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原理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乔炳臣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31962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习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学会学习的内涵和要求1
导论学会学习与创新学习——21世纪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1
二、创新学习的内涵和要求4
三、学会学习与创新学习的异同8
第一编 学本论思想13
第一章 “学本论”的基本内涵13
一、“以学为本”思想简介13
二、“以学为本”的内涵与功能15
一、学习与发展的关系21
第二章 “因学论教”思想举要21
二、学与教的关系23
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29
四、“学本论”的教学指导思想34
第三章 “学本论”的自我发展学说40
一、做人要有自知之明40
二、做人要有自胜自得之心42
四、做人要成为全之粹之的自由人43
三、做人要有立大志创大业的自信之心43
五、人要发展,必须先打基础44
六、人要发展,必须博学、修身、战胜困难45
第四章 “学本论”的自我设计思想47
一、立志与为学宗旨47
二、立志与道德信念48
三、立志与智力开发49
四、立大志,重大局,创大业51
第二编 学习动力原理57
第五章 人的属性与脑功能——学习动力的渊源57
一、人的性质、才质与素质58
二、性的内涵与外延60
三、才的内涵与外延62
四、人性的功能与发展64
五、人脑的功能与潜力68
一、广义的学习概念71
第六章 学习的概念与实质——学习动力的产生71
二、狭义的学习概念73
第七章 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学习动力的动力76
一、为学,要“学有宗旨”76
二、为学,要知当务之机78
三、为学,要“反情治性,尽材成德”79
四、为学,必立志、修身、务本79
五、为学,要“学以致用”80
六、为学,要重德行、图治国80
第八章 学习的意义与态度——学习动力的加速器82
一、学习,可使人发展“天性”,改变“习性”82
二、学习,可使人“学而知之”,“习与性成”84
三、学习,可使人“通晓万物”,“知天之理”86
四、学习,可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86
五、学习,可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情操87
六、学习,可促进人类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89
第九章 学习要素与功能——产生学习动力的条件91
一、学习主体——开发智力活动的必备条件92
二、学习方法——知识转化为智能的“中介”94
三、学习对象(知识)——形成与发展智能的基础95
四、学习成果——知识转化为智能的标志97
第十章 学习过程和规律99
一、古代的学习过程理论99
二、《中庸》的学习过程理论101
三、当代的学习过程结构模式103
四、学习过程结构模式的特征104
五、学习过程结构模式的严密性与科学性105
六、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各阶段的辩证统一关系106
第三编 学习智能原理111
第十一章 知识、智力与能力111
一、知识——产生智能的基础111
二、智力——智能活动的核心115
三、能力——知识和智力的结晶119
第十二章 智力素质与结构122
一、智力素质与学习122
二、智力结构与学习123
第十三章 智力因素与学习125
一、注意力与学习125
二、观察力与学习127
三、记忆力与学习128
四、思维力与学习130
五、想象力与学习132
第十四章 德、识、才、学创新素质与人才发展134
一、才性(素质)的划分与结构134
二、德、识、才、学综合发展规律136
第十五章 科学思维与创造性学习143
一、科学思维143
二、思维的过程与方法147
三、创造性思维155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160
第四编 学习技能和方法169
第十六章 基本学习技能和方法169
一、什么是学习技能和方法169
二、学习方法是知识转化为智能的“中介”170
三、学习方法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171
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要求173
五、科学学习方法的意义和作用174
六、科学学习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76
七、基本学习技能和方法177
第十七章 课堂教学的学习技能和方法180
一、师授性学习的涵义和特点180
二、师授性学习的原则183
三、师授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187
四、制订学习计划与科学运筹时间194
五、应对考试的技能和方法197
一、课外学习活动的特点与素质教育201
第十八章 课外学习活动和方法201
二、课外学习活动的种类202
三、课外学习活动的要求和作法203
第十九章 自学的技能和方法206
一、什么是自学206
二、自学的特点和优势207
三、自学的十大要领211
四、自学的技能和方法218
五、把握提高自学效率的窍门235
第二十章 中国古代的学习方法242
一、直观法242
二、模仿法244
三、博学法246
四、积累法248
五、博约结合法249
六、善假于物法249
七、质疑问难法251
八、慎思明辨法253
九、两论相订法257
十、切磋琢磨法258
十一、时习温故法259
十二、有效记忆法262
十三、效验有证法264
十四、躬行实践法265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读书法269
一、朱子读书法269
二、程氏读书法272
三、诵读法273
四、钩玄提要法273
五、八面受敌法274
六、优游读书法275
七、标点读书法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