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学史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庄学史略
  • 方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149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42页
  • 文件大小:266MB
  • 文件页数:795页
  • 主题词:道家;庄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庄学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战国秦汉庄子学1

第一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概说1

一、战国秦汉庄子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

二、战国秦汉庄子学的演进过程5

第二节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评论与阐释8

一、“子之言大而无用”——来自惠施的评论8

二、“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来自荀况的评论9

三、韩非对庄子学说的阐释10

四、《吕氏春秋》对庄子的阐释12

五、《天下》篇对庄子的阐释15

第三节 《淮南子》对庄子的阐释19

一、对庄子道论的阐释19

二、对庄子无为论的阐释22

三、对庄子修养论的阐释23

第四节 汉代诸学者的庄子学25

一、刘安的庄子学25

二、司马迁的庄子学29

三、班固的庄子学3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3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概说38

一、魏晋南北朝庄子学兴盛的历史背景38

二、魏晋南北朝庄子学的发展过程42

第二节 王弼、阮籍、嵇康的庄子学48

一、王弼“祖述老庄”48

二、阮籍“以庄周为模则”52

三、嵇康以“庄周”为“师”57

第三节 司马彪、崔譔、向秀的庄子学60

一、司马彪的《庄子注》60

二、崔譔的《庄子注》63

三、向秀的《庄子注》68

第四节 郭象的《庄子注》73

一、对司马彪本的“以意去取”73

二、对向秀注的“述而广之”76

三、对向注以外旧注的借鉴与批评79

四、对《庄子》的改造性诠释82

五、《庄子注》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90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佛教学者的庄子学92

一、从“格义”、“连类”到以佛解庄92

二、支遁的《逍遥论》98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学者的庄子学103

一、魏晋南北朝道教学者对庄子的认可与阐发103

二、葛洪的庄子学107

第三章 隋唐庄子学110

第一节 隋唐庄子学概说110

一、隋唐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110

二、隋唐庄子学的发展过程116

第二节 陆德明的《庄子音义》121

一、对庄学源流及《庄子》版本的考述122

二、对旧音义的兼收与审订125

三、在旧音义外自作音义128

四、对郭象本的校勘131

五、《庄子音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35

第三节 成玄英的《庄子疏》137

一、依郭象注作疏解137

二、在郭象注外作疏解142

三、疏解中有佛理化思想倾向148

四、《庄子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51

第四节 隋唐其他人的庄子学155

一、魏徵等的《庄子治要》155

二、文如海的《庄子正义》157

三、张九垓的《庄子指要》161

四、马总的《庄子钞》163

五、李磎的《广废庄论》165

第五节 隋唐佛教学者的庄子学171

一、隋唐佛教学者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批评171

二、宗密对庄子思想的批评与会通176

第六节 隋唐道教学者的庄子学180

一、隋唐道教学者对庄子思想的利用与阐发180

二、司马承祯的《坐忘论》186

第四章 宋元庄子学191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概说191

一、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191

二、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199

第二节 王安石、苏轼的庄子学207

一、王安石的《庄周论》207

二、苏轼的《庄子祠堂记》211

第三节 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220

一、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220

二、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222

三、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224

四、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227

第四节 陈景元的庄子学229

一、陈氏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229

二、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233

三、具有一定的道教化思想倾向235

第五节 吕惠卿、陈详道、林自、李士表、赵以夫的庄子学237

一、吕惠卿的《庄子义》237

二、陈详道的《庄子注》245

三、林自的《庄子注》252

四、李士表的《庄子九论》260

五、赵以夫的《庄子内篇注》265

第六节 朱熹对庄子及历代庄子学的论述270

一、论庄子、孟子未曾互相“道及”之原因270

二、论庄子与老子学说之差异272

三、论庄子与曾点气象之异同273

四、论庄子为佛教之所自出275

五、论《庄子》之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277

第七节 林希逸的《南华真经口义》281

一、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281

二、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287

三、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291

四、《南华真经口义》在国内外历史上的影响295

第八节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297

一、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298

二、“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299

三、“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订301

第九节 宋末元初罗勉道等人的庄子学304

一、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304

二、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310

三、黄震的《读庄子》316

四、王应麟的《庄子逸篇》319

五、吴澄的《庄子叙录》323

第十节 宋元佛道二教学者的庄子学329

一、宋元佛教学者对《庄子》的援引与阐释329

二、宋元道教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研究338

第五章 明代庄子学345

第一节 明代庄子学概说345

一、明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45

二、明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350

第二节 明初的庄子学355

一、宋濂的《庄子辨》355

二、《永乐大典》所反映的庄子学361

第三节 杨慎的庄子学365

一、杨氏三种庄子学著作概说366

二、在旧音义外每作新说370

第四节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374

一、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374

二、对《庄子》文本的用心探究380

第五节 释性通的《南华发覆》384

一、以“道德”二字为内、外篇之指归384

二、对杂篇的独特理解388

三、以庄解庄与对节目文脉的潜心体悟390

第六节 陆西星的《南华真经副墨》392

一、取名《副墨》的用意392

二、以《庄子》为《老子》之注疏394

三、以丹书佛经印证《庄子》397

四、对《庄子》文脉的潜心探究401

第七节 沈一贯的《庄子通》403

一、对旧注旧说的贬驳与称引404

二、对庄子与儒佛思想异同的多所辨说406

三、对内、外、杂篇的独特理解410

第八节 释德清的庄子学413

一、《观老庄影响论》倡“三教一致”说413

二、《庄子内篇注》以佛理解释庄子416

第九节 焦竑的《庄子翼》421

一、采摭前人治庄著作四十馀种421

二、每以儒学佛理会通庄子思想422

三、对历代治庄者多有评说425

第十节 方以智的《药地炮庄》428

一、合古今之说以炮制庄子429

二、称“庄子为孔门别传之孤”431

三、谓“庄是易之变”434

第十一节 王夫之的《庄子解》436

一、“未始出吾宗”——对庄子思想脉络的梳理438

二、“探化理于玄微”——对庄子思想观点的呈露442

三、“循斯须之当”——对庄子思想的发挥447

第十二节 晚明其他学者的庄子学451

一、王世贞的《读庄子》、《南华经评点》451

二、李贽的《庄子解》455

三、归有光、文震孟的《南华真经评注》459

四、陈深的《庄子品节》461

五、李光缙的《南华肤解》464

六、李腾芳的《说庄》470

七、谭元春的《庄子南华真经(评点)》473

八、陈治安的《南华真经本义》477

九、周拱辰的《南华真经影史》483

第十三节 明代佛教学者的庄子学486

一、明代佛教学者庄子学概说486

二、觉浪道盛的《庄子提正》491

三、俍亭净挺的《漆园指通》496

第十四节 明遗民的庄子学501

一、明遗民对庄子多有新说501

二、钱澄之的《庄子诂》512

三、傅山的《庄子批点》及其他518

第六章 清代庄子学522

第一节 清代庄子学概说522

一、清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522

二、清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526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庄子学531

一、金圣叹对庄子的论说532

二、高秋月、曹同春的《庄子释意》536

三、徐廷槐的《南华简钞》538

四、藏云山房主人的《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541

五、林仲懿的《南华本义》546

六、胡文英的《庄子独见》550

第三节 林云铭的《庄子因》555

一、“庄子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556

二、以“大”字为《逍遥游》一篇之纲558

三、以时文之法诂评庄子之文561

四、对外、杂篇真伪的探究565

第四节 吴世尚的《庄子解》568

一、引庄子附之儒家569

二、以“大”字作《逍遥游》篇之线索573

三、对《庄子》文字之妙的阐发576

第五节 宣颖的《南华经解》581

一、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582

二、对行文脉理的细心疏解587

三、对艺术手法的精心分析592

四、对文章意境的用心揭示595

五、《南华经解》的成就和影响599

第六节 孙嘉淦的《南华通》602

一、以孔孟程朱之理通庄子之意604

二、以时文之法评庄子之文608

第七节 陆树芝的《庄子雪》614

一、以庄子为“先圣之外臣犹子”614

二、对司马迁、苏轼说法多所批驳620

第八节 桐城派的庄子学627

一、桐城派庄子学概说627

二、方正瑗的《方斋补庄》632

三、刘大櫆的《庄子评点》637

四、姚鼐的《庄子章义》640

五、方潜的《南华经解》644

六、郭嵩焘的《庄子扎记》651

七、郭庆藩的《庄子集释》657

八、王先谦的《庄子集解》661

九、吴汝纶的《庄子点勘》664

十、马其昶的《庄子故》668

十一、林纾的《庄子浅说》672

第九节 乾嘉学派的庄子学675

一、乾嘉学派庄子学概说675

二、王懋竑的《庄子存校》678

三、卢文弨的《庄子音义考证》682

四、王念孙的《庄子杂志》685

五、江有诰的《庄子韵读》689

六、孙冯翼的《司马彪庄子注》等693

七、茆泮林的《司马彪庄子注》等697

八、俞樾的《庄子平议》、《庄子人名考》700

九、孙诒让的《庄子札迻》704

第十节 刘凤苞的《南华雪心编》706

一、对庄子散文章法结构的剖析707

二、对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711

三、对庄子散文文境意境的揭示719

第十一节 章炳麟的庄子学723

一、《齐物论释》724

二、《庄子解故》729

主要征引书(篇)目735

后记7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