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流大事 国共生死搏斗大纪实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红流大事 国共生死搏斗大纪实 上
  • 何虎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450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史料-1945~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红流大事 国共生死搏斗大纪实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册1

第一部 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1

第一章 反攻从湘西开始1

1.“人猿泰山”的辉煌2

1.1 X+Y=V2

1.2 打通“胜利之路”5

2.耀武雪峰山8

2.1 王耀武雪峰布网8

2.2 日军已成瓮中之鳖13

2.3 何应钦的需要:军事服从政治16

第二章 来自西方的声音19

1.雅尔塔,斯大林、罗斯福相视一笑19

1.1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目光慢慢移向中国东北19

1.2 这就是雅尔塔21

2.敲响“太阳帝国”丧钟25

2.1 天皇的盟友命归西天26

2.2 莫斯科在沉默,太平洋上欢声雷动28

2.3 波茨坦公告33

第三章 日落东方36

1.日本要把本土作为美军的墓地36

1.1 河边狂叫:一亿国民玉碎36

1.2 日军困兽犹斗的“法宝”38

2.对日寇的最后一战40

2.1 山姆大叔两个不太可爱的“孩子”40

2.2 苏联红军的巨掌拍扁了关东军43

2.3 朱德命令日伪军缴械投降45

2.4 新四军攻占淮阴48

3.1 裕仁天皇含泪“圣断”51

3.“圣断”乞降51

3.2 来自盟军的回音54

3.3 “玉音”哀曲58

3.4 密苏里号上日本投降仪式在举行60

4.中华民族的胜利63

4.1 今井武夫芷江洽降反受礼遇63

4.2 三九良辰66

4.3 中国人民喜欲狂70

第四章 中国向何处去72

1.建立新中国72

1.1 七大——17年的期待72

1.2 团结胜利的大会74

2.蒋介石整军肃政78

2.1 国民党的六大78

2.2 整军:拿“云南王”开刀81

2.3 肃政:用人头祭旗84

3.人们都想到延安看一看89

3.1 民盟准备参政89

3.2 中共决定不参加国民参政会91

3.3 黄炎培觉得延安空气好新鲜94

第五章 谈判桌上的交锋98

1.国民党自寻烦恼98

1.1 吴鼎昌献的“妙计”98

1.2 毛泽东接下橄榄枝102

1.3 谈判尚未开始,蒋介石便输了一招106

2.唇枪舌剑,纸上谈和110

2.1 毛泽东到了重庆110

2.2 不寻常的握手114

2.3 马拉松式的谈判116

2.4 签订《双十协定》124

3.毛泽东的和平旋风125

3.1 一首诗征服了重庆人125

3.2 山城访“故人”129

第六章 针锋相对134

1.三洋开泰,五子登科134

1.1 翁文灏制订接收计划134

1.2 宋子文经济接收139

1.3 军事受降——国内时局的又一道阴影142

2.美国人帮蒋介石打中国人144

2.1 美国人从扶蒋联共到拥蒋反共144

2.2 空运抢占战略要地148

3.1 阎锡山充当摘桃先锋151

3.阎锡山欲重建山西独立王国151

3.2 围城打援154

3.3 大破长治城157

4.蒋介石邯郸惊梦160

4.1 蒋介石黄粱一梦160

4.2 高树勋运动的来历164

第七章 东北特别重要171

1.共产党抢先一步171

1.1 曾克林东北探道171

1.2 十万大军闯关东175

2.争夺东北181

2.1 必争之地182

2.2 政学系的高招184

2.3 蒋介石上了苏联人的当189

3.1 杜聿明“带罪”进攻193

3.国共打了个平手193

3.2 让开大道,占领两厢198

第二部 血与火(1946年)207

第八章 美国人要管中国事207

1.1945年底,战与和都是僵局208

1.1 双方谈判第一个回合:政协的组织问题208

1.2 毛泽东提出三个要求209

1.3 周恩来提出四点主张212

2.山姆大叔中途换马215

2.1 惜别赫尔利,欢迎马歇尔215

2.2 马歇尔欲解中国结221

2.3 国共重回谈判桌223

3.国共签署停战令227

3.1 月10日,国共同时发布停战令228

3.2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232

第九章 写在纸上的民主与和平237

1.政协会议上的妥协237

1.1 蒋介石大唱和平高调237

1.2 争论的焦点:政权与军队239

2.整军方案出台245

2.1 国共军队比例为5∶1245

2.2 出人意料的整军协定248

2.3 三人小组出巡252

3.不祥之兆258

3.1 血染较场口258

3.2 “游民”大闹军调部261

3.3 老蒋勒马267

第十章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273

1.东北拒绝休战273

2.1 杜聿明三路会攻四平278

2.浴血四平278

2.2 林彪的考虑284

2.3 作战科长给敌人提供了作战地图286

第十一章 战幕在中原拉开289

1.马歇尔不灵了289

1.1 猪八戒照镜子289

1.2 中共公开抨击美国对华政策293

2.山雨欲来295

2.1 蒋介石杀气腾腾295

2.2 周恩来提醒延安:内战即将爆发299

3.战幕徐徐拉开302

3.1 老蒋欲拔“眼中钉”302

3.2 巧用“和谈”,撤出非战斗人员305

3.3 兵不厌诈309

3.4 突围路上313

第十二章 真老虎?纸老虎323

1.蒋介石叫嚣:五个月解决共军323

1.1 国共实力悬殊323

1.2 “刮民党”苦练“内功”324

1.3 蒋介石想速战速决326

2.毛泽东笑谈: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27

2.1 是纸老虎,不是稻草人327

2.2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329

2.3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30

第十三章 粟裕七战七捷332

1.将在外332

1.1 蒋军12万欲拔“肉中刺”332

1.2 粟裕“抗命”335

2.1 作战计划泄密337

2.李默庵的若干个没想到337

2.2 骄兵必败338

2.3 4打1与6打1339

2.4 粟裕首战告捷341

2.5 再胜如皋南343

3.陈毅、粟裕的“争执”345

3.1 海安运动防御战345

3.2 陈毅主张出击外线,粟裕要在内线打几仗347

3.3 在运动中寻歼敌人349

3.4 陈毅电贺粟裕打了胜仗350

3.5 钻到敌人肚子里350

3.6 围黄救邵352

1.1 出击陇海线355

1.四战之地战事多355

第十四章 适时的进攻和适时的退却355

1.2 活捉赵锡田359

2.陈赓大战胡宗南364

2.1 纵横同蒲路364

2.2 聚歼“天下第一旅”368

3.平绥路上的退却374

3.1 大同撤围374

3.2 集宁失守377

3.3 张家口撤退382

4.年末岁尾,当喜当忧386

4.1 和谈终结386

4.2 “庸医”治“死马”395

4.3 别了,马歇尔400

第十五章 国共合作正式落下帷幕405

第三部 战争与土地(1947年)405

1.一党包办的“制宪国大”406

1.1 军政、训政、宪政与国民大会的召开406

1.2 无人捧场的国民大会407

1.3 闹哄哄的“制宪国大”409

2.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落下帷幕411

2.1 蒋介石企图重开“重庆谈判”412

2.2 中共代表返回延安415

3.“戡乱”总动员417

3.1 蒋介石下达内战密令417

3.2 改组“国民政府”419

1.陈粟大军显威风422

1.1 雨雪兰陵道422

第十六章 南征北战422

1.2 集中优势显威风427

2.莱芜紧钳李仙洲430

2.1 陈诚挑起“二陈决战”431

2.2 南击北进,寻创战机435

2.3 阵前,敌一军长失踪440

2.4 活捉李仙洲444

第十七章 从黄土地到沂蒙山448

1.胡宗南攻占延安448

1.1 彭德怀胆子真大448

1.2 胡宗南攻占延安453

1.3 毛泽东未雨绸缪458

2.毛泽东把对手放上了磨盘462

2.1 磨盘启动,青化砭伏击告捷462

2.2 虎口拔牙,羊马河巧摆战场465

2.3 指北打南,蟠龙一石三鸟468

3.马背中央转战黄土高坡471

3.1 毛泽东被包围了471

3.2 小河村走下高棋一着475

4.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478

4.1 陈毅准备打光华野478

4.2 张灵甫上当483

4.3 陈毅没有想到整编七十四师这么难打487

4.4 孟良崮,成了张灵甫的石头坟墓490

下册493

第十八章 蒋介石失去了后方493

1.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字——沈崇493

1.1 美货就是美祸493

1.2 一位少女引出的反美情结495

2.1 物价——断了线的风筝499

2.血色五·二○499

2.2 向谁要饭吃502

2.3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505

第十九章 战略目标:大别山510

1.刘邓大军强渡黄河510

1.1 黄河为界,举手无悔510

1.2 蒋介石如梦方醒513

1.3 攻其一点,啃其一边515

1.4 攻占羊山集,大胜鲁西南520

2.千里跃进大别山526

2.1 中原逐鹿,鹿死谁手526

2.2 打碎坛坛罐罐529

2.3 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532

3.战略展开三回合537

3.1 由不适应到适应537

3.2 战胜困难,纵横驰骋540

3.3 内线外线配合,打开中原新局面543

第二十章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546

1.彭德怀力挽西北危局546

1.1 一打榆林,邓宝珊受惊547

1.2 毛泽东不再用代号李德胜548

1.3 拿下清涧,二打榆林552

2.陈赓、谢富治破釜沉舟556

2.1 小河村陈赓受重托556

2.2 骑龙渡黄河557

2.3 斗智斗勇陇海线561

2.4 伏牛山平汉路“牵牛”、“赶牛”、“杀牛”564

3.陈毅、粟裕大军扑向中原568

3.1 雨季分兵568

3.2 陈粟挺进豫皖苏573

4.许世友坚守胶东577

4.1 冲出重围578

4.2 许世友打胜胶东保卫战580

第二十一章 实现种田人的梦想582

1.土改:打败蒋介石的根本保证582

1.1 给农民土地582

1.2 土地所有制要立法586

1.3 彻底挖掉千年穷根588

2.还乡团和赤卫队589

2.1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590

2.2 反攻倒算591

2.3 警惕“左”的袭扰593

3.保田保家593

3.1 让农民得到实惠594

3.2 为解放战争保驾护航596

第四部 决战(1948年)599

第二十二章 实现大转折599

1.大转折的实现600

1.1 蒋介石还没有看懂整盘棋600

1.2 迎来中国革命新高潮603

1.3 毛泽东回答怎样打倒蒋介石606

2.石门开609

2.1 蒋介石帮大忙609

2.2 战场上,没有明月清风613

2.3 攻克石家庄,报张家口一箭之仇617

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621

3.1 松花江畔,围点打援621

3.2 激战九昼夜623

3.3 与洪水赛跑624

3.4 松花江解冻626

4.东北形成战略决战态势630

4.1 危局谁挽630

4.2 秋季攻势632

4.3 走马换将,前景叵测635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政权走向全面崩溃640

1.一厢情愿的行宪国大640

1.1 胡适差点当上大总统640

1.2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642

1.3 蒋李交恶,国民党再次分裂645

2.二十年一场拆烂污649

2.1 经济精神病649

2.2 蒋经国上海“打虎”650

1.1 宝塔山上又飘起了红旗656

1.蒋介石分区防御失败656

第二十四章 决战序曲656

1.2 蒋介石给活人开追悼会658

1.3 铁路线上的战斗663

1.4 打出三个临汾旅665

1.5 阎锡山土皇帝梦破灭668

2.聚首西柏坡672

2.1 奔赴农村最后一个指挥所672

2.2 准备大决战674

3.济南战役676

3.1 济南又成孤城677

3.2 清扫外围,争取吴化文679

3.3 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682

1.1 东北战场的有利态势686

1.运筹帷幄的关门打狗战略686

第二十五章 决战东北686

1.2 国民党军举棋不定687

1.3 关门打狗688

2.攻克锦州,关上东北大门690

2.1 蒋介石亲赴东北690

2.2 红旗插上锦州城692

2.3 塔山阻击战694

3.兵不血刃,解放长春696

3.1 郑洞国困守孤城696

3.2 蒋介石强令突围698

3.3 曾泽生阵前起义700

3.4 长春和平解放703

4.辽西大会战704

4.1 蒋介石坚持收复锦州之谜704

4.2 黑山阻击战706

4.3 廖耀湘西进兵团的覆没709

5.解放全东北711

5.1 卫立煌无力回天711

5.2 营口重获解放,辽沈战役结束714

第二十六章 逐鹿中原718

1.双方布阵718

1.1 两大野战军联手战淮海718

1.2 蒋介石的守江必守淮的战略720

2.碾庄痛歼黄百韬兵团722

2.1 千里追击黄百韬722

2.2 “友军”陷于覆灭725

2.3 南线鼍鼓响剑器冲729

2.4 黄百韬由卖命到丧命732

3.1 黄维钻进口袋736

3.双堆集之夜736

3.2 杜聿明出巢西逃739

3.3 黄维“雄兵”12万顿作鸟兽散743

4.车干水,捉大鱼746

4.1 双管齐下重围杜聿明746

4.2 攻破陈官庄749

第二十七章 斩蛇平津753

1.傅作义被迫上阵753

1.1 傅作义的长蛇阵753

1.2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756

2.先打两头,孤立北平759

2.1 郭景云算起了“响马卦”759

2.2 杨成武在破庙草堆里美美地睡着了763

2.3 固若金汤的天津如此不堪一击766

3.1 初试求和772

3.历史在北平拐了一个弯772

3.2 周北峰出城——第二次谈判775

3.3 邓宝珊出马779

3.4 古都黎明782

第二十八章 中间党派:向左转786

1.此路不通786

1.1 “难民”殴打马叙伦786

1.2 闻一多出门不带钥匙794

1.3 拒绝参加伪国民代表大会801

1.4 艰难的中立803

1.5 中间道路走到了尽头806

2.集结香江810

2.1 香港成了中间派别的聚首地810

2.2 香江怒潮815

3.1 中共的五一号召818

3.黎明时分818

3.2 港岛的呼应819

3.3 奔向解放区822

第五部 解放(1949年)829

第二十九章 战犯求和829

1.农夫和蛇的故事不能重演830

1.1 主客易位830

1.2 内外交困831

1.3 战犯求和834

1.4 孤掌难鸣838

2.美苏反应839

2.1 与“沉船”拉开距离839

2.2 克里姆林宫脚踏两只船844

3.1 毛泽东的新年宣言846

3.将革命进行到底846

3.2 西柏坡会议851

3.3 进京赶考855

第三十章 金陵残梦859

1.桂系逼宫859

1.1 两道催命符859

1.2 蒋介石下野前的安排862

1.3 蒋的下野和李的上台865

2.抱残守缺866

2.1 挽不住的狂澜866

2.2 初试王牌869

2.3 最后的大角逐871

1.蒋介石防不胜防873

1.1 蒋介石设防长江873

第三十一章 钟山风雨873

1.2 二、三、四野战长江876

2.突破长江天堑879

2.1 西集团军一马当先880

2.2 中集团军中央突破883

2.3 东集团军力克三重防线884

2.4 汤恩伯江防大撤退889

2.5 南京解放892

3.淞沪决战893

3.1 蒋介石亲临指挥893

3.2 “欺大林格勒防线”不堪一击895

3.3 “国军”上海大逃亡897

4.解放武汉899

4.1 四野主力南下899

4.2 先遣兵团渡江解放武汉900

4.3 追击逃敌901

第三十二章 骑墙?一边倒902

1.米高扬悄悄来到西柏坡902

1.1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902

1.2 带着耳朵来的米高扬905

2.别了,司徒雷登911

2.1 紫石英号事件911

2.2 别了,司徒雷登914

3.刘少奇密访莫斯科918

3.1 刘少奇秘密访苏,斯大林盛情招待918

3.2 “一边倒”923

第三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925

1.一野横扫大西北925

1.1 聚歼胡宗南925

1.2 “二马”集团的覆灭927

1.3 董其武绥远起义930

2.新疆和平解放932

2.1 陶峙岳、包尔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932

3.蒋介石梦断“保卫战”934

3.1 解放大西南的战略934

3.2 刘邓主力腰斩大西南防线936

3.3 重庆解放,西南举义,蒋介石割据西南成泡影938

3.4 蒋、胡败逃台岛,国民党40万大军覆灭川西939

3.5 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个据点的消失941

4.金珠玛米入西藏943

4.1 昌都战役——打开进藏门户943

4.2 阿沛·阿旺晋美进京谈判945

4.3 西藏和平解放947

1.1 福州之役初战告捷951

1.三野肃清东南半壁河山951

第三十四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951

1.2 突袭攻占厦门岛,汤恩伯弃岛而逃952

1.3 孤军登陆金门岛,我军伤亡近万954

1.4 外围逐次攻取,解放舟山群岛956

1.5 攻占击不沉的航空母舰——一江山岛959

2.第四野战军消灭余汉谋集团962

2.1 湖南问题和平解决962

2.2 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战965

2.3 进军广东966

2.4 湘粤防线不堪一击968

2.5 “国民政府”再回重庆969

2.6 阳江转歼战970

3.1 三路大军密切配合,合围白崇禧集团973

3.“小诸葛”南逃梦破产973

3.2 陈赓首战粤桂边,“小诸葛”南逃之梦破产975

3.3 白崇禧残部争相逃命,三路大军奋勇追歼978

4.解放海南岛980

4.1 突破伯陵防线,解放琼崖海岛980

4.2 夜战突袭,逐岛攻击,万山群岛得解放984

第三十五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987

1.筹建新中国987

1.1 毛泽东定底调987

1.2 筹备会成员不负人民重托990

1.3 民主党派批判《白皮书》993

2.新中国的诞生995

2.1 宣告新中国诞生995

2.2 开国大典1000

2.3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08

热门推荐