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拟音之外 明清韵图之设计理念与音学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拟音之外 明清韵图之设计理念与音学思想
  • 王松木著 著
  • 出版社: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 ISBN:97895755592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拟音之外 明清韵图之设计理念与音学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论—明清等韵思想史刍议1

一、前言—从思想史的观点看1

二、等韵图之设计与诠释3

1.器物设计的三个层次4

2.「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向6

3.重新认识等韵图8

三、「语音史」进路的困境与盲点9

1.「语音史」观点的隐藏预设9

2.「语音史」观点的困境12

3.当前明清韵图诠释的盲点15

四、「语音史」观点的成立、扩散与危机23

1.高本汉典范的成立与扩散23

2.高本汉典范的危机28

五、论「思想史」转向及其必要性30

1.「音韵思想史」的研究目标31

2.如何进行「音韵思想史」研究?33

3.「音韵思想史」转向之必要性40

六、本书各章之内容大要45

第二章 明末河南方音「入分阴阳」?——从语音逆流反思明清韵图的设计理据48

一、绪论48

二、语音逆流—明末河南方音「入分阴阳」49

1.何谓语音「逆流」呢?49

2.入声的演化沿流及其类型50

三、旧说之述评与质疑52

1.前人的观点与结论52

2.对旧说的质疑与批判54

3.旧说的预设前提58

四、从外部进路探寻「入分阴阳」的成因59

1.制约韵图设计之外部因素60

2.概念结构与声调类型间的映射关系61

3.「入分阴阳」的设计理据64

五、结语68

第三章 谈音说韵——明末中西音韵学的相遇与对话70

一、绪论70

二、从认知的观点看71

三、对比明末中西音韵学的差异73

1.标音符号—反切标音vs.罗马拼音74

2.语音分析模式及相关术语78

3.以音素拼音原理改良传统切法88

四、结论91

第四章 清初士人对《西儒耳目资》的理解与反应93

一、绪论—文化交流史视域中的《西儒耳目资》93

二、《西儒耳目资》对清初士人的启发95

1.方以智之「发送收」与〈旋韵图〉95

2.杨选杞〈声韵同然图〉98

3.刘献廷《新韵谱》100

三、熊士伯对《西儒耳目资》的理解与回应102

1.析音的角度不同106

2.音韵术语的差异109

3.感知的语音层级有别110

四、「会通超胜」与「西学中源」113

五、结论—张力的形成与消失116

第五章 等韵研究的认知取向——以都四德《黄钟通韵》为例118

一、前言118

二、《黄钟通韵》及其编撰动机119

三、音学理论与韵图形制121

1.简介「合成空间」理论121

2.以「合成空间」理论解析《黄钟通韵》的韵图形制122

四、《黄钟通韵》的音系性质136

1.满语京语、辽东汉语融合的结晶—满式汉语136

2.《黄钟通韵》反映的声母系统138

3.《黄钟通韵》反映的韵母系统141

4.《黄钟通韵》反映的声调系统142

五、结语143

第六章 韵图的理解与诠释—吴烺《五声反切正均》新诠144

一、前言:韵图诠释的必要性144

二、为人文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146

1.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与转向146

2.诠释学的方法论147

三、前人对《五声反切正均》的诠释149

1.《五声反切正均》反映南京音?149

2.前人过度诠释的原因153

四、重新诠释《五声反切正均》156

1.韵图形制及其理据156

2.《五声反切正均》音系解析160

五、结论168

第七章 歧舌国的不传之密——从《李氏音鉴》、《镜花缘》反思当前汉语音韵学的传播170

一、绪论170

二、李汝珍的生平及其音学思想171

1.毫迈不羁的叛逆性格171

2.深受扬州学派的薰陶感染172

3.李汝珍的音学思想175

三、《李氏音鉴》—对传统切音学的重新诠释178

1.传统切音学的弊病179

2.传统切音学的转化180

四、《镜花缘》—对传统切音学的解构192

1.《镜花缘》及其与《李氏音鉴》的互文关系193

2.《镜花缘》的后现代主义特徵194

五、《李氏音鉴》、《镜花缘》的评价与启示198

六、结语200

第八章 最后的炼音术士—论周赟《琴律切音》的音学思想与音韵系统201

一、正视荒谬:从孔恩的顿悟谈起201

二、炼“音”术士—论周赟及其音学思想203

1.论周赟及其《琴律切音》204

2.解析周赟《琴律切音》的音学思想209

三、寻求点金石—琴律切音之法216

1.韵母读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17

2.百四名次读法—三十韵分经纬生声按次切音218

四、反思前人对《琴律切音》的研究224

1.前人对《琴律切音》的评价与研究225

2.对《琴律切音》的音系判定与音值拟测225

3.音值拟测的不确定性229

五、结语233

参考书目235

附录:台湾地区等韵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