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道工程学 增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道工程学 增订本
  • 丁浩著 著
  • 出版社: 龙门联合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51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道工程学 增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1-1.导言1

第一篇 河性通论1

1-2.定义2

1-3.我国治河历史3

1-4.治河工作之重要4

1-5.治河方法之途径7

第二章 河流之自然演变9

2-1.河流之分类9

2-2.河流成因之要素10

2-2.1.降水10

2-2.2.地形15

2-2.3.地质15

2-3.河道之区分15

2-4.1.河道之组成16

2-4.河流之分析16

2-4.2.流水性质18

2-4.2.1.流量18

2-4.2.2.水位25

2-4.2.3.流速28

2-4.2.4.坡降30

2-4.2.5.含砂量31

2-5.河道的基本流量35

第三章 河水流动之自然现象36

3-1.位能之消耗36

3-2.河水流动之情形36

3-3.岸土崩塌情形37

3-4.蛇状河道之演变及平衡状态之保持38

3-5.岩石河床之冲刷38

3-6.河湾水面曲线及超高的求法39

4-2.河砂之分布40

4-1.河砂之种类40

第四章 河砂活动之情形40

4-3.河砂之运动40

4-4.泥砂混合之分析法41

4-5.有关河砂研究之理论42

4-6.土壤分类46

4-8.河道挟砂与流速的关系47

4-9.司特伯机氏方程式47

4-10.河道坡降方程式47

4-7.河砂颗粒直径与沉淀速率的关系47

5-2.河面封冻之影响48

5-1.冰凌之成因48

第五章 冰凌48

5-3.淌凌量之测算49

第六章 河道测量之目的、范围及等级51

6-2.范围51

第二篇 河道测量及地基钻探51

6-1.目的及特性51

6-3.等级53

7-1.勘测55

第七章 河道测量进行之步骤55

7-3.工区测量56

7-2.初测56

8-1.勘测58

第八章 河道侧量之方法58

8-2.初测60

8-3.工区测量62

第九章 地基之钻探64

9-1.钻探之重要64

9-2.地层组织64

9-4.钻探之方法65

9-3.钻探应用之器械65

9-5.钻探工作之进行66

9-6.地层探验67

9-7.用地震法探验地层土壤或岩石深度的计算方程式68

10-2.原则69

10-1.目的69

第十章 导治河道之目的及原则69

10-3.工作步骤73

第十一章 束狭河身之工程76

11-1.河身需要束狭之原理76

11-2.河道深度限制之条件76

11-3.河水流速之限制77

11-4.束狭河身之工程77

11-4.1.横坝77

11-4.2.顺坝81

11-4.3.格坝83

11-4.4.断续顺坝、丁坝及钩坝84

11-4.5.活动顺坝84

12-2.1.砂土类87

第十二章 河工材料及结构87

12-1.特性87

12-2.种类87

12-2.2.砖石类88

12-2.3.薪木类88

12-2.4.三合土类88

12-2.5.钢铁类89

12-2.6.杂料89

12-3.结构89

12-3.1.梢工89

12-3.2.砖石工92

12-3.3.土石装包工92

12-4.材料之选用93

第十三章 减砂防淤之方法94

13-1.含砂量与河流之关系94

13-2.河砂对於河道之影响94

13-3.减砂防淤之方法95

13-3.1.水土保持95

13-3.2.建筑蓄水库97

13-3.3.河道上游建筑谷堰99

第三篇 导治河道之方法99

13-3.4.分水放淤99

13-4.黄河砂量之问题100

14-4.塞支坝之种类及工程设计101

13-5.开挖沙漠运河以减少河沙来源101

14-2.河道分支前後河面宽度之变更102

14-1.塞支强干之意义102

第十四章 塞支强干之方法102

14-3.塞支坝位置之选择103

14-5.干股护岸104

15-1.概要105

15-2.裁湾之种类105

第十五章 裁湾取直之方法105

15-3.裁湾河段内水位之变迁106

15-4.裁湾计划及施工方法106

15-7.隧道裁湾107

15-6.裁湾河段之泥砂淤积问题107

15-5.新河开放及堵塞旧河道107

15-8 裁湾取直和塞支强干在治河原则上相同之点108

16-2.1.人工疏浚109

16-1.疏浚之意义及目的109

第十六章 疏浚河道之方法109

16-2.疏浚之方法109

16-2.2.机械疏浚110

16-4.挖泥机选用之标准113

16-3.河底主要泥砂之分类113

16-6.炸礁方法114

16-5.泥砂运输之方法114

16-7.炸礁材料和人工估计115

第十七章 护岸工程116

17-3.建筑位置及结构116

17-2.建筑方法116

17-1.意义及目的116

17-4.护岸工种类117

17-5.工程费用及养护120

17-6.护岸施工以前之工作120

17-7.矶头护岸工120

第十八章 堤防及决口121

18-2.堤之种类121

18-1.定义及功用121

18-3.堤工设计122

18-4.堤工建筑法123

18-5.堤之养护及防守124

18-6.决口种类126

18-7.堵口方法127

第十九章 渠化工程129

19-2.采用渠化工程应具备之条件129

19-1.意义及目的129

19-4.船室内水位升降所需之时间130

19-3.船闸位置之选择130

19-5.船闸之布置131

19-6.船闸设计132

19-6.1.闸门应力的分析134

19-7.施工程序135

19-8.船闸管理135

19-9.我国船闸工程之历史135

20-1.蓄洪水库之作用136

20-2.蓄洪水库之容量;对於河道下游洪水位降低之关系136

第二十章 蓄洪水库及分水泄洪136

20-4.蓄水量之计算137

20-3.库址之选择137

20-5.水库之容积及面积曲线138

20-9 分水的作用140

20-8.淮河蓄洪水库的概况140

20-10.采用分水泄洪的客观条件140

20-11.分水的方法140

20-12.分水的计划140

20-13.分水的工程140

20-13.1.滚水堰140

20-13.2.分水闸140

20-14.分水的管理140

20-15.荆江分水泄洪工程140

20-6.水库之重要工程140

20-7.拦水坝之基础140

第二十一章 多目标之治河方法141

21-1.多目标方法之意义141

21-2.目标与河道性质141

21-3.进行多目标治河计划前之准备工作142

21-4.工程计划之方法143

21-5.施工程序144

第二十二章 模型之定律及分类145

22-2.水工模型研究之问题145

22-1.定义145

第四篇 水工模型试验145

22-3.模型之定律147

22-4.模型之分类148

22-4.1.依形态分类149

22-4.2.依河床性质分类149

22-4.3.依模型性质分类150

22-4.4.其他模型152

22-5.砂质之选择152

22-6.砂床设计之原理152

第二十三章 制造模型之材料及方法154

23-1.制造模型之材料154

23-2.模型之制造方法155

24-3.引水渡槽156

24-2.安置模型之试验室156

24-1.试验所需水量之供给156

第二十四章 模型试验室之设备156

24-4.测量仪器157

24-6.照相设备158

24-5.水流循环之设备158

24-7.试验人员158

25-3.模型试验之限制159

25-2.试验工作之进行159

25-1.试验结果之期望159

第二十五章 模型试验之进行159

25-5.模型试验布置方法160

25-4.模型试验费用160

25-6.水工模型试验历史160

附录161

中西名词对照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