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厦门30年记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洪卜仁,李泉佃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市: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19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改革开放-成就-厦门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厦门30年记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亲历改革开放2
我们是改革开放“项目经理”2
厦禾路旧城改造工作的回顾10
“参与经济特区建设是我引以自豪的经历”15
厦门国际银行的创办27
潮起海西33
厦门日报:30人30谈55
经济特区改变中国55
建会展中心 谱英雄交响57
小平题词为经济特区指明方向60
用活外汇 厦门挣了第一桶金65
一通电话 女指挥家特区“垦荒”69
搞计件 被一状告到省委书记74
两次“喊话”宣布放开粮价物价78
台湾记者要录音 市领导鼓励放开讲83
“扁食嫂”之争是一个时代缩影87
勇闯禁区替“坏人”说话92
厦禾路改造 群众高呼共产党万岁97
把厦华当自家孩子 两度进京求援104
在厦向民进党人介绍“一国两制”110
全岛搞特区,小平说没啥子危险115
50多位国企厂长上书要求“松绑”119
40天内不开建“火炬”,就撤资124
厦门在全国最早取消统购粮128
厦门在全国最早引进程控电话133
一篇报道平息年轻人进舞厅风波138
建厦门机场,与省领导立君子协定143
六个副校长挤一间办公室148
皇甫平:新一轮解放思想要树立以人为本标准的权威153
张胜友:文学为改革冲锋陷阵170
一篇雄文引爆真理标准大讨论177
“中外合资宾馆,姓资还是姓社?”184
“敢”字当头,路其实很宽190
厦门商报:让记忆引领我们197
一个厦大教授的牢狱春秋197
仅因一笑,女工丢掉了工作201
“资本主义尾巴”总也割不掉202
“父女劳模”名震全国204
我做了30年的“真理标准”报告206
一份党报的沧海桑田208
“二十八户大楼”的30年变迁211
50年一遇的冰雹,厦门人亲口尝尝214
一个回头的浪子215
养育了厦门人30年的北溪216
“垃圾千金”引发厦门“人生观大讨论”219
1.92米!郑达真创亚洲跳高纪录221
黄则和回到“黄则和”222
邓丽君歌曲=“黄色歌曲”223
开元区为个体经济开放绿灯300家个体工商户获准开业224
“一家独大”产生了危机225
奇迹,从2.5平方公里发端226
姑表兄妹解除婚约229
姑娘勇嫁“二婚头”230
公车私用送嫁妆被群众揭露230
开架卖书231
陈景润回厦232
厦门市恢复私房买卖业务233
郭跃华再夺冠,载誉归来234
执掌中科院235
霞溪路农贸市场建成开市,第一天近万人进场236
1980年,中山路初显繁华236
“文革”结束,厦门三年大巨变239
终于能吃上可口饭菜了240
“特区”二字,当年谁也不真懂241
人口普查:厦门人96.6万244
弃婴陈小妹在关爱下重生245
农村冒出了一个个“万元户”246
日本补一颗牙:7700元中国补五颗牙:100元249
高档商品房1平方米400元249
中国女排给我们回信啦!252
1983年,厦门“一飞冲天”253
洪卜仁“重出江湖”258
电话和电视机都是“奢侈品”262
待业青年成为时装设计师264
为了回国,步行三天去搭飞机265
冲破旧世俗观念城市姑娘嫁给庄稼汉265
“奶奶,快来看老邓!”266
特区扩大到全岛268
厦门岛东部开发启动莲坂莲花不再是郊区269
7家国营理发店由职工个人租赁经营270
工艺美术厂民主选厂长271
七国记者厦门采访271
思明西路颜家出了16个大学生272
首家超市273
厦门小影星初上荧屏274
骑着自行车办厦航274
雕塑家时宜的呕心之作277
厦门港成为全国第九个“无鼠害港”278
万门程控电话,厦门领先279
“果王”巧治15年“不孕”的龙眼树282
尼克松“闯”进理发店283
号称要在厦投资1亿美元实际上诈骗了上千万元283
银行存款530元 签订合同4亿多284
厦门长龙影视50天拍完《父与子》陈强陈佩斯父子担纲主演285
孪生姐妹争相应征入伍285
90对大龄青年住进“鸳鸯楼”286
打工者大量涌入厦门289
我市清理整顿一批公司289
我市选定市花市树市鸟290
市区35万人口仅一家澡堂292
夏旱连着秋旱293
《幸福不是毛毛雨》在厦拍摄294
235个家庭找到了保姆295
厦门大桥建设债券发行3天时间即被市民认购一空295
厦门叉车总厂发行职工股票100万元296
13名日本客人组团来厦求医296
6岁堂兄弟能读写上千个英语单词297
BB机是当年的一种酷298
“公关小姐”应运而生299
100公里走了近40年300
开放赴大陆探亲,台湾当局一再设限302
台湾记者来厦参观采访305
钢琴消费热在本市形成306
厦门基本消灭血丝虫病306
没有输血的“输血”故事308
夜追万斤粮309
6000元话费坑坏小旅社309
厦门人第一次“选美”310
厦门开办第一家卡拉OK厅312
我省首起新闻官司《厦门日报》成被告313
粮价第一次放开,肉票取消314
“沙茶陈”子承父业青出于蓝315
大陆同胞可赴台探病了316
国民党老兵到厦寻根访祖317
对驾机驾艇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我军不再给予奖励317
老年新婚情依依,幸福度晚年318
何丙仲的“人生三哭”319
翻山越岭助台胞寻根323
台南麻豆太子宫谒祖团回乡324
厦门出了个“吃喝经理”324
中小学生大量流失325
蓝天上的搏斗326
厦门籍男排队员苏学辉“一锤定音”328
见证“厦门”路标矗立在南极330
迟到35年的“大学梦”331
我市全面使用居民身份证331
改革开放 改变人生333
天上有了颗“陈嘉庚星”335
个体户陈建兴三擒扒手336
1990年我市百岁老人有13人337
结婚讲排场,苦了爹和娘337
结婚3个月即离婚 离婚率开始上升339
“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原是骗婚者339
涉外婚姻:从3对到30多对340
盲教授用一生追随“光明”341
市民为传呼机手机投保343
她给儿子取名“追追”,追回失去的一切343
我国海峡第一桥——厦门大桥通车346
巴拿马船员走私被遣送347
轿车巨奖掀起波澜厦门商战风生水起348
日本NHK卫星直播《你早,厦门》349
7名大学生自创企业以捕鼠灭蟑为业351
厦门审结首例涉台离婚案352
超大婴儿,6公斤!353
厦门三只股票上市鹭岛股潮涌动354
捡股票?356
上杭来信引发知青“怀旧潮”357
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358
想起用蜂窝炉的年月361
厦门晚报:一日记忆364
我成了厦门的“代言人”364
今昔海山路365
我都不愿农转非了366
货物中夹了个小包装袋集装箱惨遭退货367
社会科学让我领略生活的美好368
特区首架飞机在我身后起飞369
洞房无花烛370
21.5元助学金,支撑我一个月生活371
17年前的大年初一 我饿了一天372
这天,鹭大与特区一起诞生373
大轮山庙会几个人凑钱买海蛎饼374
小职介所变身劳动力大厦375
堵得她挨骂流泪376
带着儿女回乡开音乐会378
全国会计培训考试第一 厦门引起中央关注379
收到一面答谢锦旗380
重新喜欢上跆拳道381
大学教授的电脑培训课383
歌声飘过城市的上空384
30地标勾勒厦门今昔385
后记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