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591803.jpg)
- 方美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43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血液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血液检查-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血液学简述和发展史1
第一节 血液学简述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1
第一篇 绪论1
一、血细胞的发现史2
二、血栓与止血的研究简史3
三、造血与造血调控的研究3
三、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5
一、血液学检验的任务5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5
一、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变5
二、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病变5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5
第2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5
二、检验医师的责任6
第三节 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6
一、循证医学6
二、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6
第一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7
一、胚胎及胎儿造血期7
第3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7
二、出生后造血期8
三、髓外造血8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9
一、骨髓微血管系统9
二、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9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10
一、造血干细胞10
二、造血祖细胞11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11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12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12
一、血细胞的增殖12
第五节 造血的调控12
二、血细胞的成熟12
第六节 细胞凋亡13
一、细胞生存基因14
二、细胞死亡基因14
第二篇 血细胞基础检验15
第4章 骨髓检验15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15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15
二、血象检验20
三、骨髓象检验21
四、骨髓象分析27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30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30
二、苏丹黑B染色32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33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35
五、过碘酸席夫反应36
六、特异性酯酶染色法39
七、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40
八、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42
九、碱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43
十、酯酶双染色44
十一、铁染色45
第三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检验46
一、骨髓活检术47
二、骨髓病理切片的观察47
三、骨髓病理特点48
第四节 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检验53
一、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的基本条件53
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54
一、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知识56
第五节 血液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56
二、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57
三、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59
四、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61
五、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63
第5章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65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简介65
一、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65
二、流式细胞仪基本功能65
三、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65
四、流式细胞仪常见的光信号66
五、流式细胞仪主要的技术指标67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67
一、标本的收集和保存67
二、标本的标记与结果分析68
三、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69
第三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72
第6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72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2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72
三、红细胞膜的功能75
二、红细胞膜的结构75
一、血红蛋白77
二、珠蛋白异常和血红蛋白降解77
第二节 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77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和功能78
一、红细胞糖代谢和功能78
二、红细胞铁代谢和功能81
三、红细胞核苷酸代谢82
一、红细胞的衰老84
二、红细胞的死亡84
第四节 红细胞的衰老和死亡84
第7章 红细胞检验基本方法86
第一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检验86
一、血清铁蛋白检测86
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86
三、血清铁检测87
四、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88
五、血清转铁蛋白检验88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检测89
一、血清(红细胞)叶酸检测89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90
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90
第三节 显示溶血的检验90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91
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92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93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检验93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93
二、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94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95
一、酸化血清溶血试验97
第五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检验97
四、酸化甘油溶血试验97
二、蔗糖溶血试验98
第六节 红细胞酶缺陷检验99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99
二、G6PD缺陷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99
三、G6PD荧光斑点试验100
四、G6PD活性检测100
五、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101
六、丙酮酸激酶活性检测102
一、血红蛋白电泳检测103
第七节 珠蛋白合成异常检验103
二、抗碱血红蛋白检测104
三、HbF酸洗脱法检测104
四、异丙醇沉淀试验105
五、热变性试验105
六、红细胞包涵体试验106
第八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106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106
二、冷凝集素试验108
三、冷热溶血试验108
一、贫血的临床表现109
第8章 红细胞检验在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109
第一节 贫血109
二、贫血的分类110
三、贫血的诊断112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14
一、缺铁性贫血114
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16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116
第四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119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119
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21
三、再生障碍危象122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123
一、概述123
二、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125
三、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129
四、血红蛋白病132
五、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5
一、慢性炎症性(或慢性疾病)贫血139
二、骨髓病性贫血139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139
六、其他溶血性贫血139
第四篇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141
第9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141
第一节 白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141
一、粒细胞141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143
三、单核—巨噬细胞143
第二节 白细胞的功能144
一、粒细胞的功能144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146
一、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布147
第三节 白细胞的生成和分布147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147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成和分布148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生成和分布148
第四节 白细胞表面抗原148
第10章 白细胞检验基本方法150
第一节 白细胞计数150
一、白细胞计数方法15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151
三、异常白细胞152
四、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3
五、嗜碱性粒细胞计数154
六、单核细胞计数155
七、淋巴细胞计数156
第二节 血液分析仪在一般血液检测中的应用156
一、电阻法血液分析仪原理156
二、激光法血液分析仪原理157
第三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测157
一、粒细胞动力学检测157
二、淋巴细胞动力学检测158
第四节 白细胞功能检测160
一、中性粒细胞储备功能检测160
二、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检测161
三、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菌功能检测163
第11章 白细胞检验在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165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及诊断165
一、急性白血病分型165
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168
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169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9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71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171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171
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172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173
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74
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175
七、红白血病(M6型)176
八、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177
九、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177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178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78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0
二、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81
第五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181
一、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81
三、组织嗜碱性细胞白血病182
四、浆细胞白血病183
五、多毛细胞白血病183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84
七、全髓白血病185
八、成人T细胞白血病186
九、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86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8
第七节 恶性淋巴瘤190
第八节 浆细胞病194
一、多发性骨髓瘤194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97
三、重链病197
第九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198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9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0
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200
第十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201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203
第十一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203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05
三、类白血病反应206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7
五、脾功能亢进208
六、类脂质沉积病209
第12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检测方法与应用212
第一节 概述212
一、患者选择213
二、供者选择213
第二节 移植前的检测与应用213
三、HLA-A、B、C、DR和DQ抗原的血清学测定214
四、HLA-D、DP位点抗原的细胞学分型217
五、HLA的DNA分型检测技术220
第三节 移植后的检测与应用22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证据的检测221
二、红细胞抗原检测221
三、细胞遗传学检测224
四、分子遗传学检测224
五、对移植失败的认定224
二、血管壁的止血作用225
一、血管壁的结构225
第13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225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225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225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226
一、血小板的结构226
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227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28
第三节 血液凝固229
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229
二、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231
三、凝血机制232
一、抗凝血酶233
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233
二、蛋白C系统234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35
四、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235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36
一、纤溶系统的成分、功能及其分子基础236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237
第六节 血栓形成238
一、血栓分类238
三、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39
二、血栓形成机制239
第14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241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241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241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242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244
第二节 血管壁(内皮)检验246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246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247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247
三、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247
二、血浆内皮素-1检测247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249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250
四、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250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检测251
六、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251
七、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251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测252
一、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252
三、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一期凝固法)253
二、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一期凝固法)253
四、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254
第五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255
一、抗凝血酶检测255
二、蛋白C检测255
三、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256
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256
一、复钙交叉试验257
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其纠正试验257
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257
三、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258
四、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258
五、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258
第七节 纤溶活性检验258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258
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259
三、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260
四、纤溶酶原的检测261
五、血浆α2-抗纤溶酶的检测262
三、血浆纤维蛋白肽A检测263
二、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263
第八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263
一、血浆血栓烷B2检测263
四、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264
五、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264
六、纤维蛋白肽Bβ1-42和Bβ15-42测定264
第15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266
第一节 血管性紫癜266
一、过敏性紫癜266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7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7
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67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8
第三节 遗传性血液凝固缺陷270
一、血友病270
二、血管性血友病271
第四节 获得性血液凝固缺陷272
一、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272
二、循环抗凝物质增多274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75
参考文献276
索引277
附彩图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