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技术职业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技术职业教程
  • 杨青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 ISBN:97875542074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职业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技术职业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业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1

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

二、植物的营养器官4

三、植物的生殖器官6

四、植物的新陈代谢7

五、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9

六、植物的矿质营养10

第二节 遗传及作物育种12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2

二、植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2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6

四、植物品种的概念与育种目标22

五、种质资源23

六、引种25

七、选择育种26

八、杂交育种28

九、杂种优势的利用31

十、杂交种种子的生产33

十一、杂交制种技术34

十二、良种繁育34

第三节 肥料基本知识38

一、土壤的基本组成38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40

三、土壤资源的开发和保护42

四、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43

五、配方施肥及应用45

六、化学肥料的性质与施用46

七、有机肥料的类型与施用50

八、常用化学肥料的识别与质量鉴别51

九、肥料的贮存56

第四节 农业气象基础知识56

一、太阳辐射56

二、土壤和空气温度59

三、湿度和降水61

四、农业气候资源64

第二章 农业实验技术65

第一节 实验室基础知识65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65

二、酒精灯的使用65

三、衡器的使用65

四、容器的使用66

五、分光光度计的使用66

六、酸度计的使用66

七、试剂的配制、存放及取用67

八、实验室常用药品的有关知识67

九、溶液的配制68

十、培养基的配制68

十一、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方法69

十二、定量分析的实验误差70

十三、实验室安全知识及事故处理71

第二节 农业试验基本原理和方法72

一、农业试验的种类72

二、农业试验的基本要求72

三、试验误差及其控制途径73

四、田间试验设计73

五、常用田间试验设计75

六、田间试验的实施与总结76

七、田间试验的观察记载和测定80

第三节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81

一、两样本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81

二、多样本试验结果统计分析83

第四节 调查设计83

一、调查的研究目的84

二、调查的对象与范围84

三、调查的项目84

四、调查方法84

五、调查的组织工作85

第五节 试验总结85

一、试验总结的主要内容85

二、田间试验总结写作特点和要求86

第三章 农作物生产技术87

第一节 总述87

一、作物的概念87

二、作物分类87

三、作物的产量88

四、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88

五、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89

六、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作物布局的影响90

七、制定作物布局的步骤90

八、复种的意义及复种的条件和技术91

九、间作与套作93

十、轮作的发展与轮作换茬的作用95

十一、连作及其运用96

十二、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96

第二节 小麦97

一、小麦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构成97

二、小麦播种技术98

三、麦田管理技术99

四、小麦倒伏的原因与防止措施101

五、收获与贮藏102

第三节 玉米103

一、玉米的品种类型及形态特征103

二、早播104

三、合理密植104

四、合理配方施肥105

五、合理灌排105

六、精心播种、指标管理106

七、田间管理106

八、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106

九、收获与贮藏106

第四节 棉花107

一、棉花简介107

二、种植制度109

三、播种109

四、田间管理110

五、麦棉两熟棉花高产栽培技术112

六、棉花育苗移栽技术114

七、棉花地膜覆盖技术115

八、棉花化学调控技术116

九、收获与贮藏117

第五节 水稻117

一、水稻简介118

二、水稻的“三性”118

三、水稻育秧118

四、插秧119

五、大田管理120

六、收获与贮藏121

第六节 甘薯121

一、甘薯根、茎、叶的特征特性122

二、甘薯的生长时期123

三、甘薯的繁殖特点124

四、育苗方法124

五、整地125

六、施肥126

七、栽秧126

八、田间管理126

九、收获与贮藏127

第七节 大豆127

一、大豆器官的形态特征127

二、大豆的结荚习性128

三、大豆的生育时期128

四、夏大豆播种128

五、夏大豆的合理密植128

六、夏大豆施肥128

七、夏大豆的田间管理129

八、收获与贮藏131

第八节 花生131

一、花生的器官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31

二、花生生育时期及其特点133

三、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34

四、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135

五、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136

六、花生控制黄曲霉素污染技术137

七、收获与贮藏137

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138

第一节 昆虫学基础知识138

一、什么是昆虫138

二、昆虫的外部形态138

三、昆虫的生物学140

四、常见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概述142

五、环境因素对昆虫的影响144

第二节 植物病害基础145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45

二、植物病原物146

第三节 农药基础知识148

一、农药的分类148

二、农药的剂型149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149

四、农药的合理使用149

五、农药中毒150

六、农药药械使用基本知识150

第四节 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151

一、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目的151

二、昆虫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51

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52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及方法152

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152

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152

第六节 农作物害虫及其防治153

一、小麦害虫153

二、水稻害虫156

三、杂粮害虫160

四、棉花害虫161

五、油料作物害虫163

六、地下害虫164

第七节 农作物病害及其防治166

一、小麦病害166

二、水稻病害171

三、杂粮病害174

四、棉花病害177

五、油料作物病害180

第五章 种子繁育技术182

第一节 良种繁育概述182

一、种子、品种和良种的概念182

二、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183

三、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历程184

四、我国良种繁育程序185

第二节 品种的防杂保纯和种子生产186

一、品种混杂退化186

二、混杂退化的防止措施187

三、种子生产程序188

四、种子生产主要技术189

五、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190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190

一、常规种子生产190

二、杂交种子生产197

第四节 种子标准化和种子检验205

一、种子标准化205

二、种子检验206

第五节 种子加工、包装和贮藏209

一、种子加工209

二、种子包装210

三、种子贮藏213

第六章 蔬菜生产技术216

第一节 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16

一、蔬菜的种类与分类216

二、蔬菜的生长发育217

三、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其调控措施218

第二节 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224

一、蔬菜种子224

二、蔬菜育苗技术226

三、蔬菜栽培方式与栽培制度230

四、植株调整技术231

五、滴灌技术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233

六、化学调控技术在蔬菜栽培上的应用233

第三节 日光温室的结构、覆盖材料及茬次安排234

一、日光温室结构及覆盖材料234

二、日光温室的茬次安排236

三、日光温室环境及其调控241

四、灾害性天气下设施的预防技术242

第四节 主要蔬菜的露地栽培技术243

一、番茄243

二、黄瓜246

三、菜豆249

第五节 主要蔬菜设施高效栽培技术254

一、日光温室番茄全年一大茬栽培技术254

二、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256

三、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栽培258

四、大棚辣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259

五、大棚西瓜多层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261

第六节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263

一、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意义263

二、无公害蔬菜的分级264

三、无公害蔬菜栽培的主要措施265

第七节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266

一、无土栽培的基本设施及结构266

二、营养液配制与管理266

三、无土栽培的形式267

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269

第七章 果树生产技术270

第一节 果树栽培的技术基础270

一、果树分类270

二、果树生长发育基本知识270

三、育苗273

四、建园281

五、土肥水管理281

六、花果管理285

七、整形修剪286

第二节 苹果栽培289

一、主要种类和品种289

二、生物学特性289

三、育苗技术特点290

四、建园特点291

五、土肥水管理291

六、整形修剪291

七、果实采收、分级与包装292

八、主要病虫害292

第三节 梨栽培292

一、主要种类和优良品种292

二、生物学特性293

三、育苗与建园特点294

四、栽培技术要点298

第四节 葡萄栽培299

一、主要种类和品种299

二、生物学特征300

三、育苗和建园特点301

四、土肥水管理302

五、架式和整形修剪302

第五节 桃树栽培303

一、主要种类和品种303

二、生物学特征304

三、育苗和建园特点305

四、土肥水管理特点308

五、整形修剪309

六、花果管理310

七、采收310

第六节 草莓栽培310

一、主要种类和优良品种310

二、生物学特征311

三、育苗与建园312

四、露地栽培技术要点313

第七节 杏栽培314

一、常用砧木314

二、苗木的培育与管理315

三、高标准建园317

四、加强土肥水管理318

五、合理整形修剪318

六、花果管理319

第八章 食用菌生产技术320

第一节 食用菌基础知识320

一、概述320

二、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321

三、食用菌的生长发育322

第二节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325

一、菌种的概念及类型325

二、制种的条件及设备325

三、培养基的制作326

四、母种制作330

五、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332

六、菌种质量鉴定333

七、菌种的保藏、复壮与使用333

第三节 食用菌栽培技术335

一、香菇栽培技术335

二、平菇栽培技术338

三、双孢蘑菇栽培技术341

四、毛木耳栽培技术344

五、金针菇栽培技术346

六、白灵菇栽培技术347

七、杏鲍菇栽培技术349

第四节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352

一、侵染性病害(杂菌)与防治352

二、生理病害与防治353

三、食用菌虫害与防治353

四、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353

第五节 食用菌贮藏与加工354

一、鲜菇贮藏354

二、菇类的干制354

三、菇类的盐渍354

第九章 蚕业生产技术356

第一节 蚕的生物学特性356

一、蚕的生活史与形态构造356

二、蚕的滞育和化性357

三、蚕的生长发育357

四、蚕与环境357

第二节 柞蚕生产技术359

一、柞树培植359

二、柞蚕种繁育技术362

三、柞蚕饲养技术366

四、柞蚕主要蚕病及防治374

五、柞蚕主要敌害及防治375

六、柞蚕种质量检验标准376

第三节 桑蚕生产技术378

一、主要桑树优良品种性状及栽培要点378

二、桑树栽植管理378

三、桑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380

四、桑蚕饲养技术385

五、桑蚕主要蚕病及防治394

六、桑蚕制种396

七、桑蚕种质量检验标准(一代杂交种)400

第十章 茶叶生产技术402

第一节 茶叶基础知识402

一、河南省茶叶栽培历史402

二、河南省茶叶发展概况402

三、茶树的特征特性405

第二节 茶叶生产技术408

一、茶树良种与繁育技术408

二、茶园建设技术413

三、茶园管理技术417

四、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423

五、茶叶采摘技术425

六、茶叶制作技术426

第三节 无公害茶叶及茶叶标准园建设429

一、无公害茶产品的概念及分类429

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异同430

三、茶叶标准园431

四、无公害茶园基地选择432

五、无公害茶园的规划和种植433

六、无公害茶园的田间管理437

七、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441

八、无公害茶叶的采摘443

九、无公害茶田间质量追踪体系建立447

十、无公害茶产品对加工条件的要求448

十一、无公害茶的包装450

十二、无公害茶的质量检验453

十三、无公害茶的感官品质评定和无公害茶的理化卫生检验453

十四、无公害茶的贮藏和运输454

十五、无公害茶的营销456

十六、无公害茶的质量管理体系简介459

附录一 农艺工国家职业标准462

附录二 农业实验工职业标准471

附录三 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476

附录四 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国家职业标准484

附录五 蔬菜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492

附录六 果树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501

附录七 菌类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514

附录八 蚕业工技术等级标准522

附录九 茶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525

主要参考文献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