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
  • 周一宇,安玮,郭福成,柳征,姜文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4006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电子对抗-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子对抗概述1

1.1 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1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

1.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3

1.1.3 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时期6

1.1.4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8

1.1.5 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和信息时代9

1.2 电子对抗的概念10

1.2.1 电子对抗的含义10

1.2.2 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11

1.3 电子对抗的作用对象12

1.3.1 雷达13

1.3.2 通信15

1.3.3 精确制导17

1.4 电子对抗的作战应用与发展18

1.4.1 电子对抗的作战应用18

1.4.2 电子对抗的发展20

习题一23

第2章 侦察接收机技术24

2.1 信号环境与信号截获24

2.1.1 电磁信号环境24

2.1.2 信号截获26

2.1.3 侦察接收机的特性28

2.1.4 侦察方程与作用距离30

2.2 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34

2.2.1 信号检测34

2.2.2 测频的基本方法47

2.3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49

2.3.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49

2.3.2 宽带超外差接收机51

2.4 瞬时测频接收机51

2.4.1 工作原理51

2.4.2 鉴频鉴相特性和测频范围52

2.4.3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53

2.4.4 频率分辨率和测频精度54

2.4.5 多相关器的IFM接收机56

2.4.6 同时信号问题56

2.5 信道化接收机57

2.5.1 晶体视频接收机57

2.5.2 信道化接收机58

2.6 数字接收机62

2.6.1 数字接收机的基本结构62

2.6.2 数字接收机的关键技术63

2.6.3 几种典型的数字接收机结构63

习题二66

第3章 测向与定位技术67

3.1 测向技术概述67

3.1.1 测向的概念和意义67

3.1.2 测向技术的分类和指标67

3.2 比幅单脉冲测向技术69

3.2.1 相邻比幅单脉冲测向原理69

3.2.2 全向比幅单脉冲系统71

3.2.3 测向误差分析71

3.2.4 特点及应用72

3.3 干涉仪测向技术72

3.3.1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72

3.3.2 测角模糊问题73

3.3.3 测向精度分析74

3.3.4 多基线干涉仪75

3.3.5 二维干涉仪76

3.4 其他测向技术76

3.4.1 环形天线测向法76

3.4.2 多普勒测向技术77

3.4.3 多波束测向法79

3.4.4 阵列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技术79

3.5 对辐射源的定位技术80

3.5.1 无源定位技术概述80

3.5.2 测向交叉定位技术81

3.5.3 时差定位技术86

3.5.4 其他多站定位技术90

3.5.5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91

习题三92

第4章 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93

4.1 概述93

4.2 脉冲时域参数测量95

4.2.1 脉冲幅度测量95

4.2.2 脉冲到达时间测量96

4.2.3 脉冲宽度测量98

4.3 雷达信号分选98

4.3.1 雷达脉冲描述字98

4.3.2 分选参数的选择99

4.3.3 多参数联合分选100

4.3.4 脉冲重频分选101

4.4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104

4.4.1 脉内调制类型105

4.4.2 脉内调制分析方法106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109

4.5.1 辐射源识别概念与方法109

4.5.2 辐射源个体识别110

4.6 通信信号分析与识别111

4.6.1 概述111

4.6.2 通信信号参数测量113

4.6.3 调制识别117

4.6.4 跳频通信信号截获及网台分选120

4.7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122

4.7.1 电子对抗侦察的特点122

4.7.2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类型122

4.7.3 电子对抗侦察装备123

习题四125

第5章 电子干扰原理与技术126

5.1 电子干扰概述126

5.1.1 电子干扰的分类126

5.1.2 电子干扰的有效性128

5.2 干扰方程130

5.2.1 雷达干扰方程与有效干扰区130

5.2.2 通信干扰方程与有效干扰区136

5.3 压制干扰141

5.3.1 最佳压制干扰波形141

5.3.2 直接射频噪声干扰142

5.3.3 噪声调频干扰143

5.3.4 噪声调相干扰146

5.3.5 噪声干扰的效果146

5.4 欺骗干扰146

5.4.1 距离欺骗147

5.4.2 速度欺骗149

5.4.3 角度欺骗153

5.4.4 对搜索雷达的航迹欺骗163

5.5 投掷式干扰物和诱饵系统164

5.5.1 箔条164

5.5.2 诱饵167

5.5.3 诱饵的战术应用171

5.6 通信干扰技术172

5.6.1 概述172

5.6.2 对模拟通信的干扰173

5.6.3 对数字通信的干扰174

5.6.4 通信干扰方式175

5.6.5 对跳频通信的干扰177

5.6.6 对直扩通信的干扰180

5.7 卫星导航干扰技术181

5.7.1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181

5.7.2 对导航卫星的欺骗式干扰181

5.7.3 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压制式干扰183

5.7.4 GPS干扰技术的发展183

5.8 光电干扰技术184

5.8.1 光电对抗波段184

5.8.2 红外干扰机184

5.8.3 激光有源干扰187

5.8.4 烟幕干扰188

5.8.5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189

习题五193

第6章 电子干扰系统194

6.1 有源电子干扰系统的结构194

6.1.1 干扰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94

6.1.2 干扰发射机关键器件195

6.1.3 干扰机系统的结构197

6.1.4 功率管理200

6.1.5 干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201

6.2 电子干扰系统体系结构与作战应用202

6.2.1 平台上/平台外体系结构202

6.2.2 电子干扰系统的作战应用模式203

6.3 典型的电子干扰系统204

6.3.1 干扰机204

6.3.2 投掷式干扰系统205

6.3.3 分布式干扰系统206

6.3.4 小型空中发射诱饵(MALD)207

习题六208

第7章 隐身与硬摧毁209

7.1 隐身技术209

7.1.1 射频隐身209

7.1.2 红外隐身211

7.2 反辐射武器214

7.2.1 反辐射武器的分类214

7.2.2 反辐射导弹系统(ARM)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15

7.2.3 反辐射导弹的战斗使用方式218

7.3 定向能武器220

7.3.1 高能激光武器(HEL)220

7.3.2 高功率微波武器(HPM)221

7.3.3 粒子束武器224

习题七225

第8章 电子防护技术226

8.1 反侦察技术226

8.1.1 截获因子与低截获概率雷达226

8.1.2 低截获概率技术措施228

8.2 抗干扰技术230

8.2.1 空间选择抗干扰技术230

8.2.2 频率选择抗干扰技术233

8.2.3 功率选择抗干扰技术235

8.2.4 信号波形选择抗干扰技术237

8.2.5 极化选择抗干扰技术237

8.2.6 抗干扰电路技术238

8.3 抗摧毁技术240

8.3.1 抗反辐射导弹的有源诱偏原理240

8.3.2 有源诱偏的技术实现问题242

8.4 电磁加固技术243

8.4.1 “前门”加固技术243

8.4.2 “后门”加固技术244

8.5 通信电子防护技术246

8.5.1 扩谱通信技术246

8.5.2 自适应天线技术251

8.5.3 其他技术(猝发通信、编码、MIMO)253

习题八253

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