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潜厂医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则民遗著董汉良,陈天祥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4833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潜厂医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说理1
(一)学识与经验1
(二)医字释义2
(三)医理之不可知者3
(四)中医之真的价值4
(五)医生之别称5
(六)病名一得5
(七)疾、病、恙6
(八)无恙6
(九)医术之特遇7
(十)医书难著7
(十一)曲园论医8
(十二)苏子瞻论医8
(十三)医和非妄人9
(十五)论对立的统一10
(十四)欧希范五脏图10
徐序10
(十六)阴阳寒热虚实辨11
姜序12
前言13
(十七)阴阳不交16
(十八)心肾不交17
(十九)肝为刚脏济之以柔说17
(二十)论气有余便是火18
(二十一)脉诊篇18
(二十二)脉证之真诠21
(三十三)戎盐23
(二十三)临床箴言33
(二十四)医学与各科之关系34
(二十五)外科内科之关系34
(二十六)读伤寒论36
(二十七)读《温病条辨》37
(二十八)疾病演进史之观察38
(二十九)治疗演进史之这考察40
(三十)中医之四期41
(三十一)百病生於痰说之由来45
(三十二)一病一方与一方万病之评议46
(三十三)任医之道49
二 论病51
(一)病因篇51
(二)辨证与识病53
(三)绝病与绝症55
(四)中医何时方识痘疮56
(五)皇甫谧之病足痿57
(六)强烈情绪对身体之影响57
(七)细菌与湿58
(八)奇疾二则58
(九)中国之大疫59
(十)中国之黑死病60
(十一)论恶性疟疾61
(十二)再论恶性疟疾62
(十三)论急慢性肾炎63
(十四)神经质或腺病质之妇女64
(十五)甲状腺肿大65
(十六)糖尿病认识之发展66
(十七)糖尿病之医治67
(十八)青腿牙疳与坏血病68
(十九)论头痛69
(二十)支气管炎之变症75
(二十一)感冒篇77
(二十二)胃痛篇82
(二十三)风痹篇91
(二十四)历节病93
(二十五)脚气95
(二十六)气胀——臌胀症100
(二十七)水胀——鼓胀症101
(二十八)水肿通论(水肿症发生之病理其共疗法)104
(二十九)水肿各论109
(三十)治疗中风纲要114
(三十一)治疗虚劳纲要118
(三十二)治疗咳嗽大纲(限于伤风、风热、风温之咳嗽)121
(三十三)血病篇122
(三十四)百合病126
(三十五)奔豚症127
(三十六)论痧127
(三十七)羊毛瘟128
(三十八)职业病129
(三十九)乳儿继病129
(四十)药误之病130
(一)治法篇131
三 议法131
(二)治疗篇135
(三)外治篇140
(四)异治篇143
(五)痼毒治法143
(六)不药为中医143
(七)妇人病治疗之原则145
(八)民间疗法三种147
(九)朱子言灸丹田149
(十)魏武之头痛自疗法149
(十一)乞医治病之例150
(十二)咽津叩齿之卫生法150
(十三)精神疗法151
(十四)论王孟英疗法153
(十五)论魏玉璜疗法156
(十六)熏蒸疗法157
(十七)脏器疗法157
(十八)饮食疗法158
(十九)古代之健身操162
(二十)热因热用162
(二十一)顺势疗法163
(二十二)论解热164
(二十三)补睛之手术165
(二十四)看护166
(二十五)伤寒禁食问题166
(二十六)古代外科手术168
四 阐方169
(一)方剂学169
(二)古方与今方174
(三)论健胃药175
(四)论刺激剂177
(五)论下剂178
(六)应下剂179
(七)论收敛剂180
(八)论驱虫剂181
(九)论芳香剂182
(十)论糖质剂185
(十一)论苦味剂187
(十二)论酸味剂188
(十四)论催眠剂190
(十三)论皂素剂190
(十五)论昆虫剂191
(十六)石膏剂192
(十七)糖尿病治剂193
(十八)寒石散194
(十九)寒石散之治效195
(二十)愈疟方196
(二十一)十枣汤197
(二十二)传方数则198
(二十三)萃仙丸198
(二十四)汉方简遗方199
(一)历代本草之扩展201
五 述药201
(二)药理篇202
(三)一味207
(四)汉地方官贡药之故事208
(五)药物成份之不足深信208
(六)误鸡舌香为毒药之笑谈209
(七)朱晦?记生附子中毒状210
(八)杨天惠附子记210
(九)柳子厚论石钟乳211
(十)药效之推广应用212
(十一)药量之标准214
(十二)论酒与药216
(十三)论水与温汤217
(十四)论胶浆质药物219
(十五)国药含有膺硷类及皂素类者220
(十六)小麦之医治作用221
(十七)论远志222
(十八)论蟾蜍222
(十九)鸭跖青223
(二十)芜花商陆巴豆224
(二十一)防己之作用225
(二十二)益母草与红花225
(二十三)麦角与硫黄226
(二十四)苦胆226
(二十五)木鳖子227
(二十六)超过爱美丁之治痢药228
(二十七)百部之作用229
(二十八)论松脂229
(二十九)斑蝥之特殊治疗——壮阳与破淋231
(三十)连钱草232
(三十一)曼陀罗花及闹洋花232
(三十二)收敛剂——棉子233
(三十四)石膏西瓜退热之伟效234
(三十五)紫菀之通便作用234
(三十六)蚯蚓解热之作用235
(三十七)麝香之强心作用236
(三十八)酸味药之作用237
(三十九)论密陀僧238
(四十一)金鸡勒之历史239
(四十)代赭石239
六 杂论241
(一)死与生241
(二)寤生247
(三)吕海痛骂庸医247
(四)司马光言医官?子248
(五)元·许衡之医学研究249
(六)费密之医学著作251
(七)橘黄251
(八)虞棕引疾表252
(九)简文帝之劝医文252
(十二)服食养生与魏武帝之影响254
(十一)蒜发之宣发254
(十)医典之佚文254
(十三)李渔之养生谈256
(十四)桓谭论养性无益257
(十五)蔬食主义258
(十六)傅青主259
(十七)朱丹溪与葛可久260
(十八)朱晦?论避疫261
(十九)彩线避疫之俗262
(二十)清初之防疫法263
(二十一)医界中之逸品——庞安时(字安常)263
(二十二)医自备药264
(二十三)沈存中之药谈265
(二十五)朱子论事亲学医266
(二十四)杭世骏论脉分左右之谬266
(二十六)石介之选医诗267
(二十七)苏子瞻之眼医诗267
(二十八)眼科来自异域268
(二十九)医药未分业前之现象268
(三十)北魏之医药社会政策269
(三十一)宋元之医学国家管理制度270
(三十二)吾国医院之雏形271
(三十三)汉晋权量差别271
(三十四)药杀狱囚之惨272
(三十五)瞑眩即药物副作用之意273
(三十六)唐代医生兼营化妆品业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