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释惠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释惠洪研究
  • 陈自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458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释惠洪-人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释惠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语1

上编1

第一章 历尽坎坷 终不叛佛1

第一节 姓名字号考2

一、惠洪俗姓考2

二、惠洪法名考4

三、惠洪赐号别号考6

第二节 生平履历考述14

一、涉猎儒释,少善诗律(14岁以前)14

二、皈依佛门,崭露头角(14~22岁)19

三、参学游方,名振丛林(22~39岁)21

四、数度罹难,笔耕不辍(39~58岁)40

第二章 师承有绪 交游广泛74

第一节 惠洪师承考74

一、开蒙于三峰靓禅师74

二、从宣秘深公讲经75

三、得道于真净克文75

四、远绍汾阳善昭馀绪78

第二节 惠洪交游考80

一、与官僚缙绅的交往80

二、与高僧衲子的交往91

三、与江西派诗人的交往98

第三章 多才多艺 著作等身114

第一节 惠洪勤于著述的原因115

一、对诗文创作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与旺盛热情116

二、“以翰墨为佛事”与“以法惠人”117

三、以荷担佛法、卫教护宗为己任118

第二节 惠洪现存著作简介120

一、《法华经合论》120

二、《楞严经合论》122

三、《智证传》126

四、《临济宗旨》127

五、《云岩宝镜三昧》128

六、《林间录》129

七、《禅林僧宝传》130

八、《石门文字禅》133

九、《冷斋夜话》137

十、《天厨禁脔》140

中编143

第一章 惠洪的禅学思想143

第一节 非离文字语言,非即文字语言——惠洪的文字禅理论144

一、“文字禅”一词的来历与界说144

二、文字禅的兴起与发展148

三、惠洪文字禅理论的基本内涵156

四、惠洪文字禅理论的宗教学意义170

五、惠洪文字禅理论的影响174

第二节 游戏三昧,在欲行禅——惠洪的处世哲学177

一、从“游戏三昧”到“随缘放旷” ——惠洪处世哲学的主要内容177

二、“不二法门”与“在欲行禅”——惠洪处世哲学的理论渊源184

三、惠洪处世哲学的时代意义及利弊所在188

第二章 惠洪的僧史观与僧史撰述193

第一节 惠洪的僧史观193

一、有关僧史撰述目的及其功用的论述193

二、有关僧史体例与语言的论述200

一、《林间录》评述203

第二节 惠洪僧史著作评述203

二、《禅林僧宝传》评述215

第三节 惠洪僧史著作的影响246

下编249

第一章 惠洪的文艺主张249

第一节 “游戏翰墨”说249

一、“游戏翰墨”说的时代背景249

二、“游戏翰墨”的用例及其基本涵义252

三、“游戏翰墨”说的意义256

第二节 “妙观逸想”说261

一、“妙观逸想”说的涵义261

二、“妙观逸想”说的禅学意蕴265

第三节 “涣然成文风行水”说268

一、“涣然成文风行水”说发微268

二、“涣然成文风行水”说的禅学意蕴272

第四节 “诗句含蓄”说274

一、“诗句含蓄”说的内容274

二、“诗句含蓄”说的禅学意蕴281

三、“诗句含蓄”说在诗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282

第二章 惠洪的诗文创作287

第一节 惠洪的诗歌创作287

一、禅思俗情 别开生面288

二、师法苏黄 风格独特308

第二节 惠洪的散文创作334

一、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334

二、辩博无碍 洒脱雄放342

第三节 其他文体的创作352

一、词352

二、辞赋356

三、偈颂赞铭358

结语365

附录一:惠洪年谱新编385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403

后记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