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奉言集:李善全文论选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奉言集:李善全文论选辑](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587200.jpg)
- 李善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220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奉言集:李善全文论选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时政建言3
第一辑 总论3
第一论 环境5
第一则 城市中心论——强化市区中心城市职能及其辐射作用的设想6
第二则 大中国环境论——“一国四花较符合国情”17
第三则 发展契机论——“香港回归后会更繁荣”18
附:对台湾回归问题的给朱总理的一封信及国务院台办的回函20
第二论 资源23
第一则 福建资源论——略谈福建山区、沿海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建设规划问题24
第二则 水资源论——泉州水资源问题初探33
第三则 水资源再论——要进一步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40
第四则 矿产资源论——我市应在矿产资源中找发展后劲43
第五则 旅游资源论——要重视开发利用泉州旅游资源44
附:开发利用福建省旅游资源53
第三论 人口56
第一则 自然人口论——泉州市的人口问题57
第二则 文明人口论——重视社情民意 推动文明建设63
第二辑 经济建设66
第一论 经济建设综论68
第一则 区域经济论——关于开发闽南区域经济的几点看法68
第二则 经济优势论——泉州市经济发展优势初析74
附一:泉州市开放市县简介83
附二:泉州市部分行政区划需要调整84
第三则 西北部经济论——开发西北部、建立经济区86
第四则 “十五”规划论——泉州“十五”规划应探讨的几个问题89
第五则 海峡西岸经济论——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搞好泉州发展规划91
附:应明确配套建设就是发展91
附:给福建省领导的一封信——建议在海峡西岸建立“福建中西部‘资源节约环保型高科技开发区’”94
第二论 农业经济建设98
第一则 大农业建设——发展大农业天地广阔99
第二则 水利建设——泉州,跨世纪水利开发目标101
第三则 水库建设——西溪上游应建大型水库104
第四则 粮农建设——粮食生产不容忽视105
第五则 粮食研究——泉州市粮食生产发展问题研究106
第六则 郊区农业建设——要重视发展“郊区型”农业114
第三论 工业经济建设117
第一则 临海工业建设——泉州可建成“临海型”工业带118
第二则 乡镇企业建设——巩固发展乡镇企业119
第四论 海洋经济建设122
第一则 海岸带综合建设——浅谈晋江地区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用123
第二则 海域功能建设——加强跨世纪海域功能划分和立法128
第三辑 城镇建设132
第一论 城镇建设综论134
第一则 城市规划论——城市建设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135
第二则 城市建设论——城建三建议137
第二论 城镇规划建设139
第一则 中心城市建设——拓展泉州中心城市 适应对外开放改革140
第二则 城市职能建设——建议确定和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142
第三则 城市改造建设——泉州市中心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几点建议146
第四则 新旧城区建设——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148
第五则 城区整合建设——中心城区应重新整合150
第六则 城市行政中心建设——泉州市行政中心选址江南的理由与优势151
第三论 名城保护建设153
第一则 名城环境保护——名城建设应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和利用154
第二则 名城保护改造——泉州旧城改造十大好处156
第三则 西街钟楼保护改造——泉州城区西街及钟楼北侧的保护改造的几点看法158
第四则 城区建厂讨论——提出市区不宜建钢铁厂的建议161
第四论 区域绿化建设163
第一则 园林绿化建设——本市城镇建设与改造应重视园林绿化164
第二则 公园环境建设——改善中山公园的四点建议167
第三则 公园绿化建设——为中山公园绿化布局建言169
第四则 园林水景建设——关于“百源川池”治理的建议172
第五论 市政管理建设174
第一则 综合管理论——提高综合管理水平175
第二则 市区内涝治理——泉州中心市区的内涝和治理办法176
第三则 市政交通管理(一)178
市政交通管理(二)179
第四则 城区噪声管理——应重视治理噪音扰民181
第五则 公厕布局管理——必须重视公厕布局及其管理182
第六则 城市垃圾管理——应重视垃圾、废渣的回收利用和处理184
第四辑 交通建设187
第一论 交通建设综论189
第一则 立体交通论——崛起的泉州立体交通190
第二则 江桥交通论——建议筹建洛阳小海跨江大桥192
第三则 街区交通论——旧市区交通堵塞原因及缓解办法194
第四则 交通标识论——建议重新装修大街小巷路标牌196
第二论 公路建设198
第一则 公路建设总论——强化泉州公路建设199
第二则 景区公路建设——清源山风景区盘山公路应拓宽202
第三则 城区环路建设——城区北环路应拓宽改造203
第三论 铁路建设205
第一则 铁路建设总论——我市人民应全力支持“漳泉肖铁路”建设206
第二则 “漳泉铁路”提案——在政协会议上关于“漳泉铁路泉州段”的提案207
第三则 城市铁路建设研究——对拟建的“漳泉肖铁路”泉州境内一段提出几点看法209
第四则 铁路站址认识——建议对泉州中心城市的铁路线走向和站址予再认识213
第五则 铁路线“十五”规划——市区北郊铁路线段应列入“十五”规划改线工程216
第六则 铁路线论证——泉州市区北郊铁路路线论证始末小记218
第七则 高速铁路建设研究——关于“福厦高速铁路”路线避开泉州中心市区的建议223
附:论证的补充建议信函一封227
第四论 港口建设230
第一则 港口建设总论——重视泉州港口建设、促进泉州经济发展231
第二则 “以港富城”研究——挖掘“后渚”主港潜力,发挥“秀涂”、“石湖”二港优势232
第三则 “古航线”研究——宋代“泉州古船航线”的发现234
第五辑 旅游建设236
第一论 旅游建设综论238
第一则 旅游事业论——重视旅游事业的若干建议239
第二则 旅游网络论——泉州市区应建成旅游网络中心241
第三则 旅游景点论——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旅游景点243
第四则 景点文物论——建议旅游景点和文物要保护245
第五则 景区植树论——建议主要风景区要多栽榕树246
第二论 景点景区建设249
第一则 建设景区研究——建设清源山风景区的十条建议250
第二则 文物景区建设——洛阳桥周围应开设旅游风景区252
第三则 古迹景点建设——建议把“苏夫人姑庙”列入旅游景点254
第四则 古城旅游讨论——崇武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256
第三论 特色旅游建设259
第一则 古建筑旅游——泉州“钟楼”的故事260
第二则 工业旅游——泉州可兴“工业旅游”261
第三则 农业旅游——《建言二策》之二的“应重视发展观光旅游农业”262
第六辑 科教建设264
第一论 科技教育建设与改革综论266
第一则 学校建设论——《建言二策》之一的“应重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67
第二则 农村教育论——泉州农村教育必须深化改革268
第三则 职业教育论——适应经济发展之需,调整职教专业设置274
第四则 教育改革论——十年改革使我校发生深刻变化276
第二论 科技建设282
第一则 防空科学讨论——建议科学设计“防空洞”283
第二则 气象科学讨论——应重视发展小地方气象哨284
第三则 地震科学研究——天体运动与地震286
第四则 地震预报建设——泉州市首建地震办公室291
第五则 闽台地震讨论(一)293
闽台地震讨论(二)300
第六则 震情处理技术研究(一)305
震情处理技术研究(二)313
震情处理技术研究(三)318
第三论 教学建设328
第一则 教学质量论——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29
第二则 能力培养论——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331
第三则 师资素质论——提高地理师资素质是基层地理学会的重要任务337
第四则 复习教学论(一)342
复习教学论(二)345
第七辑 文卫建设350
第一论 文卫建设综论352
第一则 儿童培育论——小学、幼儿园应多招收午间寄读生353
第二则 少年培育论——张市长接受“北门柴草市场”另迁的意见354
第三则 老年“福利”论——建议中心城市筹建老年人医院356
第二论 文化建设359
第一则 民俗管理建设——城镇做“功德”应指定在大寺举办360
第二则 城市文明建设——增强城市文明气息 必须制订“养狗”条例361
第三则 地图规范建设——建议市区“地图”要规范化364
第四则 新村环境建设——小山新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365
第三论 医疗卫生建设367
第一则 医院绿化建设——“附属二院”要扩展绿化空间368
第二则 医院设计建设——“二院”门口周边建设应慎重设计369
第三则 古建环卫建设——必须注意“威远楼”周围环境卫生371
第八辑 泉郡人事375
下卷 人物纪事375
第一论 艺苑人生376
第一则 记戏曲人物画家陈登标先生376
第二则 香港画家黄先马379
第二论 教坛园丁382
第一则 缅怀(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陈清流会长382
第二则 辛勤园丁梁世亮385
第三则 缅怀李再铭老师388
第三论 医家名师391
第一则 医学专家刘士铮391
第二则 记孙祝岳主任医师396
第三则 人民的好医生王兆惠401
第一则 省侨联委员刘秀丽会晤记405
第四论 侨界桑梓405
第二则 归侨李善承热爱侨务工作410
第三则 陈启基、陈友民父子热爱家乡建设412
第四则 热爱争取侨汇的李瑞佩先生415
第五论 诗文方家417
第一则 李瓜瓞先生的遗诗417
第二则 文若春华 心系故园——记文学博士孙立川418
第六论 科技精英422
第一则 宋代泉州古船航线的发现者——李复雪422
第二则 泉州气象“元老”陈振飞425
第三则 支边工程师许金江427
第七论 社会风流431
第一则 王于畊印象记431
第二则 刘衔书及其亲属434
第九辑 风雨物华438
第一论 春华439
第一则 我在旧中国求学、任教及生活片段439
第二则 “梅山青年”在南安国光中学的活动片断447
第三则 回忆1950年的几件事451
第四则 回忆到大田县大炼钢铁过程454
第五则 (泉州)六中任教的回忆458
第六则 “文革”后校际教研组长产生的一点回忆462
第七则 回忆70年代泉四中(华侨中学)办学概况及成果463
第八则 教育工会任内的风风雨雨470
第九则 创见地震组亲历记475
第十则 从教感想479
第一则 泉六中(泉中)香港校友会换届选举481
第二论 秋实481
第二则 记千禧龙之年老校友联谊会485
第三则 合作创办鞋业出成果——南安九都鸿发服装鞋业公司创业记491
第三论 辉映495
第一则 参加全国首届文教群英大会的回忆495
第二则 首任省职教系统“中级评委会主任”的琐忆499
第三则 发挥余热 参政议政502
附辑:传媒散记505
一记“优秀地理教师”506
(一)优秀的地理教师——李善全506
(二)向学生展示丰富的世界507
(三)泉州市区乡土地理教材编印的回顾508
(四)全国中学地理特级教师系列介绍·李善全517
(五)转瞬耕耘四十春,乐育英才夕照阳——记特级教师李善全518
(六)勤于治业 根深叶茂——李善全先生对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奉献519
二记“乡土地理专家”521
(一)泉州英才·桃李枝头的微笑——记乡土地理专家李善全521
(二)晋江地区及泉州市(各县)地理学会组建与活动——筹建和主持泉州市地理学会525
(三)我们的编外预报员532
(四)气象老人李善全534
(五)泉州乡土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李善全540
附:作者作为一位气象志愿者的回眸546
三记“奉言参政委员”548
(一)勤于探索不忘使命 参政建言奉献真情548
(二)李善全:背负良知、直言进谏561
[编后语]564
[附]资助单位“福建金鑫集团”简介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