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 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 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
  • 黎贵才,王碧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6020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 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评价5

第一节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5

一 关于工业化模式的研究5

二 关于工业化内涵和阶段的研究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14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化的理论15

二 列宁、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工业化理论17

第三节 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关于工业化的理论20

一 “中心—外围”理论21

二 拉美学派的依附理论23

三 每月评论派对依附理论的发展28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30

一 工业化阶段、工农关系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30

二 经济结构、外贸外资与工业化关系研究34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模式选择39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39

一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后进发展39

二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43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模型构建49

一 两部门经济结构模型的基本框架49

二 两部门的均衡增长与比较静态52

三 工业化进程中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54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变革中的工业化:理论阐释62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消费与投资63

二 中国工业化外部动力的实质与限度67

三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体制效率69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的资本深化与可持续性发展71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动态效率72

一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东亚模式72

二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积累体系的演化75

三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动态规模效益77

第二节 “资本深化”的工业化模式的可持续性讨论81

一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在约束与平衡发展81

二 “资本深化”模式的资源约束与可持续性讨论87

第三节 “资本深化”工业化的“依附”与自主发展90

一 中国工业化的“依附”与发展90

二 国际资本流入是否提升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94

第四章 长春市的工业化发展与动态规模效益10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工业化的发展历程106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春市的工业化建设107

二 改革以来长春市工业的发展困境109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的长春市工业化发展116

第二节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益与可持续性评价120

一 长春市“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20

二 长春市工业的动态规模效益及其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检验125

三 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评价132

第三节 诠释“一汽模式”:动态规模效益的企业视角141

一 大型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141

二 大型企业与国民财富:国际发展经验和理论142

三 从国际发展视角看“一汽模式”147

第五章 长春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的宏观视角152

第一节 振兴长春工业的战略意义152

第二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长春工业经济效率——基于长春“一汽”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分析156

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157

二 长春“一汽”集团的创新能力分析162

三 提升长春“一汽”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167

第三节 实现“农业工业化”以优化长春市工业经济结构170

一 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评价171

二 提高长春市“农业工业化”水平的基本思路175

第六章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创新驱动的微观机制178

第一节 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178

一 大学城的形成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9

二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181

三 大学城的兴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83

第二节 大学城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理论阐释185

一 “技术—经济范式”的微观视角186

二 “技术—经济范式”中的技术创新187

三 从“技术—经济范式”看大学城的兴建189

第三节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时代背景与建设成效193

一 中国大学城兴建的背景与动因194

二 中国大学城发展历程与现状196

第四节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199

一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及经济效应200

二 长春市南部大学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204

三 长春市“高校—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205

第七章 结语:中国社会积累体系的演进与自主发展209

主要参考文献213

后记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