑理论147

9.3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148

9.3.1 指标选取的原则148

9.3.2 指标及指标体系149

9.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149

9.4.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149

9.4.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测算结果151

9.5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计算方法152

9.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52

9.5.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159

9.5.3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164

9.5.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166

9.5.5 小结169

9.6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方法171

9.6.1 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量估算方法171

9.6.2 保持和涵养水源价值估算方法171

9.6.3 固碳制氧价值估算方法172

9.6.4 防风固沙价值估算方法172

9.6.5 净化空气价值估算方法172

9.6.6 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172

9.6.7 小结173

9.7 总结174

参考文献174

第10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理与方法176

10.1 引言176

10.1.1 水土流失的危害176

10.1.2 水土保持的作用177

10.1.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分类178

10.1.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178

10.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原理与方法181

10.2.1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181

10.2.2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机制184

10.2.3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分区及补偿要素188

10.2.4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法律政策体系190

10.3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193

10.3.1 主要结论193

10.3.2 对策建议194

参考文献195

第11章 水土保持3S技术原理与方法197

11.1 引言197

11.2 GIS原理与方法198

11.2.1 GIS组成198

11.2.2 GIS空间数据结构198

11.2.3 GIS数据输入199

11.2.4 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201

11.2.5 空间信息查询202

11.2.6 空间分析202

11.3 遥感技术原理与方法205

11.3.1 遥感系统的组成与类型206

11.3.2 电磁波与光谱特征207

11.3.3 遥感成像原理207

11.3.4 遥感图像处理208

11.3.5 R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211

11.4 GPS原理与方法212

11.4.1 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213

11.4.2 基本定位原理213

11.4.3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分类215

11.4.4 GP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215

11.5 结语与讨论216

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