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MOLDESIGN Wildfire 5.0拆模设计与补模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二代龙震工作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26723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MOLDESIGN Wildfire 5.0拆模设计与补模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模具概论1
1.1 学习模具设计的理由和忠告2
1.2 本书图例和视频文件版本说明2
1.3 模具的种类3
1.4 模具制造的起源——传统铸造法3
1.4.1 传统铸造法的制造步骤3
1.4.2 浇注系统(Gating System)5
1.4.3 分型面8
1.4.4 模型余量8
1.4.5 沙心(Core)8
1.4.6 沙试验9
1.4.7 铸件的清理10
1.5 现代铸造法10
1.5.1 压铸的定义11
1.5.2 压铸机械11
1.5.3 离心铸造法13
1.5.4 精密铸造法15
1.5.5 壳模压铸法19
1.5.6 二氧化碳硬化模型法21
1.5.7 其他压铸法22
1.5.8 各种铸造法的特性比较23
1.5.9 压铸模具的结构23
1.6 冲压制造25
1.7 塑料成型加工25
1.7.1 塑料成型的设备和运作25
1.7.2 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27
1.7.3 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34
1.8 制造模具的方式38
1.9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流程39
1.10 模具设计和造型、结构设计间的关系41
习题42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准备43
2.1 Pro/MOLDESIGN与Pro/CASTING44
2.1.1 创建与修改设计零件44
2.1.2 创建型腔44
2.1.3 创建模具布局44
2.2 模具设计师的作业流程45
2.2.1 流程描述45
2.2.2 问题讨论46
2.2.3 Pro/MOLDESIGN建议的拆模流程47
2.3 需要的模块48
2.4 本书拆模法和范例的设计原则49
2.5 操作前的注意事项51
2.6 操作窗口简介52
2.7 云祥老师的话54
2.7.1 CAD/CAM/CAE所带来的正面影响55
2.7.2 传递及学习的重点56
2.7.3 学好模具设计的正确心态57
2.7.4 如何学好模具设计58
2.7.5 专业方面的讲述原则59
2.8 拆模的原理60
2.8.1 组件拆模法的原理61
2.8.2 分型面拆模法的原理62
2.8.3 体积块拆模法的原理63
2.8.4 拆模里的模型关联性问题64
2.8.5 拆模时的精度问题68
2.8.6 拆模操作流程建议70
2.8.7 常见的拆模失败问题和处理方法72
习题73
第3章 拆模三法入门75
3.1 练习前的操作复习76
3.1.1 拆模前的准备操作76
3.1.2 Pro/E基本的选取技法79
3.1.3 注意事项82
3.2 塑料上盖范例(组件法)83
3.2.1 组装阶段83
3.2.2 创建模胚并生成型腔(模穴)阶段85
3.2.3 绘制分型面阶段87
3.2.4 拆模阶段89
3.2.5 开模阶段90
3.2.6 本范例技术点评93
3.3 塑料上盖范例扩展(组件法)94
3.3.1 造型文件的再处理94
3.3.2 本范例技术点评96
3.4 塑料上盖范例(分型面法)96
3.4.1 模具组装阶段97
3.4.2 绘制分型面阶段99
3.4.3 拆模阶段100
3.4.4 生成成品阶段101
3.4.5 定义开模阶段102
3.4.6 Pro/MOLDESIGN视图显示操作102
3.4.7 本范例技术点评104
3.5 塑料上盖范例(体积块法)105
3.5.1 模具组装阶段105
3.5.2 创建模具体积块阶段106
3.5.3 公母模提取、生成样品和定义开模阶段108
3.5.4 本范例技术点评108
3.6 Pro/MOLDESIGN模块的事后编辑问题109
3.7 扩展范例111
3.7.1 香菇头造型的拆模111
3.7.2 风扇叶片造型的分模线115
3.7.3 本范例技术点评123
3.8 复制几何的问题(合并/继承)124
3.8.1 造型文件的再处理124
3.8.2 本范例技术点评126
第4章 含靠破孔的拆模127
4.1 靠破孔概念128
4.2 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拆模(组件法)128
4.2.1 创建模胚并生成型腔(模穴)阶段128
4.2.2 绘制分型面阶段129
4.2.3 生成上、下模阶段131
4.2.4 本范例技术点评131
4.3 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拆模(分型面法)131
4.3.1 模具装配阶段131
4.3.2 绘制分型面阶段131
4.3.3 本范例技术点评132
4.4 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拆模(体积块法)132
4.4.1 模具装配阶段133
4.4.2 创建体积块阶段133
4.4.3 本范例的另一种作法136
4.4.4 本范例技术点评138
4.5 含平面靠破孔的底板拆模138
4.5.1 使用侧面影像曲线和裙边曲面法138
4.5.2 使用阴影曲面法143
4.5.3 本范例技术点评145
4.6 鼠标曲面上的圆洞拆模146
4.6.1 分析146
4.6.2 圆孔位于单一曲面上147
4.6.3 本范例技术点评156
4.7 将鼠标盖的圆孔位于跨曲面上(设计变更)156
4.7.1 设计变更157
4.7.2 修正操作159
4.7.3 本范例技术点评162
4.8 额外范例162
4.8.1 插销滑动件162
4.8.2 电源供应器固定座165
4.9 模具检查172
4.9.1 拔模检查172
4.9.2 厚度检查174
4.9.3 投影面积175
4.9.4 分型面检查175
第5章 清角精加工(行位)177
5.1 关于清角加工178
5.2 计算机底座用塑料脚垫拆模178
5.2.1 模具装配阶段179
5.2.2 绘制型芯和模具本体分型面阶段180
5.2.3 以各分型面制作分件模和模具体积块阶段182
5.2.4 生成成品阶段183
5.2.5 定义开模阶段184
5.2.6 本范例技术点评185
5.3 含侧孔的塑料上盖拆模(组件法)185
5.3.1 创建模胚并生成模穴阶段186
5.3.2 拆制公母模阶段186
5.3.3 拆行位阶段187
5.3.4 切割行位孔阶段187
5.3.5 本范例技术点评189
5.4 含侧孔的塑料上盖拆模(分型面法)189
5.4.1 靠破孔分型面阶段189
5.4.2 行位分型面设置阶段190
5.4.3 拆模阶段191
5.4.4 本范例技术点评192
5.5 含侧孔的塑料上盖拆模(体积块法)192
5.5.1 靠破孔体积块阶段193
5.5.2 行位体积块阶段194
5.5.3 本范例技术点评194
5.6 斜轨插销拆模196
5.6.1 操作提示197
5.6.2 本范例技术点评198
5.7 包覆造型式的行位拆模202
5.7.1 设置分型面的拆模操作202
5.7.2 本范例技术点评204
5.8 额外范例204
5.8.1 卡片阅读机上盖204
5.8.2 盘形固定座216
5.8.3 盒中凸座(镶件范例)220
第6章 清角精加工(斜顶)225
6.1 模具斜顶226
6.2 盒内壁凸柱拆模(组件法)226
6.2.1 绘制分型面阶段226
6.2.2 本范例技术点评228
6.3 盒内壁凸柱拆模(分型面法)228
6.3.1 绘制分型面229
6.3.2 本范例技术点评230
6.4 盒内壁凸柱拆模(体积块法)230
6.4.1 绘制体积块230
6.4.2 本范例技术点评232
6.5 盒上卡钩拆模232
6.5.1 绘制分型面阶段233
6.5.2 本范例技术点评236
6.6 卡片阅读机上盖拆模236
6.6.1 绘制分型面阶段236
6.6.2 本范例技术点评242
6.7 额外范例242
6.7.1 手机底盖243
6.7.2 电子锅开关盖250
6.7.3 主体框259
6.8 小结278
第7章 一模多穴的拆模279
7.1 多腔模280
7.2 小塑料插座拆模280
7.2.1 模具装配阶段280
7.2.2 创建浇口系统阶段283
7.2.3 创建冷却水路(水线)阶段286
7.2.4 绘制分型面阶段288
7.2.5 分割并创建体积块阶段288
7.2.6 生成成品阶段289
7.2.7 定义开模阶段290
7.2.8 本范例技术点评290
第8章 Pro/E补模模块之输入数据医生(IDD)293
8.1 补模的意义294
8.1.1 为什么要补模294
8.1.2 补模的误区294
8.2 IDD概论296
8.2.1 IDD补模(补面)流程296
8.2.2 IDD模块的操作界面296
8.3 IDD补模实例299
8.3.1 基本修补法299
8.3.2 高级修补法302
8.3.3 使用“修改”模式304
8.3.4 使用“特征化”模式307
8.3.5 延伸面法310
8.3.6 混用IDD与Pro/E基本模块的建模命令补模312
8.3.7 练习题目315
第9章 CADFix补模工具317
9.1 CADFix补模工具概论318
9.2 CADFix基本操作319
9.2.1 CADFix补模工具的操作界面319
9.2.2 CADFix系统设置320
9.3 完全自动化的补面320
9.4 以诊断为基础的交互式补面323
9.4.1 简单裂缝的二级修补323
9.4.2 遗失面的二级修补327
9.4.3 下伏面的二级修补329
9.4.4 交错循环面的二级修补331
9.4.5 降低(提高)高阶度的二级修补334
9.4.6 自相交曲面的二级修补336
9.5 手动的交互式补面337
9.6 练习范例338
9.6.1 对Extra_sample8范例的模型修补338
9.6.2 对Mold_Sample13范例的模型修补342
9.6.3 配合IDD和CADFix做模型修补(简单型)344
9.6.4 自行练习CADFix补模题目345
9.7 综合讨论与混合实例346
9.7.1 综合讨论346
9.7.2 IDD与CADFix混用实例一(稍复杂型)347
9.7.3 IDD与CADFix混用实例二350
9.7.4 IDD与CADFix混用实例三353
9.7.5 IDD与CADFix混用实例四355
第10章 复杂造型的拆模359
10.1 引言360
10.2 计算机主机面板范例360
10.2.1 IGES转换和几何检查阶段361
10.2.2 补模阶段362
10.2.3 以“组件法”拆模阶段367
10.2.4 画模具施工图375
10.2.5 设计变更改图376
10.3 塑料注射成型品设计378
10.3.1 设计原则378
10.3.2 收缩率378
10.3.3 拔模斜度379
10.3.4 分型面381
10.3.5 成品厚度382
10.3.6 加强筋384
10.3.7 毂385
10.3.8 拐角386
10.3.9 孔387
10.3.10 嵌件390
10.3.11 塑料注射成型品设计要点汇总391
10.4 流道的设计形式396
10.5 浇口系统设计知识补充397
10.5.1 非限制性浇口397
10.5.2 限制浇口398
第11章 塑料顾问405
11.1 关于塑料顾问406
11.2 进入系统并进行初步设置406
11.3 运行浇口位置分析408
11.4 运行塑料填充分析411
11.4.1 进行塑料填充分析411
11.4.2 检查分析结果411
11.5 模型窗口分析418
11.6 冷却质量分析420
11.7 缩痕分析423
11.7.1 缩痕与空隙423
11.7.2 检查分析结果425
11.8 焊接线和逃气426
11.8.1 焊接线分析426
11.8.2 逃气分析428
11.9 制作报告书429
11.10 云详老师的话430
第12章 拆模题目433
12.1 引言434
12.2 习题435
附录A 塑料材料信息449
附录B 塑料成型加工概要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