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
  • 沈继武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00199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藏书建设1

第一章 文献资源概念系统1

第一节 什么是图书文献2

一 图书文献的基本概念2

二 图书文献的构成要素5

三 文献载体的演化特征9

四 图书文献的社会作用11

第二节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13

一 图书馆藏书的概念13

二 图书馆藏书的特点15

第三节 什么是藏书建设19

一 藏书建设的概念20

二 藏书建设的研究内容24

参考文献26

第二章 现代图书文献的特征与类型28

第一节 现代图书文献的特征28

一 数量庞大,增长迅速29

二 形式复杂,文种多样30

三 内容广泛,分散交叉31

四 载文聚散,分布有序34

五 时效性强,新陈代谢频繁36

第二节 现代图书文献的类型39

一 图书著作39

二 期刊40

三 特种文献资料44

四 缩微资料51

五 视听资料53

六 机读资料55

七 文献载体的新类型56

八 三级文献类型58

参考文献61

第三章 藏书建设原则62

第一节 实用性原则62

一 符合图书馆的类型及任务的需要63

二 符合图书馆读者对象的需要64

三 符合地区或单位的特殊需要66

第二节 系统性原则69

一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69

二 系统性原则的要求72

第三节 发展与剔除原则73

一 发展与剔除的原因74

二 滞书剔除的范围76

三 剔除方法与处理办法79

第四节 分工与协调原则82

一 分工协调建设藏书的必然性82

二 分工协调的目标与内容范围84

三 发达国家藏书协调模式85

四 我国图书馆藏书的协调90

参考文献92

第四章 藏书发展规划93

第一节 藏书的数量与质量93

一 藏书数量93

二 藏书质量100

三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02

第二节 藏书的范围与重点105

一 重点藏书105

二 一般藏书107

三 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108

第三节 藏书的品种与复本109

一 基本含义109

二 品种与复本的关系111

三 复本量指标依据与标准114

参考文献118

第五章 藏书结构体系规范120

第一节 藏书结构121

一 藏书结构的引进与研究121

二 藏书结构的依据123

三 藏书类型125

四 藏书级别129

五 藏书分支结构与比重134

一 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139

第二节 三大类型图书馆藏书体系139

二 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体系141

三 科技专业图书馆藏书体系144

参考文献145

第六章 书源与书目147

第一节 我国出版发行系统147

一 我国出版系统148

二 我国书刊发行系统154

第二节 外国出版发行系统161

一 外国主要出版机构与特征161

二 外国书刊发行系统172

第三节 采集出版物的目录177

一 中文出版物目录177

二 外文出版物目录182

参考文献194

第七章 藏书补充与登记197

第一节 选书理论与过程198

一 选书思想理论流派198

二 初选与复选过程202

第二节 藏书补充方法203

一 购入方式204

二 非购入方式210

第三节 藏书采购流程215

一 选书阶段………………………………………(21?)二 订购阶段………………………………………(21?)三 验收阶段220

第四节 藏书登记221

一 总括登记221

二 个别登记222

参考文献223

第八章 藏书组织管理224

一 布局原理与方法225

第一节 藏书布局225

二 基本书库的结构功能228

三 辅助书库的类型与功能230

四 专门书库的特点与作用231

五 三线典藏制232

第二节 藏书排架234

一 排架要求与方法234

二 分类排架法236

三 其他排架法238

第三节 藏书保护242

一 藏书保护的任务与要求242

二 藏书保护的内容与方法243

第四节 藏书清点247

一 藏书清点的目的与要求247

二 藏书清点的方法248

参考文献250

读者工作251

第一章 读者工作原理251

第一节 什么是读者工作251

一 读者工作的含义251

二 读者工作的内容254

三 读者工作的规律256

第二节 读者工作的意义258

一 读者工作发展的时代特征258

二 读者工作的地位与作用263

第三节 读者工作的原则267

一 读者工作的指导方针267

二 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269

参考文献278

第二章 读者队伍结构280

第一节 读者成分281

一 职业特征281

二 文化特征283

三 年龄特征284

四 性别特征285

五 民族特征286

六 特殊生理特征287

第二节 读者类型288

一 个人读者类型289

二 集体读者类型298

三 单位读者类型298

四 临时读者类型299

一 读者范围与重点300

第三节 读者范畴体系300

二 读者数量304

参考文献306

第三章 读者心理307

第一节 读者心理学的原理307

一 普通心理学与读者心理学307

二 读者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309

第二节 读者心理的研究方法313

一 读者心理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314

二 读者心理研究方法体系315

三 读者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317

第三节 读者阅读心理327

一 阅读行为与方法327

二 阅读动机335

三 阅读兴趣337

四 阅读目的342

五 阅读能力344

参考文献346

第四章 读者阅读需要348

第一节 阅读需要的实质与过程348

一 阅读需要的社会性350

二 阅读需要的过程352

第二节 阅读需要的类型与特征354

一 社会型阅读需要——时代特征355

二 专业型阅读需要——职业特征356

三 研究型阅读需要——任务特征357

四业余型阅读需要——兴趣特征358

第三节 三大类型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359

一 省级公共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359

二 科研单位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363

三 高等学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364

第四节 宣传图书与指导阅读372

一 宣传图书的方式方法373

二 指导阅读的内容范围376

参考文献379

第五章 读者服务方法体系380

第一节 外借服务方法381

一 个人外借382

二 集体外借383

三 馆际互借384

四 预约借书384

五 邮寄借书385

六 馆外流动借书385

第二节 阅览服务方法386

一 阅览室的种类及其作用388

二 阅览服务体制的发展趋势——分科391

开架阅览391

第三节 复制服务方法392

一 复制服务方法的作用393

二 复制服务的发展趋势394

第四节 咨询服务方法395

一 文献咨询范围与类型396

二 咨询服务过程与要求397

三 咨询服务与书目服务的关系401

第五节 检索服务方法401

一 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402

二 文献检索过程与途径403

第六节 定题服务方法407

一 定题服务的特点408

二 定题服务的要求409

第七节 报道服务方法展览服务方法411

一 报道服务方法的含义与作用411

二 展览服务方法的含义与作用412

第八节 编译服务方法413

一 编译服务方法的形式特征413

二 编译服务方法的发展趋势414

三 委托代译与交流编译415

第九节 情报服务方法416

一 情报交流服务416

二 情报调研服务417

第十节 读者服务方法系统的功能419

一 读者文献需求的结构形态419

二 读者服务方法系统的层次级别420

参考文献423

第六章 读者工作的组织管理425

第一节 开架借阅体制426

一 开架借阅体制的发展426

二 借阅体制的类型及其含义429

三 开架借阅的长处与弊端431

四 正确认识与处理开架借阅体制434

第二节 外借管理437

一 读者登记与发展437

二 借书记录排检439

三 流通管理统计442

第三节 阅览管理445

一 阅览室的结构446

二 书架排列方式449

三 藏书排架与整架454

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