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私法实务中的法律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私法实务中的法律问题
  • 杜新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750860460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国际私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私法实务中的法律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涉外性1

一、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1

二、涉外性的确定2

三、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两个途径4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功用 5

一、国际私法的范围6

二、国际私法的规范7

三、国际私法的渊源8

第三节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11

一、国际条约的适用11

二、国际惯例的适用13

第四节 连结因素(连结点)14

一、连结点的含义14

二、连结点的分类15

三、连结点在冲突规范中的地位和法律意义16

四、连结点的选择17

五、我国立法中连结点的确定18

一、法律冲突19

第五节 冲突规范19

二、冲突规范20

三、系属公式26

四、准据法及其确定28

第六节 法律选择方法 31

一、传统选择方法31

二、现代选择方法34

三、中国立法中的法律选择方法37

一、自然人38

第七节 国际私法的主体 38

二、法人40

第二章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44

第一节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概述 44

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44

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特征44

三、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地位45

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确立的一般原则46

第二节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依据 47

一、国籍管辖48

二、地域管辖49

三、专属管辖52

四、协议管辖52

五、应诉管辖53

六、平行管辖54

第三节 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54

一、管辖权冲突的表现形式54

二、解决管辖权冲突的一般原则56

第四节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58

一、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立法58

二、中国的管辖权原则59

第五节 海事案件的管辖 63

一、中国海事案件管辖原则63

二、中国海事管辖权的立法特点66

三、国际条约关于海事管辖权的规定67

第六节 网络案件的管辖 68

一、网络合同案件的管辖68

二、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68

第七节 区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69

一、一国四域下的民事诉讼管辖权立法现状与实践69

二、中国区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76

第一节 识别的法律意义 77

一、识别制度存在的必要性77

二、识别冲突77

第三章 国际私法实务中的识别77

三、识别是法官不能回避的一项制度78

四、识别是确立管辖权和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78

五、识别的功能性作用79

一、识别的定义80

二、识别的冲突80

第二节 识别的概念和对象 80

三、识别的对象81

第三节 识别的依据 83

一、关于识别依据的几种主张83

二、对几种识别依据的分析与批评85

三、本书关于识别依据的主张88

第四节 中国关于识别的理论与实践 90

一、识别对象——事实与问题90

二、依中国法识别及其例外91

第五节 “二级识别”问题 92

一、反致的概念及种类94

第四章 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制度94

第一节 反致 94

二、反致产生的条件和作用96

三、反致的理论与实践98

四、中国关于反致100

第二节 法律规避 101

一、法律规避的概念101

二、法律规避的性质103

三、法律规避的效力104

一、外国法内容的查明方法105

第三节 外国法的查明105

二、外国法内容不能确定时的解决办法107

三、外国法错误适用的上诉问题108

四、中国法官对外国法内容的查明108

第四节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110

一、公共秩序的概念111

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方式112

三、中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113

第一节 法律行为、代理和时效 116

一、法律行为116

第五章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116

二、代理117

三、时效119

第二节 民事行为能力121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121

二、失踪和死亡宣告的管辖权及法律适用122

三、自然人行为能力123

四、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24

一、物之所在地法125

第三节 物权 125

二、中国关于涉外物权法律适用的立法与实践129

第四节 合同131

一、确定合同准据法的理论131

二、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131

三、中国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137

四、几种具体合同的法律适用139

第五节 侵权 146

一、侵权与违约竞合时的法律选择146

二、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147

三、中国关于涉外侵权的法律适用规则149

四、海事侵权的法律适用150

五、航空侵权的法律适用152

六、公路交通事故的法律适用155

七、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156

八、国际油污损害的法律适用159

第六节 商事关系159

一、票据的法律适用159

二、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161

三、民用航空关系的法律适用164

一、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165

第七节 婚姻家庭关系165

二、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167

三、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169

四、扶养的法律适用170

五、监护的法律适用171

六、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172

第八节 涉外继承 172

一、涉外继承准据法确定中的同一制与区别制172

二、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173

四、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174

三、中国关于法定继承的立法与实践174

五、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176

六、1988年海牙《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176

第六章 司法文书的域外送达179

第一节 域外送达的性质与意义179

一、域外送达的性质179

二、域外送达的意义180

第二节 域外送达的途径182

一、直接送达182

二、间接送达183

第三节 1965年《海牙送达公约》185

一、《海牙送达公约》概要185

二、《海牙送达公约》的适用范围186

三、公约规定的中央机关途径187

四、公约规定的其他辅助或可选择的途径190

五、对被告的保护193

第四节 中国的域外送达制度195

一、中国关于司法文书域外送达的法律规定195

二、文书由内向外的送达197

三、文书由外向内的送达200

一、内地与港澳201

第五节 两岸三地的送达 201

二、内地与台湾202

三、中国区际司法协助中的公共秩序202

第七章 域外调查取证204

第一节 域外取证的概念 204

一、域外取证的定义204

二、域外取证的作用204

一、直接调查取证 205

第二节 域外取证的方式与途径 205

三、域外取证的内容205

二、间接调查取证206

第三节 1970年《海牙取证公约》208

一、公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08

二、嘱托书方式208

三、领事和特派员取证制度210

四、《海牙取证公约》对1954年海牙《民事诉讼程序公约》的发展211

第四节 中国的域外取证 212

一、中国关于域外取证的法律依据213

二、中国域外调查取证的实践215

三、中国域外取证实例分析220

四、关于中国解决域外取证冲突的构想222

第五节 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域外取证 224

一、内地与香港224

二、内地与澳门226

三、内地与台湾227

一、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概念229

二、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依据229

第一节 承认与执行的基本定义 229

第八章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229

第二节 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 231

一、原判决国法院必须具有合格的管辖权231

二、外国法院判决的确定性和执行力232

三、外国法院审理案件诉讼程序的公正233

四、请求承认与执行的外国判决必须合法取得234

五、原判决国法院适用了适当的准据法234

六、存在互惠关系235

七、不存在“平行诉讼”或“诉讼竞合”235

八、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不违背内国公共秩序235

一、承认与执行请求的提出236

第三节 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236

二、对外国判决的审查237

三、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具体程序238

四、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效力239

第四节 中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制度240

一、中国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立法240

二、中国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240

三、中国法院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241

四、中国的互惠审查241

一、仲裁协议的概念和种类243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存在的基础及其性质243

第九章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243

二、仲裁协议存在的基础244

三、仲裁协议的性质244

第二节 仲裁协议的内容 245

一、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245

二、仲裁机构246

三、仲裁地点247

四、仲裁规则247

五、仲裁裁决的效力247

二、“书面”的含义(解释)248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形式 248

一、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248

三、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延伸效力249

第四节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及其认定253

一、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253

二、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机构255

三、自裁管辖权原则257

四、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所适用的法律259

第五节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259

一、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259

三、对法院的法律效力260

二、对仲裁庭的法律效力260

四、对裁决承认与执行的法律效力261

五、浮动性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261

第六节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262

一、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262

二、适用仲裁地的法律263

第七节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263

一、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含义263

二、独立性原则存在的原因266

三、独立性原则的立法与实践267

第十章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268

第一节 仲裁申请 268

一、仲裁申请的提出268

二、仲裁申请书268

第二节 仲裁的受理 269

一、仲裁案件的受理269

二、仲裁的答辩270

三、抗辩及反请求 270

一、仲裁员的资格 271

第三节 仲裁庭的组成 271

二、仲裁员的选定 272

三、仲裁庭的组成274

四、仲裁员的回避和更换274

第四节 仲裁审理 275

一、仲裁审理的方式及程序276

二、审核证据和询问证人277

三、保全措施277

第五节 仲裁中的调解 278

三、调解程序的终结279

二、调解程序的进行279

一、调解程序的开始279

四、调解的原则280

五、调解程序的效力280

第六节 仲裁裁决 281

一、裁决的期限281

二、裁决的原则282

三、裁决的形式和内容283

四、仲裁裁决的效力284

第七节 仲裁程序法的适用285

五、裁决的解释、更正和补充285

一、适用仲裁地的程序法286

二、适用当事人选择的程序法288

三、“非当地化”理论289

第十一章 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291

第一节 司法监督的必要性及其立法 291

一、司法监督的含义291

二、司法监督的必要性291

三、司法监督的内容293

四、关于司法监督的立法294

一、仲裁协议无效、未生效、不可实行的确认296

第二节 对仲裁协议的司法监督 296

二、诉讼程序的中止和强制执行仲裁协议297

三、自裁原则与法院监督298

第三节 仲裁程序中的司法监督 299

一、法院对仲裁庭组成的监督299

二、法院协助取证301

三、法院协助采取财产保全措施301

第四节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 302

一、撤销的性质303

三、撤销的事由304

二、撤销的立法与实践304

四、撤销的程序306

五、有权撤销的法院307

六、重新仲裁307

第五节 中国关于仲裁司法监督的立法与实践308

一、中国《仲裁法》规定的司法监督308

二、中国法院对于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309

三、对于中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建议310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311

一、仲裁裁决312

第一节 裁决的认定 312

第十二章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312

二、承认与执行的含义314

三、外国仲裁裁决的确定标准315

四、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文件及其适用317

第二节 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及程序 320

一、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320

二、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327

第三节 涉外仲裁裁决在中国内地的承认与执行 328

一、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法院328

三、承认与执行的程序329

二、涉外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329

四、不予承认执行的理由330

五、最高法院的报告制度330

第四节 外国仲裁裁决在中国内地的承认与执行 331

一、中国承认与执行外国裁决的范围和程序331

二、可拒绝执行的程序性条件及其法院的审查333

三、以公共政策为由拒绝执行336

第五节 内地与港、澳、台裁决的承认与执行339

一、内地与香港关于承认与执行裁决的安排339

二、内地与台湾地区的承认与执行问题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