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知识
  • 夏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ISBN:978754696267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中医学-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追根溯源,中医之史1

“四大经典”建立中医学体系1

周代出现了医学分科2

战国时代施行酒剂消毒4

晋代至唐代中医领先世界6

晋唐时期重视临症实用7

宋代至元代发明针灸铜人8

宋元时期中医理论总结与探索9

明代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10

中医学体系发展成熟与创新11

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与展望13

第二章 阴阳五行,中医之本16

人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关系16

“阴”与“阳”是最根本的规律18

阴阳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态21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22

中医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24

人体是否发病,正气是否健旺25

百病之始生,皆于风雨寒暑27

根据阴阳之气推测病因29

“适中”是中医学十分重视的尺度31

五行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32

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34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应用广泛35

《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37

从传统和现代角度认识阴阳五行40

第三章 脏腑经络,中医之魂46

“表里如一”的中医脏象学说46

中医的脏象学说的具体内容48

五脏六腑是人体系统的重要体现50

人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53

人有胃气则生,人无胃气则亡55

五脏六腑乙癸同源,精血互化56

脾胃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59

情志过激引起人体产生疾病62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65

养神和安神应重视的方法67

中医养生始终贯彻运动精神68

中医学认为“病起于过用”70

疾病之中,脏腑之间相生相克72

经络系统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74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最佳通道76

经络系统抗御病邪、反映症候81

人体经络与腧穴互为纲目82

第四章 辨证论治,中医之门85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研究症候85

辨证调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87

中医把追求的目标指向“未病”89

中医诊疗的灵魂“八纲辨证”90

汗法,开泄腠理促进发汗93

吐法,中医的急救方法之一94

下法,消除燥屎积滞实热95

和法,和解半表半里病症95

温法,扶助人体回阳救逆96

清法,使邪热外泄清除里热97

消法,使积聚之邪逐渐消散98

补法,补益人体阴阳气血99

利用脏腑关系进行调节治疗99

气病实证多见气滞和气逆101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103

痰湿是中医特有的病理概念105

清瘀化湿体现中医的大智慧108

辨证调治体现了中医药的精髓109

调治的中心是中庸、中和、和谐112

第五章 组方选药,中医之钥116

中医变毒为药,化害为利116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119

中医学药物配伍的“七情”121

中药配伍君、臣、佐、使的关系123

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方法127

中药遵古炮制,减毒增效128

方随症转的“治病活法”131

中医用药剂量轻重的原则135

中药不同用量会产生不同作用137

第六章 中西结合,中医之新141

中西医交汇撞击的探索研究141

中西医结合体现的是“和”“合”143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144

中医药与西医药关系的比喻146

中西医不能相互认识的焦点149

人的情感是中西医结合的纽带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