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总部经济新论 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动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总部经济新论 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动力](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629480.jpg)
- 赵弘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01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总部经济新论 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动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部经济的内涵、特征及理论基础1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1
一、总部经济概念1
二、总部经济的内涵5
三、总部经济的特征6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理论基础7
一、企业组织理论7
二、产业经济理论8
三、知识经济理论9
四、区域经济理论10
五、空间经济学理论12
第三节 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14
一、企业总部选址考虑的一般性条件14
二、不同类型总部企业选址的特殊要求17
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般性条件分析19
第二章 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22
第一节 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2
一、市场交易费用影响因子22
二、企业空间分离组织协调成本增加的影响因子24
三、区域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程度的影响因子25
第二节 总部经济框架下的企业发展模型27
一、假设条件27
二、生产制造基地从中心城市迁移到其他区域模式下的企业发展模型28
三、总部从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迁移到中心城市模式下的企业发展模型30
第三节 企业生产基地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32
一、假设条件33
二、企业原有布局模式下对中心城市A的经济贡献33
三、企业生产制造基地外迁后对中心城市A的经济贡献34
第四节 企业总部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34
一、假设条件35
二、企业原有布局模式下对区域B的经济贡献35
三、企业总部迁移后对区域B的经济贡献35
第三章 总部经济的理论价值与综合效应37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理论价值37
一、总部经济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37
二、总部经济为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推动区域协作共赢发展37
三、总部经济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路径38
四、总部经济创新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为企业寻求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模式38
第二节 总部经济对总部所在区域的综合效应分析39
一、总部的税收、GDP贡献效应分析39
二、总部的产业乘数效应分析43
三、总部的消费带动效应分析48
四、总部的劳动就业效应分析51
五、总部的社会资本效应分析54
第三节 总部经济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57
一、总部经济对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57
二、总部经济之制造基地对所在区域带来的挑战64
三、总部经济之制造基地所在区域跨越式发展路径分析65
第四章 国际总部经济发展实证70
第一节 纽约: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70
一、纽约经济结构变迁与“总部经济”的形成71
二、曼哈顿CBD: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总部基地74
三、纽约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76
第二节 新加坡: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77
一、新加坡: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的转变历程77
二、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现状78
三、新加坡聚集全球总部企业的成功经验79
第三节 香港:以总部经济模式与“珠三角”共赢81
一、香港三次经济转型与总部经济的形成81
二、香港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势条件82
三、香港总部经济发展与“珠三角”经济腾飞84
第五章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86
第一节 我国总部经济兴起与发展背景86
一、经济全球化及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调整86
二、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新需求87
三、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产生深刻影响87
第二节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88
一、知识密集的大城市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88
二、跨国公司加速在我国布局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等职能总部90
三、出现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91
四、区域性“总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初步形成91
第三节 典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案例剖析92
一、北京: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92
二、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重要集聚区106
三、深圳:外向型经济向总部经济转型典范111
四、宁波:总部经济再造沿海城市竞争新优势115
五、永康:打造“五金”特色总部中心119
第六章 总部经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123
第一节 国际大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及典型模式123
一、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123
二、国际大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模式127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城市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新要求132
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132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紧迫133
三、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亟待增强135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城市分工合作模式136
第三节 总部经济促进城市制造业升级138
一、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亟待企业组织创新138
二、总部经济:中心城市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139
三、发展总部经济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140
第四节 总部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141
一、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141
二、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考143
第七章 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148
第一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全球竞争的焦点148
一、加大科技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148
二、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148
三、完善教育科研体系,增强智力支撑149
四、我国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149
第二节 总部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带动效应150
一、总部经济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创新资源效能,提高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151
二、总部经济通过创新溢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城市及区域创新体系完善152
三、总部经济能够增强城市对更广阔区域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创新品牌154
第三节 总部经济支撑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关村实证155
一、以高科技研发为突破口,总部经济成效显著155
二、研发总部聚集促进核心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156
三、研发总部聚集为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舞台”157
四、核心区以总部经济模式对其他区域创新发展形成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157
第八章 总部经济促进区域合作159
第一节 总部经济:深化城市分工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159
一、优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160
二、增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161
三、提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161
第二节 以总部经济促进城市群合作的国际实证——东京都市圈162
一、东京都市圈发展演变历程162
二、东京总部经济发展实践164
三、“总部—制造基地”链条强化东京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东京都市圈城市分工合作165
第三节 我国三大城市群以总部经济模式促进城市分工合作实证167
一、长三角城市群167
二、珠三角城市群172
三、京津冀城市群176
第九章 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181
第一节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概念与特征181
一、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概念181
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主要特征182
第二节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类型划分与发展模式183
一、总部聚集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183
二、总部聚集区典型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191
第三节 政府在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定位194
一、政府与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关系195
二、政府在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中承担的主要角色195
第四节 总部聚集区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97
一、制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时序,保障总部聚集区分阶段、有序推进197
二、加强土地开发建设管理,促进总部聚集区空间集约化利用198
三、建立对开发商、楼宇业主招商的管控与激励机制,创新总部聚集区管理运营机制198
四、强化配套服务设施及软环境建设,提升总部聚集区综合服务功能199
第十章 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跨区域配置资源201
第一节 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中小城市迁移201
一、模式的形成机理201
二、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效应分析202
三、企业案例:联合利华203
第二节 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208
一、该模式的形成机理208
二、该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效应分析209
三、企业案例:吉利汽车210
第三节 大城市企业在中小城市设立生产基地213
一、该模式的形成机理213
二、该模式推进区域合作的效应分析214
三、企业案例214
第十一章 总部经济发展趋势及展望220
第一节 全球总部经济发展趋势220
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职能总部及分支机构遍布全球220
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国经营220
三、跨国公司总部均衡化布局特点日益显现222
四、跨国公司制造基地全球布局呈现明显的梯度转移趋势222
第二节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展望223
一、我国总部经济发展阶段划分223
二、未来发展态势224
主要参考文献225
图片来源233
表格来源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