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
  • 王德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032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赋-文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辞赋”概念内涵的演变与辞赋分类1

二、唐前辞赋分体理论与操作层面的矛盾5

(一)内在情感功能角度的分体分类6

(二)外在体式上的分体分类9

三、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骚、赋分体分类14

(一)唐前骚赋类型化的历时呈现与骚、赋二体支配性文体特征16

(二)唐前辞赋类型化与骚、赋二体文学及文化功能19

(三)唐前骚、赋二体类型化与文体演变22

上编 唐前骚体31

第一章 屈原骚体的文体特征31

一、屈原骚体“兮”字表征作用及其限度31

(一)屈原骚体“兮”字形成原因32

(二)屈原骚体“兮”字的作用38

(三)“兮”字的失落与唐前骚体句式41

二、屈原骚体抒情特征:抒情主体情感的个性化与悲怨风格46

(一)从《离骚》《九章》看屈原骚体抒情主体个性化特征表现47

(二)从《九歌》看屈原骚体巫祭背景下的独特情思52

(三)屈原骚体抒情的悲怨风格及在文学创作中的示范作用57

三、屈原骚体的外在体式结构59

(一)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59

(二)以抒情主体带动全篇展开的叙事结构61

(三)为抒情主体服务的骚体意象特征70

四、屈原骚体“情境”特征论与唐前骚体类型化创作思维模式80

(一)屈原骚体“情境”特征与王昌龄的“三境说”80

(二)“情境”特征与唐前骚体类型化创作思维模式85

第二章 唐前骚体流变——拟骚、纪游与显志90

一、唐前拟骚创作90

(一)情感主题的延续与改变91

(二)唐前拟骚作品的外在体式特征的沿袭与发展102

(三)唐前拟骚句式与节奏的沿袭及变化111

二、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116

(一)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117

(二)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外在体式特征128

(三)唐前纪游类骚体创作的句式特征及其演变131

三、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133

(一)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134

(二)唐前显志类骚体创作的外在体式特征148

(三)唐前显志类骚体句式特征及其演变152

第三章 唐前骚体新变与骚赋互渗159

一、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创作159

(一)屈原《橘颂》在“缘情感物”类骚体创作中的文体意义160

(二)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的情感主题及其演变164

(三)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外在体式特征及其新变172

(四)唐前缘情感物类骚体句式及其新变178

二、唐前情爱主题骚体创作182

(一)唐前神女—美女题材创作的情感主题与体式特征183

(二)唐前悼亡—自悼题材创作的情感主题与体式特征197

(三)唐前情爱题材骚体创作的句式特征及其新变204

三、唐前表现生离与死别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206

(一)唐前表现生离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206

(二)唐前表现死别情感主题的骚体创作209

(三)唐前生离与死别情感主题创作的骚体特征及其新变216

下编 唐前赋体223

第四章 唐前赋体——小赋223

一、唐前小赋创作的文体意识223

二、唐前小赋创作的儒学背景与游宴应制氛围226

(一)荀子赋体与小赋创作的儒学背景及小赋体物言志赋体特征的确立226

(二)小赋创作的游宴应制氛围238

三、唐前小赋体物言志的赋体特征及其演变243

(一)观物赋德与体物言志的小赋创作243

(二)游宴应制背景下的小赋创作:与儒家诗教的关合与疏离251

(三)唐前小赋的“物境”特征与诗赋合流262

四、唐前小赋体式特征及演变266

(一)小赋问答形式的文体学意义及演变266

(二)唐前小赋句式特征及与诗骚句式的互渗268

(三)唐前小赋的诗化句式与散化特征:骈偶化与承转词的运用274

第五章 唐前赋体——大赋276

一、大赋讽谏文体功能的形成——宋玉至司马相如时的大赋创作276

(一)创作主体政治言说的文学性表现:宋玉托言讽谏的赋体特征的形成277

(二)汉初赋家对赋体政治言说文学性表达的认同与司马相如大赋讽谏主旨再认识281

二、“丽以则”的赋论准则与以颂为讽的创作实践——扬雄赋论及大赋创作288

(一)扬雄“丽以则”赋论准则及批评的失误288

(二)扬雄四大赋:“以颂为讽”赋体创作的尴尬293

(三)扬雄赋论赋作思维模式与儒学诗教观298

(四)扬雄赋论及创作对后世的影响302

三、大赋创作颂美主流的确立——班固赋论及大赋创作走向307

(一)东汉前期京都赋作创作时间与帝王的建都导向309

(二)云龙门对策颂述功德的政治导向与班固等人京都赋作主旨313

(三)扩大马窦之争的倾向与京都赋作政治背景的遮蔽318

(四)大赋颂美主流的延续与衰微324

四、大赋体式特征及其演变334

(一)大赋主客问答与人物虚构的文学意义及其演变334

(二)铺采摛文的大赋体制与讽颂为旨归之间的张力336

(三)韵散结合及大赋句式的兼容与演变342

第六章 唐前赋体特殊体类——对问、七体、连珠344

一、对问、七体与连珠归入赋体的理由344

二、对问346

(一)唐前对问体赋的情感主题347

(二)对问体赋对话的话语方式与话语意义360

(三)对问体比喻与铺陈表现手法及嫉时讽世的语体效果365

三、七体369

(一)七体创作的历史语境与讽谏功能再认识369

(二)七体讽谏功能的认同及曹植、萧统等七体讽谏主旨373

(三)七体托言讽谏赋体特征及结构与句式特征378

四、连珠382

(一)连珠:文士政治理念与人生哲理的话语表达方式383

(二)连珠“假象尽辞”的赋体特征389

(三)连珠“辞丽而言约”的语言特点与句式特征391

主要参考文献393

后记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