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
  • 吴为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04814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普通语言学(学科: 研究生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普通语言学简史6

第一节 科学前语言研究回顾7

一、普遍语法和语文学7

二、比较语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9

第二节 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11

一、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2

(一)索绪尔生平简介12

(二)《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观点13

(三)《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遗留问题24

二、索绪尔的巨大影响26

(一)欧美学者的反应27

(二)在索绪尔的故乡日内瓦29

(三)前苏联语言学家的反应29

(四)中国语言学界的反应30

第三节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30

一、现代语言学的两大流派30

二、现代语言学发展的特点37

参考资料39

思考题39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41

一、区分的必要性41

第二章 语言和言语41

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48

(一)言语交际功能研究49

(二)言语风格研究49

(三)语音功能风格研究52

(四)话语(Text或Discourse)分析研究53

第二节 语言与语言系统54

一、语言的内部要素54

二、语言是言语活动的规约56

三、语言是自治的符号系统58

一、语言的外部要素60

第三节 言语与言语环境60

二、言语是言语活动的体现61

三、语境是语言运用的条件62

(一)什么是语境63

(二)什么是语域64

(三)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66

(四)语境研究和运用的现状69

参考资料89

思考题90

第三章 语言和思维91

第一节 语言与抽象思维91

一、几种传统的看法92

(一)70年代以来“新探”讨论简况97

二、语言和思维关系新探97

(二)思维与语言关系新探的成因100

(三)思维与语言关系新探的影响101

第二节 语言与逻辑115

一、语言与形式逻辑115

二、语言与数理逻辑118

(一)数理逻辑方法的引进119

(二)自然语言逻辑的提出122

(三)数理逻辑与人机对话124

第三节 语言和认知125

一、语言的模糊性问题127

(一)模糊语言研究的兴起128

(二)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129

(三)模糊性在自然语言中的比重132

(四)语言模糊性研究的价值134

二、语言的临摹性研究135

(一)什么是临摹性136

(二)语言临摹性原则139

(三)语言临摹性原则的认知基础141

(四)关于汉语临摹性的研究142

参考资料145

思考题145

第一节 语言与社会147

第四章 语言史和人类史147

一、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148

二、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149

三、社会语言学的兴起151

第二节 语言与文化156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57

(一)从语言看文化遗迹158

(二)从语言看文化接触160

(三)从语言看风土习俗164

(四)从语言看心理取向165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167

二、语言与跨文化研究167

(二)跨文化研究中的“定型论”169

(三)文化“定型”之建立与打破172

三、文化语言学的源流174

第三节 语言与交际177

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177

(一)非语言交际包括哪些方面185

(二)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差异187

(三)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189

(四)非语言交际的民族性和无意识性190

(五)非语言交际的运用原则191

二、言语行为和言语调节理论193

三、言语交际学的诞生203

参考资料204

思考题205

第五章 语音和音位理论207

第一节 语音分类的原则207

第二节 音位和它的区别性特征209

一、音位的性质209

二、音位的划分210

三、音位的区别性特征212

(一)术语的提出212

(三)“偶值特征”问题214

(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214

四、音位的系统215

(一)音位的数目215

(二)有哪些区别特征及其分配状况216

(三)音位组合及其特点217

第三节 音位理论发展简史219

一、音位直觉的存在219

二、音位理论的萌芽219

三、音位原则的确定220

四、音位理论的发展221

参考资料224

思考题225

第六章 词汇和语义分析226

第一节 词和词汇226

一、关于词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226

二、词汇的构成和发展230

三、新词新语新用法研究231

(一)普通词汇学的研究231

(二)我国80年代以来的“研究热”232

第二节 传统语义学的研究234

一、词义的性质和分类235

二、词义演变的方式237

第三节 现代语义学的研究239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240

(一)意义240

(二)指称243

(三)蕴涵、预设和言外之意249

(四)辖域255

二、语义研究的方法259

(一)义素分析法259

(二)语义场论262

(三)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264

三、语义的普遍现象270

参考资料272

思考题273

第一节 语法与语法学274

一、语法的性质274

第七章 语法和语法分析274

二、语法学的分类277

三、语法分析的总原则280

(一)意义和形式的结合281

(二)共时和历时的结合281

(三)静态和动态的结合283

(四)创新和务实的结合284

第二节 语法分析的方法286

(二)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287

一、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287

(一)分布分析法287

(三)变换分析法288

(四)替代法290

(五)语义特征分析法290

(六)语义指向分析法291

二、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291

(一)句子实际切分法291

(二)句子功能分析法292

第三节 语法的普遍现象294

一、普遍现象研究的崛起294

二、语法普遍现象的研究296

参考资料299

思考题299

第八章 语用和话语研究301

第一节 会话含义研究302

一、语用学的兴起302

二、话语类型和会话准则304

(一)话语类型304

(二)会话原则305

三、会话含义及其推导310

(一)会话含义的特征310

(二)会话含义的推导311

第二节 话语分析探索316

一、话语结构和话语分析317

(一)话语的构成和制约原则317

(二)话语结构的类型和分析319

二、话轮和对答研究337

(一)轮番说话338

(二)对答研究346

三、话语语言学的兴起352

参考资料357

思考题357

附:课程阅读书目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