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2252390.jpg)
- 林代昭,潘国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1464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研究对象2
二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主要特点4
三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10
四 学习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意义与方法18
第一章 近代中国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探索21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充分暴露和中国先进分子对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追求21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21
二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不断失败26
三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和对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的追求29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36
一 洪秀全的革命思想36
二 《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美好社会41
三 评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45
第三节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48
一 康有为的生平48
二 《大同书》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51
三 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57
第四节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58
一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58
二 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61
三 评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64
本章结语67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介绍69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69
一 19世纪末中国人对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了解69
二 20世纪初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介绍73
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介绍社会主义的特点81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与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衰落85
一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86
二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主张91
三 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没落95
第三节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江亢虎“社会主义”的破灭98
一 20世纪初欧洲社会民主主义传入中国98
二 江亢虎“社会主义”的提出和中国社会党的成立100
三 中国社会党的政治主张104
四 中国社会党政治主张的实质和破产112
本章结语114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17
第一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117
一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潮117
二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出现120
三 李大钊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重大贡献123
四 李达在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贡献130
五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36
第二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142
一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143
二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150
三 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153
四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56
五 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160
六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联系163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164
本章结语169
第四章 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17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171
一 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171
二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及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76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80
一 论争的由来和经过180
二 论争的主要问题184
三 改造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88
第三节 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190
一 基尔特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190
二 科学社会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主要分歧193
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00
第四节 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202
一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202
二 科学社会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主要分歧204
三 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的影响和意义211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12
本章结语215
第五章 探索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217
第一节 关于国民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探讨217
一 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17
二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关于中国第一步实现民主主义、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226
三 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发展为新民生主义231
四 大革命时期反对国家主义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235
五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242
第二节 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248
一 中国革命的低潮,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248
二 研究社会主义热潮的掀起,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大量翻译和出版251
三 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257
四 党反对在革命任务和革命转变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的斗争262
五 梁漱溟的改良社会主义264
六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27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282
一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282
二 关于共产主义与伪三民主义的论战289
三 叶青的伪三民主义295
四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305
五 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319
本章结语32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7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327
一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党关于革命转变的方针政策327
二 积极创造条件,准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332
三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3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341
一 由新民主主义直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342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347
三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3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54
一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54
二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360
三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362
本章结语365
第七章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67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367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就373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的探索373
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378
三 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3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386
一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386
二 调整国民经济取得重大成绩389
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成就3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严峻考验396
一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396
二 “文化大革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398
三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403
本章结语408
第八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411
第一节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411
一 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转折411
二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414
三 党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16
四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纲领的制定419
五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全面概括421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及其基本原则425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坚持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426
二 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429
三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433
四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438
五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439
六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441
七 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43
八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45
九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450
十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454
本章结语458
附录 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年表461
后记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