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耻感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德耻感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5095973.jpg)
- 杨峻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178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道德感-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德耻感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意义1
第二节 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综述3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思考及逻辑框架5
一、研究方法5
二、创新思考7
三、逻辑框架7
第一章 东西方传统耻感思想溯源8
第一节 中国传统耻感思想8
一、中国传统耻感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8
二、中国传统耻感思想的基本特征17
第二节 西方传统荣耻思想19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荣辱思想19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罪感及忏悔思想23
三、近代西方荣辱思想29
第三节 日本传统耻感思想47
一、日本耻感思想的主要特点47
二、日本耻感思想的价值50
第二章 道德耻感释义53
第一节 耻感相近概念分析53
一、耻感与羞感53
二、耻感与愧感55
三、耻感与辱感56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概念界定58
一、情感、道德情感58
二、道德耻感的涵义60
第三章 道德耻感的本质与特征67
第一节 道德耻感的本质属性67
一、道德良心的情感表现67
二、人存在本质的情感体现72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基本特征75
一、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75
二、伦理根源和道德根源的统一76
三、自律与他律的统一78
四、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80
五、历史性与继承性的统一81
六、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83
第四章 道德耻感的类型与功能85
第一节 耻感的分类85
一、自然耻感与道德耻感85
二、自律耻感与他律耻感86
三、先耻感和后耻感87
四、个体耻感与群体耻感89
五、德耻感和才耻感91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基本功能94
一、激励功能94
二、防御功能96
三、赏罚功能98
第五章 道德耻感的形成机制101
第一节 人性与道德耻感发生10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二重性理论102
二、道德的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106
三、道德情感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107
四、道德耻感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109
第二节 道德内化与道德耻感的发生110
一、道德内化的含义及其特点111
二、道德内化的过程与个体道德耻感的发生115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道德耻感的发生120
一、自由与自由意志121
二、自由意志与道德生成124
三、自由意志与道德耻感128
第四节 道德人格与道德耻感的发生131
一、人格及其特征131
二、道德人格及其特征137
三、道德人格与道德耻感143
第五节 影响个体道德耻感发生的因素147
一、内在因素147
二、外在因素160
第六节 个体道德耻感的发展阶段164
一、他律阶段165
二、自律阶段166
第六章 道德耻感教育的原则、内容与特征169
第一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基本原则169
一、以人为本原则169
二、民主平等原则175
第二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177
一、道德感177
二、荣誉感179
三、自尊感182
四、义务感183
五、敬畏感186
六、正义感188
七、荣辱观190
第三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基本特征193
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194
二、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195
三、践履性与评价性的统一197
四、兼进性与多端性的统一199
第七章 道德耻感教育的过程、目标及模式201
第一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内在发展过程201
一、认知情动过程202
二、感受过程204
三、体验过程206
四、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209
第二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目标211
一、儿童时期目标211
二、少年时期目标214
三、青年时期目标216
第三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模式220
一、情景教学模式220
二、生命叙事模式222
三、生态体验模式226
第八章 道德耻感培育的原因及路径231
第一节 道德耻感培育的主要原因231
一、改善我国公民道德状况的客观要求232
二、现代道德教育规律的需要238
三、承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优秀成果的需要239
第二节 加强道德耻感培育的社会举措240
一、实现制度伦理241
二、优化道德环境243
三、培育守法精神247
四、深化道德耻感教育254
第三节 加强道德耻感培育的个体修为258
一、增强道德认知258
二、确立道德认同260
三、体验道德生活262
四、养成道德习惯265
五、建立道德信仰270
主要参考文献273
一、中文文献273
二、英文文献286
后记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